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3*马说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23*马说

  • 格式:  PPT
  • 大小:  224K    10张
  • 时间:  2015-02

《马说》知识总结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马说》知识总结ppt课件
一、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
2、“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
特点:写法灵活,讲究文采,言辞华丽,跟杂文相近。
二、通假字
1、“祗” ,通“只”。
2、“食”,通“饲”,喂。
3、“见”,通“现”。表现。
4、“材”,通“才”。才能。
5、“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三、一词多义
1、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动词
食马者 喂养。动词
2、策 策之不以其道 驱使 动词
执策而临之 竹制的马鞭 名词
3、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 千里马 代词
其真无马邪难道 副词,表反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 副词,表推测语气
4、虽 故虽有名马 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
5、以 不以千里称也 因 介词
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介词
6、而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转接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转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顺接
执策而临之 顺接
7、能 千里之能 才能 名词
安求其能 能够 动词
四、词类活用
1、尽粟一石 尽:吃完。 形——动
2、不能尽其才 尽:使-------竭尽 动词的
使动用法
3、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打 名——动
4、不以千里称也 千里:日行千里。名——动
五、古今异义
1、石 古义 :容量单位
今义 :石头
2、等 古义 :一样 等同
今义 :平等 等待
3、安 古义 :怎么 哪里
今义 :安全
4、策 古义 :竹制的马鞭子
今义 :计策
5、道 古义 :正确的方法
今义 :道路 道理
六、重点句子翻译:
1、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4、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执策而临之。
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七、特殊句式
1、倒装句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
2、反问句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邪?
八、课文理解:
1、段意:
第一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段:总结全文,着力写“食马者”的愚妄。
2、中心: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写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作法的讽刺。
3、本文的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4、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文章得出的结论)
5、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6、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不知马。
7、具体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8、第二段连用四个“不”字,源于食马者的无知。第三段连用三个“不”字,极力表现出“食马者”的平庸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