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期中考试

  • 格式:  DOC
  • 大小:  59K    7张
  • 时间:  2016-02

横塘中学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查语文试卷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横塘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查          八年级(上)语文科试题 一、 积累与运用(24分)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绥靖(     )  寒噤(    )  诘问(    )  取缔(     )  狼jí(    ) 愧zuò(    ) huáng(    )急   suǒ(   )屑   2. 解释加点的字。(2分) 触目伤怀:                不能自已: 3. 根据课文默写或按要求填空。(10分) ⑴少壮不努力,             ⑵                  ,山山唯落晖。 ⑶会当凌绝顶,                                  ⑷晴川历历汉阳树,                    ⑸予独爱莲之                       , ⑹《桃花源记》中“渔人”感到“甚异之”的桃林美景是怎样的?                 ,             ,             ,            。 4.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4分) A、水仙花的叶像剑锋一样刚挺,如翠竹一样青翠;它的花跟玉一样洁白,如兰花香气四溢。(       ) B、在我的桌前,摆放着一盆亭亭玉立的水仙花。(        )  C、水仙是草本植物,绿色的叶,白色的花。花瓣一般为六瓣,也有十二瓣的,它有一块肥大的块茎……(        ) D、我喜欢水仙花,不仅因为它美丽,还由于它能在清水中成长、开花,对人无所求。(          ) 二、 文言文阅读(11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这段文字出自                 ,作者            ,       时期伟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       诗人。(2分) 2.找出这段文字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2分)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①具答之          ②咸来问讯       ③乃大惊           ④乃不知有汉   ⑤遂与外人间隔     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 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差异。(2分)        妻子---古:          今:        无论--- 古:          今: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13题  (一)比较阅读。 [甲]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地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古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拍拍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乙]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1. 甲文有一词,很形象地表现“父亲是一个胖子”的特点,这个词是:         2.甲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其中“轻松”一词表现出父亲当时怎样的心理? 3.“我赶紧试干了眼泪”表现出“我”怎样的心理? 4.乙文同甲文一样,反映的是       生活,字里行间,表现伟大的 5.“暴躁无常”本来看不见摸不着,乙文是怎样表现这一内容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6.乙文两次用“悄悄地”来表现母亲的动作,请揣摩,这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7.乙文两个自然段之间,用一个“可”字构成转折关系。请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8.品读 甲、乙两文,有一个很突出的感觉,那就是很受感染。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二)  舌    头     如     刀 ①我曾在一个年迈的富人家做过钟点工,每天,除了搞卫生还有半个钟头的“陪读”任务。一天,我把花瓶与笔筒的位置弄反了,他大发雷霆,骂我笨蛋…… ②我忍着近十分钟的恶骂,之所以忍着,是因为我同情他除了骂人的舌头外,已别无利器。等到他要我读一段故事给他听时,我想起了一个台湾朋友讲过的来自南太平洋的见闻——所罗门岛上的一些土著,如果树木长得过大,连斧头都砍不了时,他们就会对着树木集体叫喊,直到树木到下为止……喊叫扼杀了树的精灵。 ③刀棍、石头会打断我们的骨头,尖酸、刻薄、粗鲁的言语,会刺伤我们的心。 ④年迈富有但性格怪癖的老人听完我的故事,不说话了。当我把咖啡送到他面前,准备为他加块糖时,他第一次慈祥地抬起头,说:“不,你已为我加了糖!” ⑤由此,我想起另外一幕:一个幼儿园的老师恨透了一个顽皮捣蛋的男孩,她问全班小朋友:“他像不像一头笨猪?”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稚声稚气地齐声回答:“像!” ⑥我想,那个顽皮的小朋友,肯定会一辈子记住这一句恶毒的话,而这也意味着,他心灵所受的伤害,可能伴他一生。 ⑦舌头是柔软的,但也是刃血的刀,稍有不慎,就会伤人。 9.第一段中“我”挨骂的原因是                         这一原因暗示着               段末用省略号的作用是                               10.第二段中“他除了骂人的舌头外,已别无利器”,意思是说                    它暗含着对老人的              之情。 11.第四段老人说:“不,你已为我加了糖!”是否表示“我”给老人加了糖,但自己却忘了? 12.第五、六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13.最后一段中说“舌头是柔软的,但也是刃血的刀”,前者是指            的话,后者是指             的话。这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告诉我们平时说话应该注意 四、写作(40分) 以“这件事,真让我         ”(尴尬、后悔、烦恼……)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 2、要具体写出一件事来表现中心,要有细节和心理描写。       3、不得少于500字。       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附加题(10分) (一)结合语境,按要求回答问题。     音乐课上,师生正在欣赏《金蛇狂舞》,忽见一学生埋头大睡,老师叫醒他说:“你怎么把《金蛇狂舞》听成了‘摇篮曲’?”学生面带愧色,却不失幽默的自我解嘲: (1) 老师的话言外之意是: (2) 如果你是那位学生,你解嘲的话是: (二)仿句。 例句: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横塘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查           八年级(上)语文科试题                 答题卷 一、 积累与运用(24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每空1分) 绥靖(     )  寒噤(    )  诘问(    )  取缔(     )  狼jí(    ) 愧zuò(    ) huáng(    )急   suǒ(   )屑   2解释加点的字。(2分,每空1 分) 触目伤怀:                不能自已:              3根据课文默写或按要求填空。(10分,每空1 分,错字、漏字、多字全扣)  ⑴                          ⑵ ⑶                         ⑷                     ⑸                         ,                           。 ⑹                   ,                     ,                ,                           。 4.A(         ) B(         ) C(          )D(          ) (4分,每空1 分) 二、文言文阅读(11分) 1.这段文字出自                    ,作者            ,       时 期著名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       诗人。(2分,每空0.5分)     2.            通           ;             (2分,前两空每空0.5分,后一空1 分)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每题0.5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4.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差异。(2分,每空0.5 分)        妻子---古:                   今:       无论--- 古:                   今: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每句1分)  1                                                             2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 比较阅读。(12分) 1. 甲文有一词,很形象地表现“父亲是一个胖子”的特点,这个词是                                                               (1分) 2. 答:                                                (1分)       3. 答:                                                (1分) 4.……反映的是        生活,……表现伟大的      (1分,每空0.5分) 5.答:                                                           (2分) 6.答:                                                           (2分)                                                         7.答: (2分) 8.答: (2分) (二)(13分) 9.第一段中“我”挨骂的原因是                   这一原因暗示着              段末省略号的作用是                   (3分,每空1分)     10.第二段中“他除了骂人的舌头外,已别无利器”,意思是说                             它暗含着对老人的              之情。(2分,每空1 分)    11.答:                                        (2分)                                                               12.答: (2分) 13.最后一段中说“舌头是柔软的,但也是刃血的刀”,前者是指            的话,后者是指             的话。这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告诉我们平时说话应该注意                                              (4分,每空1 分) 附加题(10分)   (一)结合语境,按要求回答问题。 (1)老师的话言外之意是:                            (2分) (2)如果你是那位学生,你解嘲的话是:                           (4分)                                     (二)仿句。(4分) 三、 写作(40分) 答案:一、1—3题略     4、描写  记叙   说明   议论 二、1.《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东晋     田园     2.要通邀,邀请 3.详细 ;全、都  ;于是、就;竟然;于是;品德高尚 4.妻子和子女、妻子;  不要说、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5.略,意思基本准确,语句流畅即可。 三、(一) 1.蹒跚      2.表现出父亲在与儿子离别之际,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的满足的心理   3.怕父亲看见我流泪而伤心。      4、家庭     母爱 5、用了生活中的两个事例:望着……;听着……    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我”的暴躁 6、悄悄地躲出去:理解儿子此时内心的痛苦,只要能排遣这痛苦,母亲躲开,任由儿子摔、砸;悄悄地进来:关心,放心不下儿子 7.一个“可”字使上下两段形成对比,母亲在知道自己已不久于人世的情况下,仍不顾一切地为儿子着想,突出表现了伟大的母爱。 8.两篇文章都倾注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并以具体的叙述、真切的描写表现出了这种感受。 (二) 9.把花瓶与笔筒的位置弄反了     老人性格怪癖,我受了委屈   省略了其它恶骂 10.老人除了骂人,再没有别的伤害他人的本领了   同情/谅解/怜悯 11.不是,老人是用这种方式委婉表达自己的歉意 12.不能,这一部分仍是用来证明“恶语伤人”的,它充实了文章的内容,也使     文章的结尾更令人警醒。 13.亲切/友善      恶毒/伤人     对比/比喻      讲究文明/讲礼貌/语言美 附加题 (一) (1)你怎么在课堂上睡觉? (2)我陶醉于《金蛇狂舞》中了或我为《金蛇狂舞》所倾倒等             语句无幽默感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