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3 星星变奏曲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3 星星变奏曲

  • 格式:  DOC
  • 大小:  53K    4张
  • 时间:  2016-02

《星星变奏曲》教学实录(4)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星星变奏曲》课堂实录
执教:聂河中学 唐联华
教材分析:
本文是朦胧诗的典范作品之一,作者江河刻画了星星、萤火虫、春、鸟、睡莲、白丁香,以及静夜、冰雪、僵硬的土地等蕴含深刻象征意义的物象,抒情写意,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显示诗人对光明的追求
教学目标:
1.      了解朦胧诗派
2.      把握诗歌中“如果…谁还需要…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的肯定式,与“如果…谁还需要…谁愿意…谁愿意…谁不喜欢…”的否定式相结合的结构,能够进行初级的诗歌写作活动
3.      理解诗歌中各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1.      通过对诗歌物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2.      通过朗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      通过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      通过把握诗歌中反复呈现的结构特征,学会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
教学突破:
1.      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恰当的运用联想和类比,开展诗歌写作活动
2.      结合与之相关的文学、音乐等,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意境的塑造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材配套朗读带;布置学生预习作业,查找有关写星星的诗句、优美文段、歌词、乐曲等
2.       学生准备:仔细读诗,扫清字词障碍;收集写星星的相关资料;了解朦胧诗派及作者江河
教学流程设想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由三峡景观入手,配乐朗读舒婷的《神女峰》导入,引导解读朦胧诗派以及本文作者江河
 
2.播放朗读磁带,引导学生抓住诗歌的情感基调
 
3.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找到诗歌的结构标志和意象
 
4.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5.回顾总结,加深对本文特点的再理解
1.认真倾听,感受作品,展示收集,资料共享
 
 
2.听读模仿,及时做好字词、停顿、疑难点的标记
 
3.独立思考,划出诗歌中的意象和反复的诗句
 
4.协作学习,结合自己的体会,透过诗歌意象,理解诗人希望表达出来的情感
 
5.学生听记,结合自己的学习,了解本文特点

课堂实录
一.    由诗作《神女峰》入课,共享收集资料,了解“朦胧诗派”
师:配乐朗读《神女峰》读后,问:这是谁的作品?你知道他是哪个诗派的吗?
生:朦胧诗派的女作家舒婷的作品
师:“朦胧诗派”,谁能把你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展示一下吗?
(5名学生分别从“朦胧诗派”的产生、命名由来、代表诗人诗作以及朦胧诗的思想核心、艺术特色等方面展示了自己的收集的资料)
师:同学们刚才说到了“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江河,我们今天就要一起去拜读拜读他的处女作《星星变奏曲》,去领略一番朦胧诗的精彩
二.    朗读诗歌,把握感情基调
师:播放录音朗读,提示学生做好标记
问:通过预习和听范读,能否体会到诗歌中的感情基调?
生:体会到温情、希望的感情
师:过渡语:是啊,还是让我们去找课文自己,问问它吧!
三.    分析诗歌,把握结构和意象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全诗,找找:诗歌中是否有反复出现的诗句?
生:自由朗读,边读边划,稍后有的学生在与同桌交流
生答:有反复出现的诗句:是“如果…谁还需要…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如果…谁还需要…谁愿意…谁愿意…谁不喜欢…”
师:这两组句子都是什么关系的?它们所表达的语气相同吗?
生1:这两组句子都是递进关系的,都是否定语气
生2:这两组句子都是假设关系,都是否定语气
师问生2:你是用什么判断是假设关系的?
生2:因为有“如果”一词(同学们表示赞同)
生3:我认为第一个是肯定语气,因为我认为“谁不愿意”是反问(同学们再次表示赞同)
师:[分组合作]请大家合作,自学:反问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问句还有哪几类?你能找几个这些各类的句子吗?(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复习反问句的知识)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把第一节朗读一遍吧!   学生齐读教师评读
师:“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的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运用了什么修辞格?作者描写这个情景给我们怎样的感觉?
生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有一种宁静的感觉
生2:自由自在的感觉,你看“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啊
生3:有温柔的感觉,“柔软”一词可见吧
生4:由“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我还认为有浪漫的感觉(全班认同,鼓掌)
师:[分组合作]请大家分组合作,自学:比喻有怎样的结构?它有什么特点?把我们收集的精彩的比喻句讲给你的伙伴,可以吗?你能就我们今天学习时的“心情”,写一个精彩的比喻句吗?你知道比喻有几种类型吗? (教师参加一组的合作学习)        随后,生积极参与交流自己写的比喻句
师:“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也用了什么修辞格?作者描写这些情景又给我们怎么感觉?请大家讨论
[学生讨论]
生1:都用的是比喻给我光明、美好、浪漫,反正是好的感觉
生2:“蜜蜂”一词,我感觉到甜蜜和自由
生3:“鸟落满枝头”让我感觉到无忧无虑、幸福、乐趣
生4:“星星”使我感觉到光明
生5:“白丁香朦朦胧胧”我感觉到温馨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反过来想想:“光明、美好、浪漫、甜蜜、自由、温馨、温柔、宁静”的光明、美好氛围的营造,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的?
生:通过“诗、星星、蜜蜂、柔软的晚上、湖、萤火虫、睡莲、鸟、白丁香”来表现的
师:这些事物,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是平常见贯的,但在此文中,作者赋予它们特殊的意义,那么,这些被诗人赋予特殊的意义的事物,就是诗作中的物象或意象,诗人正是通过这些物象或意象来传达自己的情感的问:第一节作者传达自己怎样的情感?
生:光明、美好、浪漫、甜蜜……
[能力训练]
师:你能说说诗人们眼中的“柳”这个意象的含义吗?可以用资料佐证吗?比如:诗词句,现代诗歌中的句子等等来佐证一下
生1:它暗含离别之意,“客舍青青柳色新”中“柳“就是的,老师曾说,“柳”与“留”谐音
生2:它还有思乡的意义,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师:它还有“送别、伤感、春天和美好”的意象
师:你还知道其他的事物的含义吗?
学生又说了如:绿叶、竹、菊、鸿鹄、春风、珍珠的物象的含义
师:母亲节,我送了一束康乃馨给她,代表我的什么心愿?
生:美好、幸福、母爱
师:同学生日,你送什么给他呢?为什么?
生1:君子兰,愿他品行如君子
生2:一幅万年青为主题的画,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
  师:陈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你们认为这诗中有哪些意象?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1:意象有“大雪、青松”,反映了青松的高洁
  生2:我觉得除了从诗面上反映青松的高洁外,还是陈毅同志的自喻,是说不管形势有多么恶劣,他都要如青松一样,保持自己对自己从事的革命事业的忠诚,保持自己的清白,表达了他忠于革命事业的高贵品质
师:是啊,同学们理解的很好那么,本诗歌的第二节中,你觉得有哪些意象呢,给我们怎样的意境?
生1:“寒冷、苦难的诗、冰雪、僵硬的土地”,是寒冷、黑暗、残酷的意境
生2:还有“瘦小的星、冻僵的夜晚、火、太阳”
师:我们看一下,这些意象中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几类?
生:两类“火、太阳”是一类
师:我们一起把后4行朗读一遍,是什么意思呢?
生1:反映了诗人的追求
生2:反映了诗人的那种牺牲精神
生3:诗人有向往光明的愿望
四.    比较阅读,体会诗歌的主旨
师:前后两节给我们的意境分别是怎样的?我们如何理解呢?
生:前一节是光明、美好的,后一节寒冷、黑暗、残酷的,作者肯定了光明、美好,否定了寒冷、黑暗、残酷,反映了诗人对光明、美好理想的向往,歌颂了诗人的牺牲精神
师:大家看,前后两节诗节奏相同,结构对称,句式大致相类,修辞大致相同,就像我们音乐学科中的什么?
生齐答:曲调
师:题目 “星星变奏曲”中“变奏”我们如何理解?
生1:变,主要是前后两节的意境不同,形成鲜明的对照
生2:句式只是大致相类,也有变化,用字用词也不是完全相同,也有变化
师:《星星变奏曲》,都以“星星”为主要意象,表现了追求光明、美好的主题,前后两节诗节奏相同,结构对称,句式大致相类,修辞大致相同,但前后两节的意境不同,形成鲜明的对照,句式和用字用词也有变化,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使前后两节诗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诗题叫“变奏曲”
五. 回顾总结,加深对本文特点的理解
本诗歌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江河的处女作,本诗歌在主题、创作手法、诗歌技巧等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点全诗歌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都以“如果…”的假设起头,一气呵成诗人以“星星”象征光明,用一系列的物象,含蓄的构造了对照鲜明的两种意境但诗歌中的“星星”又有特定的情景和意义,它的光芒,不同与太阳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这正展示现实与理想相背离,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光明的理想
六.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仿照本诗的结构特点,写一节诗歌,表达某种期盼
 
课外作业:在班级办一期关于朦胧诗的墙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