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6 大自然的语言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16 大自然的语言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大自然的语言》学案2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大自然的语言》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物候学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品味文章准确严密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学会正确判断文章的说明方法,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培养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求知精神。
课前延伸案
1、给加线的字注音
发(           )    然(        )  育(           )  簌(         )   销声迹(         ) 风雪途(         )  区(          ) 度(         )
2、回顾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1)说明的对象(2)说明对象的特点(3)说明文的分类(               )(4)说明方法常见的有(                )(5)说明顺序(                  )(6)说明的语言(                )
3、朗读课文,圈点勾画,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作批注。
4、资料链接: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
课内探究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标出段序并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5分钟))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一)品味语言:圈点勾画,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或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分析语言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1、修辞的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2、遣词造句的角度;)
如: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2、“燕子翩然归来。” “翩然”一词,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二)品味说明语言: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发芽等物候现象……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情况
(三)判断说明方法。试从文中找出句子并加以判断。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说明顺序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四、当堂检测: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诗文中的现象的理解。
(一)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
(二)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五、拓展延伸:
搜集含物候知识的农谚。
                                                                          
                                                                          
课后提升案
收集身边的农谚、有关物候的诗文或记录研究身边的物候现象,并积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