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月考试卷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 月考试卷

  • 格式:  DOC
  • 大小:  76K    11张
  • 时间:  2016-02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一调考试试题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一调考试试题
第Ⅰ卷(共67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1-3题(共9分,每小题3分)
敬畏之心与文化自觉
      古人对文化什么态度?用现代的话说是有点“文化至上论”的。刘勰在《文心雕龙》开篇就写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意思是说文化、文章、文采太重要了,它是与“天地”一起诞生的啊。而且他还洋洋洒洒地写道:日月星辰是上天之文。山川草木是大地之文,它们与“肇自太极”的人之文,鼎立为三,合而为一。它也就是“道”。刘勰突出了“人文”、也就是文化的崇高性、永恒性,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文化观念来自儒家,自从“独尊儒术”之后,它就占了主导地位。自古以来,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甚至有点神圣化,如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之类。
      古人不仅相信文化的崇高和永恒,而且把它视作民族凝聚纽带。世界大多数地方依靠种族或宗教的认同作为民族凝聚纽带的,而我们则主要靠文化。所谓“《春秋》之法,中国而夷礼则夷之;夷而中国则中国之”。就是说按照《春秋》大义:哪怕你是“夷”人,一旦采用“中国(中原王朝)之礼”,就按国人对待;如果你是“中国”人,用了“夷礼”。则按照“夷人”对待。可见是否进入中国文化成为判别人群归属的决定因素。在儒家看来,“礼”是文化的核心。
      儒家的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或者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些士人都有充分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上通于天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这些名句就是这种意识生动的概括。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可以说在地球上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它是发展得最精致、最详密、最完美的一个。然而,近百年来我们又处在社会转型和革命振荡之中。传统文化因为代表既往而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原有的敬畏心,自然会随之衰减。上个世纪从60到70年代,极“左”思潮高涨,扫荡文化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文化”乃是一个负面词汇了,传统文化更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遑论敬畏!这时的传统文化成为妖魔。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虽有根本改变,但并非“复旧”,而是被纳入孔方兄的营垒。因此“渎经热”、“古董热”、“收 藏热”,乃至种种弘扬“国粹”热都不免与“赚钱热”有或明或暗的瓜葛,与文化关系不大。看到一幅字画,一款文玩,第一判断都是“值多少钱”?过去被“政治的正确”打压扫荡,进而妖魔化;现在是被金钱任意驱使,日益庸俗化。两者虽不同,对文化的蔑视则是一样的。因此,现在人们干的许多事关文化的事,让旁观者看来最没文化。大约都是金钱在当家作主的缘故。
      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他指的是上面所说永恒不变、天人合一的道或文化,正是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肇自孔孟的“道统”延续至今。现在我们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对“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但文化重建不能完全脱离本土资源也是不争事实,特别是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那种质朴的精神、敬畏的态度是我们重建文化、进而形成文化自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1.下列说法不属于“文化至上”的一项是                                                   (    )
      A.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
      B.儒家的信徒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
      C.司马迁、曹丕等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D. 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
2.下列说法或行为,不属于文化自觉行为的是                                       (    )
      A.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
      B.曹丕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C.李白写文章追求的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朱熹认为对文化要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的态度。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刘勰把人文、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三者合而为一,突出了人文的重要性。
      B.“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判别人群归属的唯一标准。
      C.上个世纪将文化妖魔化和庸俗化都是对文化的蔑视,谈不上对文化的敬畏。
      D.当下,我们应该学习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质朴精神和敬畏态度,进行文化重建。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8分)
(一)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
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
[注]①生口:指俘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    考:考察
  B.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    按:查办
  C.帝感悟,即报许              报:报告
  D.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    遮:遮蔽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      ②遂见用于小邑
B.①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C.①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②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D.①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英阴谋叛乱,朝廷严加查处,受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认为他们都是因酷刑而屈招的,就不顾风险上书要求释放他们,最终使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B.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力谏,尽管奏章都被搁置,但他毫不动摇。
  D.袁安平素行为高尚,起初任县功曹时,就拒绝了从事的私请。后来弹劾窦景,尽管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但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 (3分)
  译文:                                                                         
  ⑵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4分)
 译文:                                                                           
  ⑶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3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共11分)
临江仙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问药臼竹问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注)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注:指杜鹃,传说杜鹃的叫声犹人言“不如归去”
8.试分析这首词的前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5分)
                                                                                 
                                                                                 
9.词的下片中哪个意象是词人自身内心情感的外化?请对此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8分 一空一分)
10.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3)此情可待成追忆,                    。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5)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共21分)
另一片天空
 韩少功
①一片落叶是千里山脉,或者万里沙原。如果手中镜片有足够的放大功能,我们还可以看到奇妙的细胞结构,雪花状的或蜂窝状的,水晶状的或胞胎状的。我们还可能看到分子以及原子结构,看到行星(电子)绕着恒星(原子核)飞旋的太阳系,看到一颗微尘里缓缓推移和熠熠闪光的星云。
②但人们不习惯凝视,总是长于奔走和张望。我曾从乡村进入城市,从湖南迁至海南,还眼睁睁看着不少朋友去了北京或上海,德国或南非。我的机会也来了。20世纪的90年代中期,有人找我谈话,动员我去中国作协工作。两位已入仕途的文学界朋友,也在宾馆里私下劝我直至深夜,说如果你不到北京,不到某个位置,很多东西没法看到,岂不有点可惜?
③我相信朋友的好意,相信自己一旦错过了北京,会确实错过很多见识。但那又怎么样?我还没有到过南极洲,没有到过月亮,没有到过火星,没有到过银河系以外的空间。我也不可能看到22世纪以及往后更远的年代,看到儿童们在幼儿园里耍弄基因玩具,看到妇人们在杂货店购买核子炊具,看到太空旅游的星际列车和激光天梯,看到人类用药片或芯片改变人性——那样的世界会不会像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同样把我吓晕?从这一点看,即使进入京城,我仍然是一井底之蛙,反过来说,即便我能够风光活上三辈子乃至三十辈子,同样难以做到无所不至和无所不知。我仍然不可能走出自己近乎逼仄和速朽的身体,不管到了什么地方,前面仍有地平线和太平间的冷冷拦截。
④旅游是对履历的一种弥补,旅游业鼓励人们对世界展开足迹扩张和镜头攻略,引导人们朝远看和朝外看。但旅游者的看,不过是把大多数已经出现在媒体的场景,来一次现场的核对和印证;不过是把已被他人用眼光品尝过的场景,再来一次残渣咀嚼和旧货收买。其一般过程,是交出一笔钱以后,被交通工具规定了观察线路,被旅游设施规定了观察方位,被讲解员规定了观察时的联想,还有“到此一游”的摆拍地点以及固定的笑容。旅游者于是心满意足:天下第一峰呵,举世无双呵,不虚此行呵,诸如此类。
⑤他们离世界越来越远。
⑥我是个不可救药的旅者,连黄山、庐山等等都没有去过。一听哪里火就对哪里怕。在我看来,事情是被人们的野心弄坏的,更是被传统的空间意识弄坏的。F•佩索阿说,他更愿意“游历第八大洲”,即蜗居斗室里的个人想象。我没有他那样自闭,只是相信空间还有另一种展开方式,相信人们完全可以投入另一种远行,比方以前面的荒坡一角为目的地,订一张免费船票或免费机票,于是在手中的石片上俯瞰黄山,在杂草里发现大兴安岭,在身旁的石涧清潭中触摸太平洋。
⑦只要人们愿意,他们还可以自立宪法,发动革命,在细胞、分子、原子的世界里任意创建共和国。只要人们愿意,他们还可以捏一捏火星,搓一搓金星,摘一颗冥王星放入口袋,在细胞、分子、原子的世界里举步跨进另一条银河——这一切只需要我随便找个什么地方蹲下来,坐下来,趴下来,保持足够的时间,借助凝视再加一点想象,就可以投入另一片灿烂太空。
⑧我终于在一片落叶前流连忘返。
11.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人们“奔走和张望”的具体表现。(4分)
答:                                                                  
                                                                                                                                                                                              
12.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一片落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5分)
答:                                                                                                                                     
                                                                                                                                          
13. 第6自然段划横线的“事情是被人们的野心弄坏的,更是被传统的空间意识弄坏的”一句中,“人们的野心”“传统的空间意识”分别指什么?请简要说明。(6分)
答:                                                                                                                                     
                                                                                                                                               
14. 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怎样才能找到“另一片天空”。(6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83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0分 每题2分)
15.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绯红/斐然成章   怅然/怆然      根茎/负荆请罪       疮痍/为虎作伥
B.蹊径/两栖动物   饯行/天梯石栈   愧疚/既往不咎      攻讦/气宇轩昂
C.铁砧/臻于完美   虔诚/潜移默化   渲染/轩然大波       龃龉/含英咀华
D.慑服/十恶不赦   恪守/溘然而逝   标识/炙手可热       拮据/反诘  
16. 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问征夫以前路                      云无心以出岫
C.今臣亡国贱俘                      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D而彼且奚适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人步履艰难地翻过一个山头,狂风吹得他有些摇晃,使他越发显得老态龙钟,我赶紧上去扶住了他。
B.因为有“重要”工作,病可以不看,觉可以不睡,饭可以不吃,发烧可以忍耐;工作不能耽误,健康可以耽误,看似微小的耽误,一朝积重难返就会酿出生命的祸端。
C.这里天气的恶劣是出了名的,这不,刚才还是一片晴空,现在竟飘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D.前一段时间,多家消费品巨头欲掀起的涨价潮,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在发改委介入调查后半途而废。
18.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全球100多个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城市,在世博会举行期间将围绕“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的主题,就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举办“全球论坛”。
B.张老师今年搬到了钓鱼台小区,上班路远了,我问他从家到单位得用两个小时吧,他说两个小时到不了。
C.技术创新的浪潮正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得、存储和处理有关我们星球的各种环境和文化现象的信息。
D.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为文学界就散文运动的得失、散文的可能走向等问题的讨论提供一个争论和思考的平台。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前小沈阳这种演艺风格的走红,更加说明我们国家文化价值有所滑坡。
①以小沈阳为代表的俗文化能走红 
②使艺术再次回到人性和原生态的功能
③但如果艺术家在这种现象面前不能保持足够的理智,随波逐流
④的确有对虚假的神圣和崇高再度消解
⑤纵容社会文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⑥无疑要承担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神圣和崇高也一道消解的风险
A.⑤②④③①⑥      B.①④⑤②③⑥
C.①④②③⑤⑥        D.⑤②①④⑥③ 
20.请另选一事物进行诗句仿写,要求所写诗句的意思紧扣诗题——心中的疑惑。(4分)
心中的疑惑
月亮缺了,/是形的消隐,/还是韵的升华?
仿写: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简要概括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不超过26字) (3分)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被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可以吃两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软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通过克制自己的欲望,迟延满足而吃到了两块软糖。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吃到两块软糖的孩子,长大工作后,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只吃到一块软糖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
 



























22、试在下面《执著》的短文空格内填上跟上下文相称的词语,使之与内容相一致。(6分)
        执著的故事不老,有女娲补天,有夸父追日,有               ,有               。
        执著的人物不死,有卧薪尝胆的勾践,有                               ,有面壁静修的达摩,有                           。
执著的佳句不朽,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有                 ,有                。
执著是殚精竭虑,义无反顾。
驰心旁骛,见异思迁的人执著不了,而执著不了的人也成功不了。
        执著,一阕永无休止符号的进行曲。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原创的,但渐渐地很多人就活成了盗版。”
桂林男孩周帅历经几轮激烈的角逐,终于站在中央戏剧学院主考官梁冠华教授的面前,教授愣住了:“天哪,简直就是陆毅的翻版!你周围的人有没有说你长得像陆毅?你自己觉得呢?周帅脱口而出:“我是自己的正版!”最终,他推开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大门。
在你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正版”与“翻版”现象,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一调考试参考答案
1.D (对“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不是文化至上)
2.D (是对文化的一种态度,不是自觉)
3.B (“唯一标准”绝对化)
4.B.  A. 考:刑讯    C.报:回报 D.遮:拦阻
 
建初八年,升任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奏:“北虏既然已经和亲,我们应该将俘虏归还他们,以此来安抚他们。”皇帝召百官在朝堂上商议。公卿都说夷狄狡诈,贪心从不满足,得到我们归还的俘虏之后,就会狂妄自大,因而不能同意。惟独袁安说:“北虏遣使奉献贡礼和亲,在边境捕获到人口时,便把他们交还我方,这是表明他们畏惧威严,而不是首先违背誓约。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中原的优待和宽容,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确实是有利的。”司徒桓虞改变看法而依从袁安。太尉郑弘不满,说:“各位说应当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司隶校尉也上奏,袁安等人都上交印绶谢罪。肃宗下诏回复说:“议而不决,各持己见。凡政策都由众人决定,你有什么过错而深深谢罪?”皇帝最终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任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