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赤壁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赤壁

  • 格式:  PPT
  • 大小:  1.7M    28张
  • 时间:  2015-02

《杜牧的诗歌》专题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杜牧的诗歌》专题ppt课件《杜牧的诗歌》专题ppt课件
穆宗长庆以后,唐王朝危机进一步加深,士人心态发生巨大变化,诗坛风貌出现明显转变,唐诗由中唐进入晚唐。
杜牧手迹(故宫博物馆藏)
“某苦心为诗,唯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杜牧《献诗启》

杜牧诗歌
●咏史怀古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题咏历史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
2、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二、杜牧的这首怀古咏史诗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
一、以小见大、构思巧妙:
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通过评论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讽刺时君,针砭时政,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充满对历史往事的伤悼和怀旧情绪。
多用绝句形式。论史绝句,如《赤壁》、《题乌江亭》等,在精炼的形象描写中寓含厚重的历史、深刻的哲理以及浓郁的时代悲感,议论警拔,不落窠臼;有的则不著议论,寓意含蓄隽永,如《题桃花夫人庙》、《泊秦淮》、《江南春》等,写法多样。
杜牧诗歌
●写景题咏
《山行》
秋 夕 杜 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這是一首描寫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淒涼心情的詩。
杜牧诗歌
●感慨时事
《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但生活在盛世不再、大厦将倾的时代;虽满怀抑郁怀旧情绪,但生性豪俊,因此他的诗歌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不管是感慨时事,抒发襟怀,还是咏史怀古,写景题咏酬赠,大都溢露出豪宕俊爽的意气和悠远飘逸的情韵。尤其是论史绝句,议论警拔,别具一格。
杜牧诗歌
●小结
杜牧的诗以俊爽豪宕、雄姿英发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 ——刘熙载《艺概》卷二《诗概》
阿旁宫赋
杜 牧
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思考:
1、“但将酩酊酬佳节”中佳节“是哪一个节日,为什么?
2、诗人想表达一种怎么样的情怀?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
重阳。重阳有登高、饮酒、插菊花的习俗,题目中的“九日”也暗示九九重阳之说。
旷达中满含着抑郁。
作者与诗人张祜同病相怜、怀才不遇。
《唐诗鼓吹笺注》称其首句“起句极妙……已具无限神理,无限感慨”。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请就本诗运用的典故谈谈你的理解。
用典
“开口笑”———《庄子·盗跖》:“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
“菊花”句———古人有重阳节采菊插发的习俗。《续神仙传》:“许曾插花满头,把花作舞,上酒家楼醉歌。”
牛山句———《晏子春秋》:“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诗人认为人生忧多喜少,在此重阳佳节,应该举杯痛饮,采菊插头,潇洒忘怀,痛快而归;而不能像齐景公他们那样为人生短暂,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面对落日而悲戚哭泣。
杜牧在任池州刺史时期,尽管颇感失意,但还是满怀报国济时之情。此时由于壮志难酬,内怀愤激,因此他时而故意以玩世放旷、笑傲人生的形迹,来寄托与消解其感慨不平之意。
因此,此诗看若旷达不羁,而实内含激愤感慨之情。虽不无颓放之意,看似消极颓唐,但骨子里却愤激不平,志士之气仍存,实有不甘落拓消沉之意。
“此等诗,自杜公(指杜甫)外,盖不多见,当为小杜(指杜牧)七律中第一。”

“ 竟体超拔,俯视一切”。

《瀛奎律髓》称“此以‘尘世’对‘菊花’,开合抑扬,殊无斧凿痕,又变体之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