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3*马说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23*马说

  • 格式:  PPT
  • 大小:  980K    14张
  • 时间:  2015-02

《马说》ppt课件(14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马说》ppt课件(14页)
马说
韩愈
“说”:
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如《爱莲说》。

zhĭ

pián
其真无马邪
食马者
尽粟一石
dàn


.
.
.
.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千里马的处境是怎样的?
千里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
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本文仅仅在说伯乐和千里马吗?
千里马——
伯乐——
食马者——

千里马难遇伯乐——
人才
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贤才难遇明主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作者简介
韩愈其人有杰出才华,可他的政途却多坎坷,请看下表:
(1)贞元11—16年,韩愈初登仕途,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但仍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
(2)贞元19年,上书言京畿百姓穷困,请求减免赋税,被贬为阳山县令。
(3)元和14年,韩愈上书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几招杀身之祸。
坎坷的仕途,致使其一生心情抑郁,“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托物寓意
本文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抨击、讽刺了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伯乐与千里马”之佳话

周文王——姜子牙
刘 备——诸葛亮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通“饲”,喂

通“现”,显示
通“才”,才能
通“耶”,表疑问,
相当于“吗”
通假字:
归纳整理: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连词,表转折,但是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吃,动词

饲 喂养,动词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其实、恐怕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才能,能力
能够
用鞭子打(动词)
马鞭 (名词)
一词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