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5 杜甫诗三首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25 杜甫诗三首

  • 格式:  PPT
  • 大小:  609K    17张
  • 时间:  2016-02

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ppt课件(17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ppt课件(17页)
猜猜看,下面的对联写谁?
“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代表作品:《前出塞》 《咏怀五百字》《北征》《兵车行》“三吏”“三别”。
“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经历和诗歌创作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泰山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望岳》
诗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诗歌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春望》
首联:望到怎样的景?
颔联:如何理解?
颈联:抒发怎样的情感?
尾联:“白头”因何所致?
赏析《春望》颔联
对此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一种解释?理由是什么?
关于“白头”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杜甫 《北征》
——“白头”是实写
苍老之态
赏析《石壕吏》
1、从内容上看,你认为它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理由?
2、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疑问讨论
1.作者同情老妇的遭遇却又一言不发,最后与老翁告别时也未表示安慰,你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
2.为何石壕吏未抓走孩子的母亲,而带走了“力虽衰”的老妇
杜甫诗名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下面几幅对联已打乱,请找出对应的对联并辨别出上下联。
1.  清心静气处处明
2.  满树冰花光摇玉
3.  锦绣中华快乐中秋中华锦绣庆中秋
4.  年入半夜星光稀
5.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天下此时同祝愿
6.  言成是诚诚遍神州
7.  淡月孤灯双双暗
8.  团圆月亮香甜月饼月亮团圆尝月饼
9.  示羊为祥祥到南粤
10. 一山春喜露盖身
11. 玉兔巡宫银光铺地人间何处不团圆
12. 雪融一江春水阔
答案:
1、7;
2 10;
3、8;
4 12;
5 11;
6、9
下面两首诗请找出韵脚字,找出对仗的两联,并简要说明诗的内容。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