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高一下期末考试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 高一下期末考试

  • 格式:  DOC
  • 大小:  107K    24张
  • 时间:  2016-02

福建省厦门市2014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福建省厦门市2013~2014学年下学期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
监考教师注意:只须收“答题卷”,本“试题”让学生带回、保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3分)
⑴(cháng)       弘化碧        ⑵前合后(yǎn)      
⑶(wěn)         颈之交       ⑷羽扇(guān)       巾
⑸残羹冷(zhì)                ⑹冠(miǎn)       堂皇
2.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写合适的内容。(3分)
⑴《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作者是东汉的        。
⑵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雷特》《麦克白》《         》和《         》代表着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顶峰。
⑶元杂剧的剧本一般由唱、     、白组成,它一般是一本四折,有些前面还加一个         。
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⑵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
⑶可惜流年,           ,树犹如此!(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⑷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⑸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⑹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根据《红楼梦》的内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贾瑞来找凤姐,凤姐假意殷勤,约他晚上在西边穿堂见面。贾瑞按约定钻入穿堂,凤姐命人关上穿堂东西门,贾瑞被冻一晚而归,回来后还被贾代儒打了一顿。
B.宝玉胡诌林子洞耗子精盗香芋的故事,说黛玉才是真正的“香玉”,黛玉要拧宝玉的嘴。宝钗来了,讥笑宝玉忘了芭蕉诗急得满头是汗的事,讽刺他不知“绿蜡”的典故。
C.宝玉向湘莲赞尤三姐,湘莲起疑,怀疑三姐清白,向贾琏索要宝剑退婚。三姐上吊自杀,湘莲后悔不迭,出家为道。薛姨妈向宝钗说起此事,宝钗感到惋惜。
D.荣宁二府种种作为惹恼皇帝。西平王奉旨带领锦衣府来查抄贾政家产,拿下贾政。又查抄出两箱房契、重利借票等禁用之物,贾琏认罪,贾母、凤姐惊吓病倒。
E.贾宝玉素日对甄宝玉心神想往,今天终于有缘一见。谁知谈起话来,竟十分不投机——甄宝玉的话题无非是仕途经济、显身扬名之言,宝玉听了烦闷之极。
5.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根据要求,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
B.他要么是个老师,要么是个作家。
C.他是无数死难者中唯一幸存的一个。
D.艺术作品质量差,也许由于内容不好,也许由于形式不好。
二、课内古诗文阅读(10分)
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控制、管束
B.于是相如前进缶               前进:上前进献
C.会论虞常                     论: 判罪
D.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发:拨动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形式,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②宁许以负秦曲。
③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④秦王恐其破璧
⑤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⑥左右欲刃相如
⑦天雨雪,武卧啮雪                ⑧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
A.②④\③⑤⑦\①⑥⑧              B.②⑦\⑤⑧\③⑥\①④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⑧\②④\③⑤\⑥⑦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分)
译:
(2)见犯乃死,重负国。(2分)
译:
三、课内外古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0题。(6分)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单于使使晓武                        晓:通知
B.君因我降                            因:通过
C.反欲斗两主                          斗:使……争斗
D.若知我不降明                        若:如果
10.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武病愈后,单于让他一起审判虞常,想要借此使苏武一行人投降。张胜先投降,卫律剑斩虞常后,威胁苏武要将其连坐。
B.卫律用连坐威胁苏武,一计不成,又举剑假装要杀苏武,威逼不成,又用投降后可以称王,拥有随从、牛羊等条件利诱苏武。
C.卫律本是汉将,投降后不觉耻辱,反以为荣,劝降苏武的语言庸俗傲慢,是一个毫无气节、唯利是图的小人,遭到苏武的唾弃。
D.本段采用对比手法,将苏武与张胜、卫律对比,突出了苏武面对劝降始终保持民族气节,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爱国者形象。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2题。(6分)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权移于下                       ②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B.①皆共目之                       ②遂共馋之
C.①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上下肃然                       ②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衡乃诡对而出               诡:违背,违反
B.宦官惧其毁己               毁:诋毁
C.衡下车,治威严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D.一时收禽                   禽:通“擒”,逮捕,拘禁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6题。(13分)
马 伶 传
[清]侯方域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于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日幸为开宴                    幸:希望
B.奉一日欢                        奉:敬献
C.华林部过马伶曰                  过:责备
D.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掩:盖过
1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梨园以技鸣者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①而华林部独著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           ②而君幸于赵王
D.①乃走事昆山                   ②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15.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时金陵戏班技艺有名的大略有几十个,名气最大的是兴化班和华林班。有一次新安商人会合这两个戏班举行大会演,同时演出《鸣凤记》。
B.两个戏班的演唱都受到称赞。后来华林班的李伶由于饰演严嵩技艺高妙而吸引了大量观众,而兴化班的马伶为此感到羞愧,演出完毕化装逃走。
C.将近三年后马伶归来,他请新安商人再与华林班会演《鸣凤记》。这次演出马伶饰演严嵩技高李伶,兴化班的演出也超过了华林班。
D.马锦为演好“奸相”严嵩,遂入当朝宰相顾秉谦府为仆三年,技艺大进,充分表现了他不甘失败、不怕吃苦、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16.用斜线(/)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4分)
未 几 更 进 则 东 肆 不 复 能 终 曲 询 其 故 盖 马 伶 耻 出 李 伶 下 已 易 衣 遁 矣。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章,回答20-21题:(4分)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①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②“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③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④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20.对文中四处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徘徊不敢走进门”的“孱头”是对待文化遗产中害怕继承的虚无主义者;“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的“昏蛋”则是对待文化遗产中盲目排斥的逃避主义者。
B.“‘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总结了本段,又引起了下一段对拿来主义者的论述。这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C.“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指看得很平常,敢吃;“不用它来宴大宾”指不讨好有权有势的人。
D.“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国粹”一词原指民族文化中的精华,这里是反语。
21.文章在论证“拿来主义”时,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下列各项比喻论证中喻体和本体对应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包括外国文化)。
B.“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C.“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D.“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五、课内外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22—23题。(6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24-25题。(6分)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4.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天空廖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25.“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26—28题。(13分)
芦 苇
丁爱华
①那些草从黑色的泥地里长出来,它们和地下的根一样,也是一节一节的,它们有着竹子一样修长的叶子,但是我的祖先却叫它们芦苇。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父亲告诉我,芦苇到秋天的时候,就开一大团一大团的白花,冬天的时候死去,第二年春天再活过来;而竹子不开花,竹子一开花就永远地死去了,再活不过来。
②我的故乡遍布这种叫芦苇的植物,它们成片成片地生长在村庄的周围,跟着一条叫蒲苇河的河流曲折蜿蜒,长成一大片茂密的芦苇荡。
③这些植物的年纪比我祖父还大,我的祖先还没有来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在这儿生长了,一年死一次,一年生一次。它们把根深深地扎进黑色的泥土里,向四周肆意扩展,你拿一把铁锨随便找个地方挖下去,都会切着它们纤细的根。父亲犁地的时候就常常翻出来一两棵脆脆的白生生的苇根,那可是一块种了多少年的熟地啊。它们藏在地下,一有机会就冒出尖尖的头来,并且趁你不留神的工夫就迅速地生长成一棵挺拔的芦苇。这些根在土里就像千万只鸟在空中一样任意飞翔,占领着空间和泥土,织成一张巨大的网。我们整个的蒲苇桥村庄就坐落在这张大网上。这里到处都长满了芦苇和蒲草,我们的村庄就是以它命名的。父亲说,实际上都是蒲苇桥一棵一棵活着的芦苇,我们的根像芦苇一样深深地扎在大地上,我们永远离不开这黑色的泥土。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我还只是一个懵懂的少年,但是我隐约地觉出父亲是一位乡村哲学家,除他之外,我还没听谁说过人是一棵芦苇。
④地面是一个界点,芦苇在两个空间里生活。根向底下使劲扩展,死死地抓住泥土;茎则直直向上,抢占着地上的位置。芦苇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它一节一节地长着,就像我们进行一次长途的旅行,总要走一走歇一歇一样。每歇一次,它就挑起一把叶子做绿伞。我觉得芦苇更像一个人,抑或是人在冥冥之中学了芦苇。但人和芦苇是不一样的。一位哲人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会思想是人比芦苇高明。但会思想也使许多人长得歪了,不能像芦苇一样正直地生长。人群中有歪心斜术之人,但谁见过一棵弯着生长的芦苇?
⑤芦苇一路直直地长下去,慢慢高过我们的头顶,我拨开苇丛走进去,后面的芦苇复又合拢,苇荡把我淹没了。这些细细的苇叶组织成了翠绿的空间。它们像一叶叶小舟,又像一队队纤柔的少女,这让我想起古老的歌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些长腿细腰的美人儿可就是我二十年中夜夜梦见的伊人?我顺手捋过一支细长的苇节,做成清脆的苇笛,这是芦苇的情歌,汩汩流淌,滋润着幸福的胸膛。
⑥我看见母亲的羊群走进了苇荡,苇荡里马上就绽开了洁白的花朵。苇荡里偶尔会有一小片芦苇稀疏的地方,这儿长满了丰茂的野草,有水稗子草,芨芨草,开白花的野荞麦和许许多多不知名的野草,母亲的羊群就在这儿吃草,神秘而又浪漫。
⑦这让我想起我的先人,他们一拨一拨地走进苇荡,最后睡在苇荡里滋养着芦苇,不知道我的身体能生出多少棵挺拔的芦苇?
(选自《散文选刊》)
26.下列对这篇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第①段运用对比手法,将竹子放在芦苇的对立面上,是为了突出芦苇的顽强,展现其英勇不屈的气节。
B.第⑤段中引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古老的歌谣,目的在于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体现出家乡的景美、情美和幸福生活。
C.文章多次写到了“父亲”。通过这个具有哲学思想的人物,主要是让读者体会到“父亲”的伟大和“我”的幼稚。
D.文章的结尾内蕴丰厚,“不知道我的身体能生出多少棵挺拔的芦苇”一句,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同时还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E.作者在文中托物寓意,写芦苇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写人,芦苇的品格也正是许许多多伟大人物的品格,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27.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前面说“芦苇更像一个人”,后面又说“人和芦苇是不一样的”,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答:
28.本文写出了芦苇哪些方面的品质特征?联系全文,分条表述。(4分)
答:
六、写作(60分)
29.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60分)
《说文》:“患,忧也,从心。”从个人到国家,从人类社会到宇宙自然,人心之忧,无处不在。高尚品质的缺失,价值取向的混乱,天灾人祸的频发……这些“患”都与我们的生存状态息息相关,都是对人类智慧的严峻挑战。
请以“说忧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厦门市2013~2014学年(下)高一质量检测
语文必修4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3分)⑴苌  ⑵偃  ⑶刎  ⑷纶  ⑸炙  ⑹冕
2.(3分)⑴纪传体断代史  班固  ⑵《李尔王》《奥赛罗》  ⑶科  楔子
3.(6分)⑴一尊还酹江月  ⑵何妨吟啸且徐行  ⑶忧愁风雨  ⑷赢得仓皇北顾  ⑸莫道不销魂  ⑹徒以吾两人在也
4.(3分)C、D(C项:①三姐用剑自刎,②宝钗不以为意;D项:被抄家的是贾赦而不是贾政。)
5.(3分)D(A:“生活用品”包含“床上用品”;B:“老师”和“作家”两个概念相交叉;C:“死难者”和“幸存”相矛盾。)
二、课内古诗文阅读(10分)
6.(3分)A(约束:遵守约定。)
7.(3分)D(意动/使动/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
8.(4分)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视”、“孰与”、固定句式各1分。)
⑵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见”“重”各1分)
三、课内外古文阅读(25分)
9.(3分)D(“若”当释为“你”)
10.(3分)A(是卫律先剑斩了虞常,然后张胜才投降)
11.(3分)C(①“乃”副词,于是,就;②“乃”副词,竟然)
12.(3分)A(诡:欺骗、欺诈)
13.(3分)C(过:探访。)
14.(3分)A(A.以:介词,因为。B.而:①连词,表因果关系,“因而”;②连词,表转折,“却”。C.于:①介词,“在”;②介词,表被动,“被”。D.乃:①副词,强调出乎意料,“竟然”;②副词,表判断,“就是”。)
15.(3分)B(B项“演出完毕化装逃走”与文意不合。马伶是演出未结束就走了;是脱去演出服装离开的,不是化装逃走。)
16.(4分)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4处断句各1分)
[参考译文]
马伶是金陵戏班子里的演员。金陵是明朝的留都,国家设置的百官还都在这里,而又处在太平盛世,人们容易寻欢作乐。那些男男女女探访桃叶渡,游览雨花台,脚踩脚多得数不清。戏班因技艺高超而出名的,大约有几十个,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叫兴化部,一个叫华林部。
一天,新安的商人会合这两个戏班子,办了一个大堂会,广泛邀请了金陵城里的贵客文人和那些艳丽的妇人、娴静文雅的才女,这些人全都会集在一起。兴化部被安排在场子的东面,华林部安排在场子的西面。两边的场中都演出《鸣凤记》,这场戏演出的就是人们称为椒山先生的故事。等演到一半时,双方的演唱都符合节拍,讲究音律,曲调的高低快慢,变化很多,都称得上很好。当演到两位相国争论是否收复河套的情景,西面戏台扮宰相严嵩的演员,是李伶,东面戏台则是马伶。坐着的客人就看着西面的戏台赞叹,有的人还大声呼喊叫人拿酒来,有的人移动座位更加靠近西面的戏台,头不再转向东面。演出继续进行不多久,东面的戏台已不能再演下去了。询问其中的缘故,原来马伶因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耻辱,已经卸妆逃走了。马伶是金陵城里善于演唱的演员。他走了以后,兴化部又不肯立即替换他,竟然就停止演出,因此在金陵只有华林部独自著名。
走后将近三年,马伶又回来了,告知他昔日演戏的所有伙伴,并向那新安商人请求说:“希望今天能为我开一次宴会,再招来上次那些宾客,我愿意与华林部一起再演一次《鸣凤记》,敬献一日的欢乐。”演出开始后不久,又演到争论是否收复河套,马伶再次扮相国严嵩登场演出。李伶忽然失声惊叫,匍匐上前,对着马伶自称弟子。在这一天,兴化部的名声于是大大地超过了华林部。
当天晚上,华林部的人来拜访马伶,说:“您虽是当今十分优秀的演员,可本来是不可能超过李伶的。李伶扮演严相国已好到了极点,您又是从哪儿学来的演技而超过李伶了呢?”马伶说:“的确是这样,现在天下的演员不可能超过李伶,而李伶当时又不肯把演技传授给我。我听说当今的相国昆山顾秉谦,是严相国一类的人。我跑到京城,请求在他门下做了三年差役。每天在朝房里侍奉他,观察他的行为举止,细听他的讲话,时间长了就掌握了他的特点,这就是我求师的方法。”华林部的人一起向马伶罗列而拜,然后离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他的祖先是西域人,当时还称他为马回回。
侯方域说:真是不寻常啊,马伶自己这种求师的经历。他认为李伶的演出已是绝技,无处能学到超过他的技艺,竟然跑去侍奉顾秉谦,见到顾秉谦就犹如见到了严嵩一样,让严嵩本人来教演严嵩的人,怎么能不精妙呢?呜呼!耻于自己的技艺不如人家,就远走几千里,做了三年差役。倘若三年还不能学到要学的东西,就仍然不回来。他的意志如此坚定,技艺的精湛又何须再问呢?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10分)
17.(2分)舞台说明
18.(2分)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或:阶级矛盾)。
19.(2分)C
20.(2分)A(将该项中的“虚无主义”与“逃避主义”换位。)
21.(2分)C
五、课内外阅读(25分)
22.上阙表达了离别时难舍难分、暗淡低落的情感。(2分)
23.柳,“留”的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2分)。词人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1分),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1分)。
24.(3分)B(“黯乡魂”,是说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追旅思”,指撇不开羁旅的愁思,“追”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25.诗人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2分),借无情的芳草表达出了浓重的离愁别恨(1分)。
26.(5分)C、E(C项,过于拔高,并非“具有哲学思想的人物”;E项,不是“伟大人物”,应是“普通百姓”。)
27.(4分)不矛盾(1分)。说“芦苇更像一个人”是因为它生长的方式与人类有相似的地方(1分);说“芦苇和人是不一样的”,是因为芦苇不会拐弯抹角,只会一直向上生长,而人却会有歪心邪术(2分)。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