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练习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 单元练习

  • 格式:  DOC
  • 大小:  73K    8张
  • 时间:  2016-02

2014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题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恶耗 惮精竭虑 广有羽翼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B.咀咒 桀骜不驯 没齿难忘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C.和蔼 黯然泣下 起承转和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D.洋溢 淋漓尽致 阴谋秘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 至于泣下。
(2)她,刘和珍君,那时是 前往的。
(3)真的猛士,将更 而前行。
(4)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 昂起头来。
A.黯然 奋然 欣然 居然 B.黯然 欣然 奋然 居然
C.茫然 欣然 奋然 果然 D.茫然 奋然 欣然 果然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 的演讲。
(2)有时候,他背诵到 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
(3)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睛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 的开场白。
A.动人 流畅 简单 B.动人 酣畅 简短
C.激动 酣畅 简单 D.激动 流畅 简短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煎熬。
B.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
C.……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
D.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却跑开了。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眼下在某些地区,“走穴”正成为一些学者乐此不疲的事情,因为这既能提高知名度,又可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
B.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新年联欢宴会在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一时间,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欢乐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宴会大厅。
D.将往昔林林总总的记忆吐露在纸上,我意识到完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行动,我注定为记忆而生。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近几十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
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 D.⑥①②④⑤③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C.对于那些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
D.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健全了学生信息源组织机构,布置了今年评教评学的主要工作。
9.下列文段空白处依次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______长袍,步履______,风神潇洒,______顾盼,______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A.肥大的  稳健  左右  光芒 B.瘦窄的  稳健  前后  神采
C.瘦窄的  沉着  前后  光芒 D.肥大的  沉着  左右  神采
10.下文加粗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A.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B.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翻云覆雨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C.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D.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11.选出填入下文空白处最妥当的一项(    )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______。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A.倒不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
B.倒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也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C.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实在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
D.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2、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 , ,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 。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共20分)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13、“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请说说其中的“缘由”。(4分)


14、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2分)


(2)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4分)


15、作者引用陶潜诗的用意是什么?(4分)


16、从文中可以知道,鲁迅对刘和珍等人的请愿活动的态度如何?透视出作者写作此文的用意是什么?(6分)


(二)阅读《小狗包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共16分)
①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一动一静,我们听得清清楚楚,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捉了去。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有人摔破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②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17.仔细揣摩文中加横线的词语,谈谈它们对表现当时形势的紧张有什么意义。(4分)


18.阅读文段的第二段,你认为巴金对送走包弟感到轻松吗?为什么?(6分)


19.作者说“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6分)
这句话的含义是:


(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习题。(每题3分,共18分)
①雨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过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云儿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光,好似萤火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②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地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别的东西,都(甲)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乙)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③严闭的心幕,慢慢地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地流着。近村的绿树,都(丙)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工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④“这笑容又仿佛是哪里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地想。
⑤又出现一重心幕来,也慢慢地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地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⑥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漾漾地合了拢来,(丁)在一起。
⑦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冰心《笑》)
20.从第①段来看,这篇散文开头的特点是什么?选出最佳的一项(    )
A.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起。        B.开门见山,揭示全文主旨。
C.描写环境,渲染气氛。            D.展开议论,引出画面。
21.文中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应填的一个词是什么?选出恰切的一组(    )
A.藏 洒 笼 缠                     B.隐浸 笼 绾
C.躲 浸 罩 系                     D.隐洒 罩 系
22.将下段话复归原文,应置于何段之后?(    )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到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⑤段
23.④段中加粗的“这笑容”指的是(    )
A.安琪儿的“微微地笑”            B.孩子的“微微地笑”
C.老妇人的“微微地笑”            D.三个笑容
24.本文的结尾段落有什么特点?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呼应开头,得出结论              B.结束全文,点明主旨
C.展示美景,鼓舞信心              D.抒发情怀,增强感染力
25.这篇散文的主题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
A.赞美人们的爱心。 B.歌颂人们的乐观。
C.赞美雨后放晴的美景。 D.抒发在孤灯苦雨后看到清美图画的喜悦。
四、语言应用(每空1分,共8分)
26.下面这则邀请函有语言不得体及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请找出四处并加以改正。 邀请函 贵校第五届艺术节将于4月24日~30日举行。我们向教育系统的各位领导、教师及各位家长、校友发出鼎力邀请。届时,您会欣赏到花的绽放,舞的优雅;您会聆听琴的悠扬,歌的奔放……等。这里洋溢着青春的激情,激荡着创造的魅力,这里是心灵驰骋的原野,这里是放飞梦想的蓝天。同行在热情相邀,孩子在期待,母校在召唤,恭候您的惠顾! ××中学 2009年4月10日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