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单元练习

2010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测验题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2010学年九年级(上)第四单元测验题
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及运用(共38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6小题,2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不对的一项是 (3分)
A.彷徨(pánɡ huánɡ)矫作(jiǎo)脊梁(jǐ)锲( qiè )而不舍
B.狡黠(xiá)诘难(jí)慨叹(kǎi) 持之以恒(héng)
C.咀嚼(jǔjué)汲取(jí)玄虚(xuán) 为民请愿 (wèi)
D.诓骗(kuānɡ)诬蔑(wū)贫瘠(jí)不知所措(cuò)

2.选出词语的字型、字的注音和词解都正确的一项 (3分)
A.根深谛(dì)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B.吹毛求疵(chī):指细致到繁琐、挑剔的地步。
C.文采藻(zǎo)饰:形容文笔夸张。
D.孜孜(zī)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劳。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只要锲而不舍地努力,就能沿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前进。
B.他的发言听起来味同嚼蜡,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C.他真是个怪人,读书时专爱寻章摘句。
D.他犯了罪,他的家人给法官送去一份厚礼,其目的是不言而喻的。

4.选出下面语段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书籍对人是潜移默化影响的。(B)小而言之,读书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而且能够增长知识。(C)大而言之,读书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 (D)让书香溢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生活。

5.在横线处依次填写恰当的句子,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子: (3分)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______;人的一生像木,要正直,_______;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_______;人的一生像火,要耀眼,_______;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A.立场须坚定 B.事业须旺盛 C.方法须随和 D.人格须挺立

6.结合本学期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各校组织了“好读书,读好书”的一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以下活动内容。(8分)
⑴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只用两个字作答),然后给这个字配上一个反义词(只用一个字作答)
好(A)读书,读好(B)书。
⑵请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参照上联,选出与之相对的下联。
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下联:A.天下事、国事、家事,处处关心 B. 国事、家事、天下事,时时关心
C.天下事、家事、国事,样样关心 D.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⑶欣赏名著《水浒》中两个精彩的打虎场面,写出打虎英雄的名字。
①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老虎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老虎粪门。……那老虎朝他一扑,他不慌不忙,趁着那老虎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老虎领下。
②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十七拳,那老虎的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了鲜血。

二.古诗文积累(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⑴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 )(2分)
A.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B.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C.酒困路长唯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D.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E.足蒸薯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F.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绵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⑵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4分)
① ,村南村北响缲车。 ②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蘋洲。
③ ,帘卷西风, 。

⑶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初中课本中的古诗词名句。(本题有6分,其中2分为附加分,第7题分数累加不超过10分。)
诗词中运用典故,使得诗词语言既含蓄又能表明作者的用意,从而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就运用“ , ?”这一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渴望被重用的心情;用“ , , 。”写出自己的雄心壮志;又如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一词中运用“ , 。” 这一典故写出词人因壮志未酬,而有家难回的心情。

8.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的加点词语。(5分)
①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②夙夜忧叹 ③欲信大义于天下
④以光先帝遗德 ⑤将军既帝室之胄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52分)
三.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13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9. 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托付不效 B.以伤先帝之明 寄臣以大事
C.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上使外将兵 D.此臣所以报先帝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10. 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1.(1)从甲乙两段来看,诸葛亮最终的目标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2分)
(2)从乙文段来看,诸葛亮准备怎样逐步达成这个目标?(4分)

12.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6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⑴哪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3分)
⑵“可怜白发生”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分)

四.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形式。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组合就是印刷机和排版术。
13.这个文段作者论证的主要观点是( )(3分)
A.知识是创造的基础,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B.主动地运用知识是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
C.只有认识到要活用知识才能有创造性思维。
D.只有持之以恒不断尝试才能有创造性思维。
14.古登贝尔克组合印刷机的关键是( )(3分)
A.在单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大面积均等压力。
B.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大容量均等分布。
C.将葡萄压榨机的大面积均等压力,加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
D.将葡萄压榨机的大容量均等分布,加在单个硬币打制器上。

五.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①“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③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④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5.作者所要表明的观点是 。(2分)
16.选出对文中指代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一句中的“中国人”指广大的人民群众。
B.“这一类的人们”指那些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中国人。
C.“却要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中的“他”指被谈论的中国人。
D.“要自己去看看地底下”中的自己指作者自己。
17.选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段摆出从古到今的事实,正面立论,直接批驳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论点。
B.第②段以排比的句式列举事实,用不可辩驳的语气集中、有力、透彻地证明了论点。
C.“中国的脊梁”用于比喻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我们民族的中坚。
D.第③段中的“总”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简直”表达了作者激愤之情。
18.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人的脊梁”?(3分)

六.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16分)
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 梁晓声
    ①我曾多次被问到“人生有什么意义?”往往,“人生”之后还要加上“究竟”二字。古今中外,解答可谓千般万种,形形色色。我也回答过这一问题,可每次的回答都不尽相同,每次的回答自己都不满意。
   ② 一般而言,儿童和少年不太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他们倒是很相信人生总归是有些意义的,专等他们长大了去体会。老年人也不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问谁呢?中年人常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相互问一问,或自说自话一句,一切都似乎不言而明,于是相互获得某种心理的支持和安慰。因为他们是有压力的,压力常常使他们对人生的意义保持格外的清醒。人生的意义在他们那儿的解释是——责任。
    ③是的,责任即意义。责任几乎成了大多数寻常百姓的中年人之人生的最大意义。对上一辈的责任,对儿女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单位对职业的责任。人只有到了中年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从小盼着快快长大好好地追求和体会一番的人生的意义,除了种种的责任和义务,留给自己的即纯粹属于自己的另外的人生的意义,实在是并不太多了。他们老了以后,甚至会继续以所尽之责任和义务尽得究竟怎样,来掂量自己的人生意义。
   ④而在一些年轻人眼中,人生的意义就是享受,他们还没有受什么苦,也没有经历大的波折磨难,在他们看来,世界是美好的,人生要享受眼前的美好。如果他们经历了点什么困难,他们更有理由了——人活在这个世界这么苦,不好好享受对不起自己。
   ⑤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我有一种结论,所谓“人生的意义”,它至少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纯粹自我的感受;一部分是爱自己和被自己所爱的人的感受;还有一部分是社会和更多——有时甚至是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
   ⑥当一个青年听到一个他渴望娶其为妻的姑娘说“我愿意”时,当一个姑娘听到一个她渴望嫁其为夫的青年问道“你愿意嫁给我吗”时,他或她由此顿觉人生饱满、有意义了,那么这是纯粹自我的感受。爱迪生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享受电灯、电话等发明成果的全世界人身上;林肯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当时美国获得解放的黑奴们身上;而我们国家的人民,一定会将温家宝总理之人生的意义,书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⑦权力、财富、地位、高贵得无与伦比的生活方式,这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单一地构成人生的意义。而勇于担当的人,即使卑微,对于爱我们也被我们所爱的人而言,其人生意义可谓大矣!因为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他承担起了属于自己的义务。这样的人,尽管平凡渺小,但值得钦佩。
19.在作者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起什么?(4分)
20. 第①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1.第②段中说只有中年人常问“人生有什么意义”,他们这样问的原因是什么?(4分)
22. 文章第⑥段列举三位名人事例所要论证的观点是什么?(4分)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23.生活中,风雨总是在所难免,挫折也总会遇到;风雨之后,美丽的彩虹也并不总是出现。但只有经历了风雨才有希望看到彩虹,才有希望获得成功。
请以“风雨•彩虹”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选择题1题3分)1、B 2、D 3.B
C(A动宾搭配不当,把“是”改为“有”;B语序不当,把“增长知识”与“提升自
我”对换;D成分累赘,删去“和生活”。)
5. DACB
6.⑴(A.解释:喜欢、爱好;反义词:厌、恶、憎;
B.解释:有益、健康;反义词:坏) 每格1分,共4分
⑵ D 2分
⑶A李逵 B武松 2分
二.7.⑴AD(2分)
⑵①簌簌衣巾落枣花 ②斜晖脉脉水悠悠 ③莫道不消魂 人比黄花瘦
(4分)
⑶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8.①而且 ②早上 ③通“伸”,伸张 ④发扬光大 ⑤后代 (5分)
三.9.D (3分)
10.⑴先帝知道我办事小心谨慎,所以临死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2分)
⑵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迎接将军您呢?(2分)
11. ⑴北定中原,兴复汉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2分)
⑵①占据荆益,积蓄力量。②安抚各族,解除后患。
③外结孙权,内修政理。④待机出兵,成就霸业。(各1分,共4分)

12.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3分)
⑵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之情。(3分)
四.(6分)13.B 14.C
五.(11分)15.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2分)
16.D (3分) 17.A (3分)
18.反复强调可以鼓舞斗志,增强中国人民的自信力。(3分)
六.19.(4分)答: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责任”和“义务”分别给2分)
20.(4分)答:引起读者的兴趣,(2分)引出对人生意义的探讨。(2分)
21.(4分)答:深感各种压力,经常问问,可以相互获得心理的支持和安慰。
(答出压力2分,答出支持和安慰2分)。 
22.(4分)答:“人生的意义”中应包含有“社会和更多——有时甚至是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

①范仲淹心系天下,笔画江山。《岳阳楼记》里,洞庭湖汹涌澎湃,“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渔家傲》中,边塞落日雄奇壮美,“千嶂里, ”。
②温庭筠在《望江南》中倾诉了“过境千帆皆不是, ”的绵绵情意;辛庆疾在《破阵子》中表达了“ ,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报国豪情。
③李后主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同样是写愁,李清照却把它搬上了船,他这样写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