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考试

人教版必修三期中语文考试(无答案)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筵(yàn)席          饿殍(piǎo)  跻(jì)身     间(jiān)不容发
B、 夙(sù)愿           晕眩(xuàn)  褶(zhé)皱    畏葸(xǐ)不前
C、 氓(méng)隶         翩翩(piān)  铁杵(chǔ)    粗犷(guǎng)
D、 皈(guī)依          浩瀚(hàn)   档(dàng)案   抛头露(lòu)面
1、C、(A、筵读yán   B、褶读 zhě  D、露 读 l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阑珊     澜言     瑕疵     争妍斗艳    皈依    深孚众望
  B、影碟     间谍     胀大     珊珊来迟    崔嵬    高潮迭起
  C、兵戎     谪戍     幅员     要言不繁    湮没    金碧辉煌
  D、即兴     珊瑚     磅礴     姹紫嫣红    广袤    前倨后恭
2、D、(A、澜—谰 B、珊—姗  C、繁—烦)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强调环保时却对目前的生存环境不屑一顾,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失误,也表明环境意识的启蒙迫不及待。 
B.在我处境最艰难的时候,是你向我伸出双手,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和帮助,这些我是没齿不忘的。  
C.每天从开市到收市,他的目光就一直盯着这只走势不瘟不火的股票,一遍一遍地推算自己的判断究竟有多少分把握。 
D.申花队主教练墨里西被摄像机和话筒包围了,他振振有词:“这是场很难打的比赛,我们拼到了最后,最终取得了胜利。” 
3、B (提示:A.“迫不及待”意为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多指人的心情,这里指的是环境意识的启蒙,改为“迫在眉睫”较好。    C.“不瘟不火”指不过分也不欠缺,形容做事情做得恰到好处,这里不能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八一男篮不仅是一支球队,也是中国篮球界一种精神和价值的符号,其顽强、刚硬、不服输的信念,让八一队在CBA刮起一股铁血旋风,成为职业赛场上最鲜明最震撼的标志。 
B. 长假期消费尤其是假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而且是“食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综合性拉动。 
C. 为了让全世界关注水的问题,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把自1993年起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 
D. 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意识,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4.D.(A.顽强、刚硬、不服输与信念搭配不当B. 应该为假日消费尤其是长假期消费,递进关系不当。C.“把”字应移到“自1993年起”后,语序不当)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这其实也正是一切高贵者的通病。                           可见,只有宽容大度才能成就大事。 
① 项羽不懂这个道理,他的失败便是理所当然了
②由于高贵,他们往往不能容人 
③ 胸中容不得尘埃        
④然而他们不知道,海洋之所以博大,恰在能容⑤而且还自诩为眼里容不得沙子
A.①②④③⑤   B. ②③⑤①④  C. ②⑤③④①  D. ①④②⑤③ 
5. C  高贵者的通病就是不能容人先排②,不仅不能容人,还要自诩自己的清高,递进关系故排⑤,眼里容不得沙子与胸中容不得尘埃句式相同,排③,④和①都是不知道能容的分量,④泛指①特指。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用心一也       用心:使用心力。                                    B、余威震于殊俗     殊俗:不同的风俗。                                C、小学而大遗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传:经文和传文。                                A 用:因为  用心一,:因为思想专一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完成7——9题(9分) 
   中国人为什么需要信仰?
何光沪
⑴我们的人心,有太长的时间片面地偏向理智,即狭义的而不是广义的理性。这种被国人视为“正常”的理智有三大特点:一,只从感观或直接的经验出发——所以不考虑看不见的东西;二,只从眼前或短期的算计出发——所以不考虑长远的事情;三,只从自己或小我的利益出发——所以不考虑他人或整体的利益,更不考虑自己与社会、自然、世界整体的关系。
⑵这正是无数的人随时在抱怨、又随时在卷入的道德腐败在人心深处的根源——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
⑶人类本性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和爱心,恰恰都超出了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涉及大我、超验和永恒,因此它们最强大的保障,乃是超越于狭隘理智的信仰!
⑷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一段经历:他在美国时,有一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两边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安安静静地等候绿灯。他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人回答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
⑸前几天《检察日报》报道,一位清洁工人拾到几千元钱上交之后,因为付不起孩子的学费而向亲戚朋友借钱,那些本来真心答应过帮忙的亲友,却都翻了脸,认为拾金不昧再来借钱也是“有毛病”!
⑹正如在一个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坚持不扔垃圾是很难的,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的环境下,要坚持与“常人”不同的好行为也很难。
⑺要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就要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一方面,道德的最低要求应与法律连接(如在一些西方国家,“见死不救”属于犯法);另一方面,道德的最高境界则与信仰相关(传统文明基本如此,但在现代,宗教“修行”只属自愿)。
⑻前一方面是说,道德环境的净化,需要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而这类法治原则的确立,又需要政治体制的改革。因此可以说,中国精神的重构,关键在政治改革,基础在人心提升。
⑼后一方面是说,道德环境的提升,不仅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撑,而且需要精神信仰的指引。依靠“他律”的法律尚且需要某种信仰(对法律原则的内心服膺),依靠“自律”的道德就更是如此了。因为人心的自我约束常常软弱无力,在传统礼俗衰亡而法治观念薄弱的条件下,“人心惟危”的状况必然出现。 
⑽中国人自古信天。作为信仰对象的“天”,乃是殷人所称的“上帝”或“帝”、周人所称的“天帝”或“天”、历代所称的“天道”或“天理”最流行的通称。
⑾考虑到古人所谓“天理”对“良心”的指引,考虑到今人所见“无法”与“无天”的关联,结论就只能是:信仰的超越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
⑿最近我遇见一个年近半百的北京人,他看到云南边远乡村的儿童没有小学,毅然离开居住了十几年的美国,孤身一人前往办学。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自来水、没有邮递员的地方,他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用自己微薄的积蓄自建校舍,给学生买鞋子,为村民修水渠……这一切,除了在那个不通公路的边远乡间,无人知晓,因为他自己不要传扬。我想,世俗的任何名利和算计,都不可能给予他这么大的力量,除了信仰。
⒀我想,这个人已经向我们回答了,人类的历史已经向我们回答了,当代的生活已经向我们回答了——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  
7.第6段中“正如在一个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坚持不扔垃圾是很难的”,结合全文内容,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由于我们的人心太长时间片面地偏向广义的理性,要坚持与“常人”不同的好行为很难。
B.只要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就能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
C.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环境下,良知、正义和爱心就会被误解。
D.在一个长时间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的畸形环境下,人们往往会受到不良影响。
7.D(A项原因错误,B项前后句应为必要条件,C项过于肯定)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中所说的“中国人需要的信仰”的一项是   (    )
A.人类本性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和爱心。
B.这种信仰超越于狭隘理智——超出了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
C.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涉及大我、超验和永恒。
D.信仰可以是多元的,人们可以信“天”,也可以信“宗教”。
8.D(文章第三段均含有A、B、C的内容,D在文中不属于“信仰”的范畴。)
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是“狭义的理性”的三大特点。
B.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这是产生道德腐败的根源。
C.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既要将道德的要求应与法律连接起来,又要使人们通过信仰来达到道德境界。
D.纵观古今,结论就是:信仰的超越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
9.C(C项偷换概念。原文第七段为“道德的最低要求”,选项中换成了“道德的要求”;“道德的最高境界”换成了“道德境界”。)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闻:“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有毁孟尝君于闵王,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人属孟尝君                      属:请托 
B.比门下之鱼客                      比:和…相同 
C.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        计会:会计账务 
D.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      子:子女 
10.D.子:名→意动,把…当作子女,译为爱护。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的一组是(     ) 
①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②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③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④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 
⑤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⑥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A.①⑥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③⑤⑥ 
11.C、①索要食鱼,是抱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心理,以检验孟尝君,是智慧的表现。 ②这样做实则是为孟尝君扬名,是智慧的表现。③记叙事件发生的过程,不能视作表现。④“仁义” 换来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是他最为精明有才智的表现。⑤孟尝君赞颂其成功,从侧面表现其智谋 ⑥左右人不了解冯谖
1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齐人冯谖,贫困至极,投靠孟尝君,颇有爱才之名的孟尝君因为他没有什么特长和才干就忽视并怠慢了他。 
B.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但他却抱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心理,从一开始就不断的索要,以检验自己准备辅佐的人到底是不是胸怀宽广、礼贤下士。 
C.冯谖几次弹着他的宝剑唱歌,要鱼要车,孟尝君也都满足了他。后来,孟尝君问谁能替他去领地讨租税,大家都争着要去,冯谖更是毛遂自荐愿意前往。
D.冯谖为孟尝君干的这件事就是在常人看来愚蠢至极的“千金买义”。说它愚蠢是因为它放弃了诸多眼前的金钱利益,而正是这一点体现了冯谖的战略性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 
12.C.大家都争着要去,原文无此意。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2分)
    手下的人因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所以只给他粗茶谈饭吃。
(2)责毕收,以何市而反?(2分)                                     
     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
(3)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4分) 我私自假传您的命令,将所有的债款都赐给百姓,并焚毁债券,百姓没有人不欢呼万岁,这是我用来替您买回道义呀!
1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两个小题(8分)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b>e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2分)
.用一“闹”字,写出了出红杏盛开怒放的动态美,把杏花绚丽鲜艳,热烈如火描绘出来,唤起人们的无限联想,将生机蓬勃的烂漫春光描绘的淋漓尽致。
.(2)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拟人手法。作者把斜阳当做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逗留,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
15 默写。(8分)
  ①.一去紫台连朔漠,               。
  ②.丛菊两开他日泪,               。
  ③.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
  ④ .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铁骑突出刀枪鸣。
  ⑤、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
  ⑥.沧海月明珠有泪,               。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16—19题。(20分)
琴   王   游睿
他很会拉琴。村子里的人都称他叫琴王。 
他的琴声太动听了。 
琴弦拉动,一串串嘹亮的音符就接踵而出。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听他的琴,让人变得澄清。 
很少有人见过他,但都听过他的琴声。他会在每个傍晚准时拉动他的琴弦。
当夕阳对着山村撒下最后一丝余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扛着满身的疲倦回到家的时候,他的琴声会在村子的东头悠扬地响起。 
琴弦一动,人们马上就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白日里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在他的琴声里渐渐消融,远去。最后人们带着微笑幸福地睡去,直到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劳作。 
因为他的琴声,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充实。 
这个傍晚天空被无数道闪电残忍地划破。汹涌澎湃的洪水如彪悍的巨蟒将村子死死缠住。 老人、小孩,所有人都被逼到村里的一个土包上。洪水一次又一次拍打着人们的脚脖子,像死神跃跃欲试的手。 
村子在自己的眼前渐渐变小,几块瓦片和木板在水里打旋。有人大声地哭泣,有人唾骂,有人惊叫,有人焦躁地踏着脚步,还有人绝望地准备跳水。天渐渐黑下来。完了,似乎一切都完了。 
这时,村子的东头,依旧响起了他悠扬的琴声。那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那琴声像在述说,像在安慰,让人陶醉,让人忘我。 
人们开始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渐渐没有人说话,最后连咳嗽的声音都没有。 
人们再一次醉了。在他的琴声面前,所有的行为都显得粗俗和浮躁。谁都不敢妄动,生怕打破这份美好。只有安静,才能维持这份隽永。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 
终于,远处亮起了一点火光,是救生船来了。所有的人站了起来,但没有人拥挤,也没有人喧哗,因为他的琴声依旧那么悠扬和平静。当船靠近的时候,人们像是有人指导,都乖乖地站好,然后先是老人和小孩上船,再是妇女和男人,一切都井然有序。 
最后,在他悠扬的琴声里,人们都顺利上了船。这时水越来越大,村子很快就没了。但直到船顺利启动,他的琴声还在进行,人们还陶醉在他的琴声里。
糟了,还有他!有人忽然回过神来。 
是呀,怎么漏了他,快喊。 
喊,只有琴声在响。再喊,还是只有琴声在回答。 
他是聋子呀,怎么听得见? 
对,他就是个聋子。一个老人突然想起。 
人们这才完全回过神。原来他竟是个聋子! 
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       (原载《小小说月刊》2004年第13期) 
18.小说为什么要以“琴王”为题?请简要分析。(4分)
18.(3分)答:①暗示情节,小说情节虽不复杂,但都以琴声为背景,都与琴声有关;②刻画人物,突出了他在乡亲们心目中的地位;③突出主题,在灾难面前镇静沉着、勇于牺牲的精神深入人心。
19.悠扬的琴声对村民们起到哪些方面的作用,请你分点概括。(6分)
19.(4分)答:①平时,琴声陪伴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助乡亲们消除一天劳累;②危急时,乡亲们从琴声中获得启示、信念、力量,灵魂得以净化,平静的应对,最终转危为安;(大意相同即可,内容要点要围绕情节的推进展开。
20.小说中的“琴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你简要说明。(6分)
20.(5分)答:①他虽然是一个聋子,(1分)②但是执著地追求艺术,演奏技艺高超,(2分)③在危急时刻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品德高尚。(2分)
21.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请解释作品中划线的两句话的深刻含义。(4分)
(1)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2分)
(1)当人们的灵魂得以净化,境界得到提升以后,死亡也就变得不可怕了,生的希望也就在眼前。(2分)
(2)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2分)
他虽然死了,但他永远活在乡亲们心中,是乡亲们心中永远的琴王。(2分)
22、有些成语,意思上相似或迥然不同,但结构上却互相对偶,成为十分有趣的四字对。例如:愚公移山  /  精卫填海 请写出能与下面成语形成对偶的成语。
①丢卒保车  / ①亡羊补牢       ②指鹿为马 /  ②点石成金               18.请在所提供的名人中任选一人,先写出你对他(她)所作评价的比喻物,然后引用其一句名言作佐证。(3分)
例如:陆游——梅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名人: 屈原    司马迁    岳飞    李清照     曹雪芹    鲁迅     
18.例句:司马迁:泰山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李清照:海棠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鲁迅: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0.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0字),并给它起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0字)。(5分)












寓意:某些高校学费过高,挡住一些学子的求学之路。
标题:跃龙门,先刮鳞(或者:要打此门过,留下买路钱!)
六、作文题
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观书有感 (宋-朱熹 )
          其一                                          其 二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这两首诗均富于启发性。其一以半亩方塘喻头脑,以源头活水喻学习,寓意很深。(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其二以行舟作对比,寓抽象事理于形象之中,说明读书学习须有过程。(昨夜江水突发春水,象蒙冲那样的巨舰都象一片羽毛一样被水冲走,以前行舟船工要费很大的力气去推动船舶,现在你将船放入江水中流,它自已便随心所欲自由航行了。)清在正确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你的读书学习体会,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