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13 宇宙的边疆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 13 宇宙的边疆

  • 格式:  DOC
  • 大小:  60K    7张
  • 时间:  2016-02

《宇宙的边疆》学案2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宇宙的边疆》
第一课时
班级_____姓名_____学号_____
一、【学习目标】
目标:1、学会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
2、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预习题:1.你听说过“卡尔•萨根”吗?查找资料,将作者的简介写在下面。(100~200字)
 
 
2.自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将字的注音批注在课文中。
好大喜功(    )   神mì莫测(    )    辽阔无垠(    )  开tuò(    )    闪shuò不定(   )
气势磅礴(     )  chuān流不息(     ) zhǎn新(      )     璀璨夺目(   )    sù望(    )     广袤(      )      荒wú(      )  旋wō(   )       匀称(    )      gē置(      )     
奄奄一息(      )冥王星(      )   甲烷冰(      )     dàn生(      )   人才济济(      )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目标:辨析形近字的能力)
晕眩(   )   脚趾(   )    脚踝(   )  纤细(   )   磅礴(   )
泫然(   )   福祉(   )    蜾蠃(   )  纤夫(   )   磅秤(   )
炫耀(   )   白芷(   )    青稞(   )  阡陌(   )   滂沱(   )
4.查词典,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目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1)晕眩:                                                                                  
(2)微不足道:                                                                             
(3)广袤:                                                                             
(4)奄奄一息:                                                                                
(5)人才济济:                                                                              
(6)茫无际涯:                                                                               
(7)好大喜功:                                                                                 
 
二、【问题与探究】
明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大纲中关于现代文必考阅读的要求
 能阅读一般论述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
  1.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问题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1)作者把自己想象成空间旅行者,从文中摘出表明作者探索行踪的语句:
                                                                    
                                                                                           
                                                                                                                                                                                                                                                      
                                                                                     
 
(2)作者探索的行踪是由远及近,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的。具体说是:                                                                                           
                                                                                        
 
 
(3)理清说明顺序是分析文章结构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本文的说明顺序,将全文分成四个部分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意思。(目标:培养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第一部分(1—6节):                                                                                                                                      
第二部分(7—11节):                                                                       
第三部分(12—14节):                                                                                                                               
第四部分(15—18节):                                                                          
 
(4)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作者采用由远及近,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问题2:“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所谓“整合”,是指根据题目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  (1)从课文中筛选、整合信息,说说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2)从课文中筛选、整合信息,说说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三、【目标检测】
概括全文,说说题目“宇宙的边疆”有什么含义?
四、【配餐作业】(A、B组)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三题
阅读要求:
1、不掺杂任何个人情感,完全客观准确地阅读原文
2、必须在6---8分钟之间阅读完,并掌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和主体内容
3、学会在阅读过程中给重要的信息作标记
瓦斯的开发和利用
  1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瓦斯突出的矿井约占煤炭矿井的一半。瓦斯是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全国煤矿重大安全事故70%以上都与瓦斯爆炸有关。
  2其实,瓦斯是储存于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又名煤层气,它并非仅仅是人类需要驯服的“杀手”。人们常把瓦斯利用喻为“变废为宝”——将本来空排的废气变为清洁能源。长期的能源短缺和能源价格上涨是中国经济增长中一个抹不掉的阴影,所有可以利用的能源都是宝贵的。但是,瓦斯开发利用的意义远远超过单纯的“变废为宝”。
  3瓦斯中的甲烷含量很高,甲烷的温室效应在全球气候变暖中的份额为15%,仅次于二氧化碳;而且,等量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煤层气利用率仅为23%,这意味着大多数的煤层气正朝天排放,其温室效应不容忽视。
  4有研究认为:从20世纪中期至今,观测到的大部分温度上升与人类活动生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可能性超过90%。据估计,受气温上升影响,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可能会下降5%—10%;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洪涝灾害都将加剧。
  5要缓解温室效应,瓦斯的开发利用已刻不容缓。而且,这一工作可获得国际上的财务支持——“清洁发展机制”(CDM)支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温室气体交易”。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各减排义务国可以选择内部消化减排目标,也可以从市场上购买排放额度。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代价较低,发达国家可以用资金或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减排,减排的数量可用于抵扣本国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6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目前煤炭开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获中央特许权的煤层气开发企业拥有全国相当面积的煤层气开发权和对外合作权。约占山西省含煤面积60%以上的煤层气气权都被两家中央企业登记。这种气权、矿权分置在现实中引发了诸多利益冲突,有媒体曾对此进行报道,并借用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割肉不许流血”的难题来形容气权、矿权之争。
  7实践证明,瓦斯开发的特许权造成了瓦斯开发的垄断,增加了瓦斯开发利用的难度和成本。气权、矿权分离为煤炭生产的“先抽后采综合利用、采气与采煤一体化”设置了障碍;气权、矿权合作的艰难也影响了煤层气开发利用的速度。瓦斯与煤炭伴生,气权、矿权分置使煤矿企业的地面预抽无法实施,“先抽后采综合利用”和“采气与采煤一体化”也就无法进行。
  8瓦斯的开发利用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效应远大于单纯的资源收益,所以不能简单的将瓦斯作为一种能源来进行开发。政府应以有效的政策支持来加快瓦斯的开发利用,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并让瓦斯从“夺命杀手”成为战略资源。
  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能将本来空排的废气变为清洁能源,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能源价格上涨。
  B.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能将白白排放的废气变为清洁能源,更重要的是这样有利于降低瓦斯对煤矿安全的威胁,并能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C.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可以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避免瓦斯开发的垄断,并有利于获得国际上的财务支持。
  D.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有利于消除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更重要的是这样有利于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促进我国解决煤矿的气权、矿权分置问题。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对我国煤炭开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所导致的煤矿企业可以采气却无法采煤的情形,有媒体用《威尼斯商人》中“割肉不许流血”的难题来形容。
  B.有研究认为: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所能观测到的90%以上的温度上升可能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
  C.获得中央特许权的两家煤层气开发企业,目前在全国拥有相当于陕西省含煤面积60%以上的煤层气开发权和对外合作权。
  D.煤矿企业对储存于煤层中的瓦斯采用朝天排放的方式,能够降低煤矿发生爆炸的危险性,但将产生温室效应,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决煤炭开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煤矿企业对煤层气实施地面预抽。
  B.发达国家将资金用于减少我国煤矿瓦斯的直接排放所获得温室气体减排数量可抵扣其温室气体减排量。
  C.实现“采气与采煤一体化”使我国煤矿企业加快瓦斯开发利用的速度并获得显著经济效益。
D.税收、价格等政策支持可以引导我国煤矿企业提高瓦斯开发利用率和瓦斯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
(C组)
4、任选一个你喜欢的题目,查阅资料,撰写一篇科学小品。
《宇宙群星知多少》、《如果发现了生命星球》、《地球的未来》
 
                                     第二课时
班级_____姓名_____学号_____
 
一、【学习目标】
目标1、了解解说词。
2、从文学的角度解读科学,使科学之美和文字之美自然融合。
二、【问题与探究】
(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分析一下这段文字应该是属于什么体裁?
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1世纪的两千多年中,伊比利亚半岛上战火连绵不断,这块土地曾先后被罗马人、日耳曼人和摩尔人征服。正如一个个奋不顾身的斗牛士,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一刻也没有停止同入侵者的抗争,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种仿佛根植于基因中的追求刺激、喜欢冒险的豪情。
  漫长的两千多年,眼泪、创痛和牺牲终于换来了宝贵的自由。
公元1143年,一个独立的君主制国家葡萄牙,在光复领土的战争中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罗马教皇的承认,这是欧洲大陆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二)、思考下列问题
本文的解说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地球)
问题1: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明确:
 
 
 
问题2:解说词开篇三段和结尾两段有什么特点?
明确:
 
 
 
问题3: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
 
 
 
 
三、【目标检测】
完成课后练习三
 
 
 
四、【配餐作业】
(A、B组)
阅读文段,完成1-3题
天文学家发现迄今为止宇宙中离地球最远的星系。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这个星系名叫8Cl433+63,距地球大约150亿光年,是天文学家利用设置在夏威夷群岛莫纳克亚天文台的凯克望远镜发现的。
这个星系的光信号要经历150亿光年才能到达地球,所需时间是地球年龄的3倍,从而否定了根据宇宙膨胀情况而对宇宙年龄作出的估算,宇宙只有120亿光年,或甚至更小的年纪。在此之前天文学家发现的最远的星系距离地球120亿光年是1991年发现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新发现的星系似乎包含了一些恒星,这些恒星在其光信号到达我们地球时,就已经年迈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海隆·斯客拉德教授日前对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记者说,这个新发现的星系已经充分形成这一事实表明,宇宙的年龄有可能还要大于150亿光年。
这一结尾与对靠近我们地球的一些恒星的年龄的估算相符。天文学家估算离我们地球最近的一些恒星的年龄至少有160亿光年。
1、第四段中的“最近”一词所指的时间是( )
A. 1991年后         B.1991年之前
C. 1991年至1995年初    D.与发现8 Cl443+63星系几乎同时
2不能成为“宇宙的年龄有可能还要大于150亿光年”这一推论的依据的是( )
A.这个新发现的星系的光信号要经历150亿光年才能到达地球。
B.这个新发现的星系的信号到达地球所需的时间是地球年龄的3倍。
C.最近根据宇宙膨胀情况而对宇宙年龄作出的估算是错误的。
D.天文学家估计离我们地球最近的一些恒星的年龄至少有160亿光年。
3海隆·斯客拉德教授说:“宇宙的年龄有可能还要大于150亿光年”的根据是( )
A.这个新发现的星系的光信号要经历150亿光年才能到达地球。
B.这个新发现的星系包含一些恒星。
C.这个新发现否定了最近根据宇宙膨胀情况而对宇宙年龄作出的估算。
D.第四段中“在此之前”的“此”是指代“根据宇宙膨胀情况而对宇宙年龄作出的估算”。
 
(C组)
4、大家把自已从小到大的照片制作成一个动感影集,然后配上解说词,要注意它的文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