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导学案
编写者:于雪彦
【课时】八课时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关注作者及时代背景
2  重视朗读和背诵指导
3  重视积累文言知识
4  要重视质疑探究能力的培养
【知识与技能】
   识记积累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鉴赏学习文章的论证艺术
【过程与方法】
   注意训练质疑解难的能力,认真诵读,通过诵读体会议论性散文的语   
   言妙处
【情感与态度】
   体会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提高自身修养
【重难点】
   注意翻译时的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句式特点等,牢记典型例句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第一课时
一  课前预习
1   孟子介绍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   翻译并背诵全文
3   文言知识积累
A   通假字
直不百步耳                     只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毋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斑
涂有饿莩                       途
B   古今异义
河内凶                         河:黄河    天然或人工的大水道
弃甲曵兵而走                   走:逃跑    行走
或百步而后止                 或:有的人          或许也许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谷:粮食的统称      谷子
非我也,兵也                 兵:兵器            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也     岁:年成            年
C  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                     鼓:名动      打鼓
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名动      穿
然而不王者                   王:名动      称王
王无罪岁                     罪:名动      归罪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生死:动名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食:名动      吃
树之以桑                     树:名动      种植
谨庠序之教                   谨:形动      认真从事
D   特殊句式
是亦走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判断句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省略句
申之以孝悌之义
树之以桑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状语后置
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4   将下列句式译成现代汉语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是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还是逃跑啊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种说法和拿刀子刺人并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第二课时
二   复习研讨
     语文练习册文言文语段阅读练习
三   能力提升
 阅读翻译下则语段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这一章孟子论述了“不嗜杀人者能一之”的思想,孟子主张国家统一,实现统一,孟子反对杀人,也就是反对战争。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也就是行仁政能统一天下。
四   迁移训练
     一词多义解释
   数    愿得补黑衣之数                             数目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几  若干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命运
         范增数目项王                               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                               密  细密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计算
   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不弯曲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仅  只
         系向牛头充炭直                            “值”价钱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径直  直接
   发    百发百中                                   发射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征发  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打开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                             出发  
     兵       非我也,兵也                               兵器
              穷兵黩武                                   战争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军队
              草木皆兵                                   士兵
     胜       驴不胜怒,蹄之                           能承受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尽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优美的
五   翻译古文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者,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 乐取于人以为善。译文: 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                                                                
(2)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译文:所以君子没有比偕同(或帮助)别人一道行善更高的德行。
 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远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1)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2)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也。"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译文:我重用你,你知道什么原因么?                                                                 
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译文:我凭着文章和正直的品德任职,不是碌碌无为靠人帮忙才做官的。《劝学》导学案第一课时
一  课前预习
1   作家作品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先秦 儒家               学派最后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荀子提倡 性恶论                ,常被与孟子的 性善论                比较。
   《荀子》是战国末年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著作。该书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
2   了解背景
3   翻译并背诵全文
4   文言知识积累
A   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煣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又
则知明而行无过已                      智
君子生非异也                          性
B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广泛的学习   学识渊博
声非加疾也                            疾:强,声音宏大    疾病,快
假舆马者                              假:凭借借助        与“真”相对
金就砺则利                            金:金属制的刀剑    金子
蚓无爪牙之利                          爪牙:鸟兽的爪子和牙齿     坏人的党羽帮凶
蟹六跪而二螯                          跪:腿              弯曲
C   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动使动          使……弯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状            每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名动            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名状
其曲中规                              曲:形名            曲度弧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高:形名            高处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善:形名            善事
D   特殊句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
輮以为轮                              省略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
E    其他重点词
     木直中绳                              中:符合
     虽有槁暴                              槁暴:晒干
     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砺:磨刀石
     吾尝跂而望矣                          跂:提起脚后跟
     而闻者彰                              彰:清楚
     假舆马者                              假:借助利用
     锲而舍之,金石可镂                    锲:刻              镂:雕刻
二   迁移训练      一词多义
     于   寒于水                           介词  比
          善假于物也                       介词  引出对象不译
          取之于蓝                         介词  从
     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连词  表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连词  表递进,并且
          终日而思矣                       连词  表修饰
          锲而舍之                         连词  表顺承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连词  表原因,因而
          蟹六跪而二螯                     连词  表并列
     焉   风雨兴焉                         兼词  “于之”在这里
          圣心备焉                         句末语气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反问语气  怎么,哪里
     望   吾尝跂而望矣                     向远处看
          日夜忘将军至,岂敢反乎           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                     名望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农历每月十五
     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隔绝,隔断
          忽然抚尺一下 ,群响毕绝           终止
          韦编三绝                          断
          佛印绝类弥勒                      副词,非常,极
          以为妙绝                          副词,极
《劝学》导学案第二课时
一   复习研讨
     语文练习册文言文语段阅读练习
二   能力提升
     中国古代的“劝学诗”
  1  立志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神童诗》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言志试》明 杨继盛
  2  勤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唐颜真卿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书院》宋 刘过
  3  惜时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晋 陶渊明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日歌》清 钱泳
  4  体会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朱熹
  5  乐趣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丰缟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四时读书乐》翁森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
     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                       《四季读书歌》熊伯伊
  6  方法
     读书切诫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读书》宋 陆九渊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劝学诗》唐 韩愈
(担心书读的不多,担心思考道理不明白.担心自以为足够了不再学,担心学了以后又不继续)
三   古文语段翻译
     1(1)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          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          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2)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            军,光武以此多之。       
       (1)冯异为人谦退不伐
        译文: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夸耀自己。                                                                 
     (2) 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译文:军士都说希望隶属于大树将军,光武帝因此十分推重他  
   2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1)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2)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译文:"当初我所以为难,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既然已经收到他搭乘我们的船,难道可以因为危急而抛弃他吗?"                                                          
(2)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当时的人们用这件事来评这下华歆、王朗品德的优劣。  
 3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       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       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译文:家里贫穷,没有钱买书来阅读。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因为这样别人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有机会广泛地阅读了各种书籍。
《过秦论》导学案第一课时
一   课前预习
1    作家作品
     贾谊:(前200~前168年),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
     作品: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
2   背景导读
3   翻译全文 识记重点语句
4   文言知识积累
A   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授
或师焉,或不焉                          否
B   古今异义
斩木为兵                                兵:兵器             士兵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怨:仇               怨恨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西河:黄河以西       河的西面
西举巴蜀                                举:攻取             往上托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             对人物感情深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山东:崤山以东       山东省
流血漂橹                                橹:盾牌             使船前进的工具
赢粮而景从                              赢:担负             输赢的赢
C  词类活用
   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名动              登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固:形名              坚固的地方
   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名动              排序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瓮、绳:名状          用破瓮 用草绳 
   有席卷天下                席:名状              像席子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              云、响:名状          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赢粮而景从                   景:名状              像影子一样
   连衡而斗诸侯                斗:动使动             使……斗
   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动使动            使……朝见
   会盟而谋弱秦              弱:形使动            使……削弱
   追亡逐北                  亡:动名              逃走的人
   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动使动            使……退却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亡:动使动            使……灭亡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小、弱:形动          变小变弱
D  特殊句式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判断句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