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2*五柳先生传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22*五柳先生传

  • 格式:  PPT
  • 大小:  168K    15张
  • 时间:  2015-02

《五柳先生传》ppt课件22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五柳先生传》ppt课件22
22五柳先生传
1、了解作家作品(学生自行收集汇报、整理)。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从传中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掌握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好(hào) 嗜(shì) 辄(zhé) 吝(lìn) 萧(xiào) 褐(hè)
箪(dān) 黔(qián) 俦(chóu)
觞(shāng) 欤(yú)
A、古今异义
因以为号焉
古:以之为,把它作为
今:认为
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
今:或者
造饮辄尽
古:往,到
今:创造,制作
C、常用字
何:什么 亦:也 嗜:喜欢

如:像 此:这样 必:一定

既:已经 屡:经常 民:子民
D、重点实词
详:详细 闲:闲适 萧然:空寂的样子
蔽:遮蔽 褐:粗布麻衣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著:写 颇:很
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觞:酒杯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俦:悲,同类
衔觞:喝酒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E、多义字 以: 之: 得:
因以为号焉(把,用 )
以此自终(凭借 )
以乐其志(来)

或置酒而招之(代他 )
黔娄之妻有言(结构助词,的 )

家贫不能常得(动,得到 )
忘怀得失(名,得到的(东西))
F、词类活用
亦不详其姓字
(形作动,详细地知道 )
亲旧知其如此
( 形作名,旧友,故友 )
4、翻译下列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喜欢读书,只求领会书的大概意思,而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他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席请他喝。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1、初读课文,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段:为五柳先生作传。从生平、性格、生活和志趣,全面展现了一位志趣雅洁、淡泊名利的儒士形象。

第二段:引用名言赞颂五柳先生,通过议论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2、再读课文,把握作者的高尚情操。
五柳先生不慕名利、粗犷豪爽、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和超凡志趣。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
性格: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常著文章自娱。
生活:
  家贫不能常得酒,短褐穿结箪瓢空。
  环堵萧然乐著文,志怀得失以此终。
志趣:
  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
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不汲汲于富贵”。

4、文中结尾段属于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议论,揭示文章中心。
1、文中刻画了五柳先生一个怎样的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
2、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