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期中考试

  • 格式:  DOC
  • 大小:  63K    12张
  • 时间:  2016-02

涡阳五中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涡阳五中八年级语文期中试题
满分120,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应用(33分)
(一)诗文默写(10分)
1、默写出上下句(6分)
(1)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2)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 )芳草萋萋鹦鹉洲, 。 ?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5)斯是陋室, 。(刘易锡《陋室铭》)
2、默写出《春望》的颔联和颈联(中间四句)(4分)
(二)选择题(15分)
1. 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颓(tuí)唐 塌(tān)败 匀称(chèng) 疮(chāng)疤
B.琐屑(xiè) 诘(jí)问 滞(zhì)笨 伧(cāng)俗
C.差(chā)使 尴(gān)尬 愧怍(zuò) 嶙(lín)峋
D.蹒(pán)跚 荒僻(pì) 伎(jì)俩 伛(yǔ)偻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震悚 狼籍 刻扣 长途跋涉 B.取缔 赋闲 烦躁 大庭广众
C.霹雳 造形 渴幕 巧妙绝伦 D.惶急 推祟 缓冲 因地置宜
3. 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上,芸芸众生都在为生活奔波忙碌,很少有人能慢下脚步来审视自己的灵魂。
B.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C.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
D. 日本某些右翼政客不顾历史事实和国际法,使出浑身解数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麻烦,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B.表扬学生要适度,过分的溢美之词往往会使学生飘飘然迷失自我,反而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C.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改进农民科技知识水平,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D.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远渡重洋,去海外求学。
① 排在中国后面的依次是印度、韩国和加拿大。
② 2011年,在美国高校70万估计留学生中,21.8%来自中国,中国留学生是人数最庞大的留学群体。
③ 与此相反,中国留学生的人数却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上升。
④ 过去三年间,上述三国在美留学生人数变化已经趋于停滞。
A.①③④② B.④①③②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

(三). 综合性学习。(6分)
据人民网10月24日消息:2012年10月起,中央电视台联合优酷等多家媒体共同发起“文明天下”大型媒体行动,呼吁每个人行动起来,倡导文明行为。此次活动呼吁每个人都是“文明天下”的参与者、传播者、倡导者,鼓励大家拿起手中的DV、手机、相机,记录身边关于文明的点滴“小事”,揭露不文明现象,表彰文明行为。
现在,请你也积极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个主题词 (2分)
(2)阅读以下三则“文明天下”记者的采访材料,说说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
记者:你好,你不知道不能横穿马路吗?
行人:我知道不能横穿马路。
记者:你从对面过来不是横穿马路吗?这样很不安全的。
行人:我知道,我知道,我去接个人,我有点事,我太急了。
解说:有些市民,觉得过马路时走地下通道麻烦,看着别人横穿马路,自己也就跟着穿了过来。
【材料二】
记者:你好!你没有注意到这个“消防通道请勿停车”的告示牌吗?
车主:我看到了,看到了。
记者:那你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停车?
车主:我这不就走了么?我就停了一会儿。
【材料三】
记者:大爷,您好!您不知道随手扔垃圾是不文明行为吗?
游客:我知道……我一般也不扔。这不大家都这么扔吗?我也就一时没在意。
我的发现: (2分)
(3)在我们的校园中也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现象,你觉得学校可以组织哪些活动,提高同学们的文明素养?(2分)

(五)、语言运用。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新华社5月26日电]我海监66、26、46船编队,26日早上在钓鱼岛领海内依法正常巡航中,发现约30名右翼组织“加油日本”成员和渔民乘坐4艘渔船,在十多艘日本海上保安厅船只的重重保护下,再次驶入我钓鱼岛领海,我海监船编队严密监视其动向,取证并严正警告、驱赶,日本侵权船只不得不迅速驶离我领海区域。


二、阅读理解 (47分) (一)课内阅读(16分)
(1)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④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⑤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⑥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⑦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⑧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⑨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老头子为什么选择在中午时分来报仇?第①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 (4分)
   2、老头子让二菱看他这场“英雄的行为”原因何在?表现了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4分)
   3、第④段加粗的“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是表现老头子紧张、恐惧的心理吗?为什么? (3分)
  4、第⑦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分)
         
 5、第⑧段画线的自然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二)祖母的启蒙(16分)
①祖母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虽然一生贫困,却教导后代仁慈待人。我刚懂事,祖母便找来一些纸板,剪成各种动物,以类似放幻灯的方式,讲许多匡扶弱小、抵御外侮的童话和民间故事;还买来仅巴掌大的连在一起的“小人书”,一页页耐心地讲《司马光砸缸救人》《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等故事。上幼儿园前,祖母挪动着小脚,几乎每天下午带我去少年儿童图书馆,她牵着我的小手,轻轻地走到那些专心看书的小学生背后,慈祥地望着他们。然后,祖母抱我坐在草坪上,亲切地说:“细伢子呵,你长大了要努力读书,书会告诉你许多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要宽,要帮助比自己穷困的人。”
②我上幼儿园时正值三年困难之际,不少小朋友都因缺乏营养而面黄肌瘦。吃午饭时四个人一桌,中间放一碗没有油的咸菜豆瓣汤,每人轮流舀一汤匙,轮到我时都谦让了;下午发点心时,每个人仅得一只乒乓球般的淡馒头,每次我都留给上小班的弟弟吃。当祖母来幼儿园接我,知道这些事后,不禁潸然泪下,抖抖地捧出一包盐炒黄豆,哽咽着说:“我的乖伢子,你做得对呵,你一定饿坏了吧,快吃,快吃!”
③“文革”期间,我家遭难,有一阵断了经济来源。一天,姑妈从安徽寄来一包虾皮,祖母手捧着虾皮闻了又闻,却毅然吩咐我送给了被“造反派”打得遍体鳞伤,又将发配崇明劳改的前抗日志士李伯伯。不久,北京的大叔托人辗转捎来两包豆腐粉,祖母也让我送一包给被诬陷为“历史反革命”的老共产党员刘爷爷。……
④冬至之夜,我久久地伫立于阳台上,祖母正是18年前的冬至去世的。遥望苍天群星,其中那颗极其平凡的微微闪光的一定是祖母了。
1.文中共写了四件事,请依次概括出来。(4分)
2、哪件是详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3分)
3.祖母对“我”的启蒙方式是________。(2分)
A.谆谆善诱 B.启发鼓励 C.以身作则 D.言传身教

4.第③段末尾的省略号有什么意义?(3分)


5.最后一段画线句子中“极其平凡”照应了上文________________,
“闪光”照应了上文________________。(2分)
6.文中突出了祖母的什么品质?(2分)
(三) 文言文阅读(15分)
(1)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既出,得其船,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4)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加线词(4分)
(1) 不足为外人道 (2)欣然规往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处处志之
13、下列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欲穷其林 欲与天公试比高 B、初极狭,才通人 阡陌交通
   C、便舍船 屋舍俨然 D、渔人甚异之 水陆草木之花
14、有些成语出自上文,写出其中的二个(2分)
(1) 、 (2) .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6、桃花源中的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2分)


19、结合全文看,陶渊明在《世外桃源》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3分)


三、.作文(40分)
题目:我们班里的 (高兴、新鲜、麻烦、稀奇……)事
要求:补全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八年级语文期中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应用:(33分)
(一)默写
1、略
2、略
(二)选择题.1、D 2、B 3、C 4、A 5、C
(三)综合
8.(1)示例:文明大家行
(2)不是不知道,只是做不到;从众心理在作怪。
(3)略
(四)我海监船驱离日本侵权船只
阅读理解(47分)
(一)(16分)
1、白天鬼子掉以轻心,加上天气闷热,鬼子肯定会到淀里洗澡,洗澡时不能带枪,而水里则是老头子的天下,这样选择是为了扬长避短。画线句子不仅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还渲染了一种神秘的气氛。   2、 大菱挂了花,老头子很内疚,让二菱看自己打鬼子解恨,同时也向她们证明自己不是吹牛。表现了老头子过分自尊的性格。   3、 是,这些描写写出老头子为了引诱敌人上当故意装出害怕的样子,旨在表现老头子的机智。从后面的描写也可见,老头子并没有丝毫的紧张、恐惧。  4、  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老头子痛打敌人的情景,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
5、自然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老头子把敌人置于死地时,内心萌发出的一种报仇后的轻松、愉快的情绪。

(二)1.四件事依次为:A启发“我”从小爱读书;B鼓励待人谦让,热情帮助;C将虾皮送给李伯伯;D把豆腐粉送给刘爷爷。
2、前两件事详写,其依据在于上文的中心是祖母对“我”的启蒙,而后两件事虽对“我”有所启示,但并非祖母有意识地对“我”进行教育。
3、D
4、表明祖母所做的这一类事远不止上文所述的两件。
5、普通的家庭妇女;对“我”进行启蒙教育和平时待人中所表现出的非凡的品德。(教导后代仁慈待人) 6、宽厚待人,乐于助
(三)(15分)
1、(1)不值得 (2)计划 (3)、与世隔绝 (4)、标记
2、A
3、怡然自乐、 豁然开朗 无人津者 世外桃源等
4、(1)、这个渔人将自己所听到的一一讲给桃花源里的人,他们听到后,都感到感叹惋惜。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朝和晋朝了.......
5、说明这是一个虚构的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这样写的目的是用以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四:作文
参照中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