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信条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 信条

  • 格式:  DOC
  • 大小:  67K    9张
  • 时间:  2016-02

短文三篇《热爱生命》《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信条》导学案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短文三篇》导学案
   知识梳理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西方随笔的文体特点,以及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      2、学会分析西方随笔的说理思路,理解其内在逻辑性。     3、尝试用西方的逻辑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表达问题。
    4、注意学习课文语言,摘抄名言警句。
    二、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1)米歇尔·埃康·蒙田
    蒙田(1533—1592),法国重要的思想家和散文家,他1533年出生于佩里戈尔,从小进入教会学校学习,熟谙拉丁语和希腊语,还学习过法律和哲学。1554年起,他先后在法院任职多年,然后归隐田园,潜心研究和思考。他曾在欧洲长时间旅行,成为“罗马公民”,受到教皇格列戈里十三世的接见,并且两次当选波尔多市市长。
    蒙田身处欧洲文艺复兴晚期。这一时期古希腊、罗马文化得到复兴,对人的尊重取代了对神的信仰,体现出浓烈的世界意识和人道关怀。蒙田是一位典型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他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强调对人性的尊重。“他毕生所作的工作就是对人、对人性种种形态的冷静审视和研究,他要撕去一切人为的伪装和矫饰,揭示人的本来面目,还他一个赤裸裸的本我。”
    比埃尔·维利把蒙田的思想分成三个阶段:青年时期的斯多葛阶段,中年时期的怀疑阶段和最后的成熟阶段。第一个阶段,他的散文里充满了斯多葛派的价值观。他认为人要经历痛苦的磨炼,研究哲学就是要正视死亡、学会死亡。四十多岁的时候,他转向了怀疑论。《为雷蒙·德·塞蓬德辩护》一文典型地体现了这一转变。他对宗教权威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他的座右铭是:“我知道什么?”这一诘问唤起了人们对社会和自身问题的思考。第三个阶段,他反省以前的思想,宣扬人性善良。上述三个阶段的思想在《随笔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随笔集》堪称蒙田思想发展的真实纪录。随笔与其他散文形式相比,内容、形式较为轻松随意,不拘一格。蒙田《随笔集》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同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所评价的:“如果不把有韵无韵作为区分散文的标准而把散文看作文学的一个品种的话,我们可以说,法国近代散文肇始于蒙田的《随笔集》。”
    蒙田从1572年起开始撰写《随笔集》,1580年《随笔集》第一卷、第二卷出版,1588年第三卷出版。1595年,经他修订的《随笔集》定本出版。《随笔集》共三卷,107章。蒙田素以博学著称,《随笔集》内容包罗万象,极为丰富。“大至社会人生,小至草木鱼虫,远至新大陆,近则小书房,但无处不有‘我 ’在,写法上是随意挥洒,信马由缰,旁 征博引,汪洋恣肆,但无时不流露出‘我’的真性情。”
    文中屡屡征引古罗马的经典著述,事实与思辨相结合,纵横捭阖,体现了16世纪的人文主义思想。《随笔集》语言平易晓畅,不饰雕琢,毫无学究气。蒙田喜欢使用市井口语,他曾说:“我愿意只用在巴黎菜市场所说的语言。”他还将法语化的拉丁字和方言入文,增强了表达的力度与生动性。与许多板起面孔训人的文章相比,蒙田的随笔“是一种真正的谈话,娓娓然,侃侃然,俨然一博览群书又谈锋极健的人与你促膝闲话,有时话是长了点,扯得也远了点,但绝不枯燥,绝不‘谋财害命’般地浪费你的时间,就是在这种如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蒙田谈自己,谈他人,谈社会,谈历史,表现出一个隐逸之士对人类命运的深刻的忧虑和思考。”
    《热爱生命》是蒙田的代表作之一。它篇幅短小,寥寥数语,却道出了生命的真谛。文章开头是:“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这是一个简洁的、引人入胜的开头。紧接着道出了作者所关注的词语———“度日”。他赋予它以双重含义: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度日”无异于“消磨光阴”,打发时光。而“风和日丽”的时候,则要“慢慢赏玩、领略”这“美好的时光”。这一奇异的对比深深吸引了读者的注意。接下来,作者详细解说了这两种生活态度。一是所谓“哲人”的颓废习气,二是“我”的积极的人生观。“哲人”和“我”生活方式不同,根本原因在于对生命的看法不同。在“哲人”看来,生命是“苦事”,是“贱物”。“哲人”不尊重生命,所以活得毫无乐趣,百无聊赖,生命在无谓的损耗中悄然而去。相反,“我”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它“受到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我”对生命心怀感谢,热爱生命,所以“我”不会虚度时光,而是活得认真而洒脱,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作者引用了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格言:“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作者对这句话没有作任何评论,但是他的意图却一目了然。随便打发时光的人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哲人”,而是真正的“糊涂人”。真正的希望不在于来世,不在于任何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在于生命本身。
    《热爱生命》虽然只有短短数百字,但是逻辑思路却异常清晰、严密。如果说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谈“生”,那么后半部分,作者要解决的就是“死”的问题。“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作者一语道破了生与死的辩证关系。死亡,一直是困扰人类的巨大问题,也是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生年不满百,长怀千岁忧”,但是蒙田并不因此而畏惧或逃避。他写下了不少关于死亡的篇章。《直面死亡》这篇文章堪称对他的死亡观的最好概括。他在这篇文章中写道:“对死亡的熟思也就是对自由的沉思。谁学会了直面死亡,谁就不再被奴役,就能无视一切束缚和强制。谁真正懂得失去生命并不是件坏事时,谁就能坦然对待生活中的任何事。”
    蒙田通达的生死观一方面来自他对死亡本身的洞见,另一方面来自他充实的生命形态。虽然生命的长度难以改变,但是只要充分理解生命的意义,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生命的内容和质量就会得到无限地丰富。“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乐趣”是热爱生命的关键词。只有懂得发现乐趣、享受乐趣的人,才是真正热爱生命的人。蒙田在一篇随笔中引用了苏格拉底的例子。苏格拉底忍受饥饿、贫穷,忍受儿女的不恭和妻子的恶意中伤,同时还忍受暴政、牢狱、铁镣和诽谤,二十七年如一日。这样一位伟人学者和无敌的将军,却从不拒绝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并且玩得十分高兴。在蒙田眼中,“这一切活动都与圣贤相称并为圣贤增光。”另一个例子是大西庇奥。“在他过去的丰功伟绩中,最受尊敬最受爱戴的莫过于他能悠然自得地像幼童一般捡拾贝壳,以及他和莱利乌斯一道沿海岸比赛奔跑拾物,如遇天气不佳,他们还会饶有兴趣地写剧本表现下层人最艰苦的生活现象。”
    蒙田在文章结尾写道:“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这些句子使人联想起海德格尔“向死而在”的观念。蒙田的《热爱生命》就像一首庄严的歌曲,歌颂生命的美与爱,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2)帕斯卡尔
    帕斯卡尔(1623—1 662),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人之一。     1670年《帕斯卡尔思想录》一书在法国首版。该书以其论战的锋芒、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而成为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认为是法国古典散文的奠基之作。它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本书作者以其特有的揭示矛盾的方法,反复阐述了人在无限大与无限小两个极限之间的对立悖反,论证了人既崇高伟大又十分软弱无力这一悖论,天才地揭示了人因思想而伟大这一动人主题。
    (3)富尔格姆
    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2、《信条》被删节部分
    好多年了,每当春天,我都给自己规定作业,写出个人信念的表白:一篇信条。在我还年轻的时候,这样的表白写跑了好多纸张,总想包罗所有的根本性的东西,一个也不放过。那些话听上去就象是最高法院的文件摘要,仿佛单凭几句话就能打发掉全部存在意义上的麻烦似的。
    这信条在最近这些年里是越写越短了――有时带点儿玩世不恭,有时搞得稀奇古怪,有时则又是平淡无味――不过我还是一直这么干着。最近,我只用一张纸几句话就交待了我的个人信条,并且充分理会到那种天真的理想主义的所指。
    这里的启示是我在一个加油站里顿悟到的。我给我的旧车加灌了超品级、高抗爆炸性汽油,可这老家伙却消受不了还安顿不得――一路的劈劈啪啪,当着道口就熄火抛锚,下坡时又嘭嘭地放炮。我知道是怎么回事。我的头脑和意念也每每与此相仿。太多的知识高度膨胀,叫我犯了面对存在的困惑症――一味地嘀嘀咕咕,当着人生的选择关口踌躇不前,要么就是知道得太多,要么也可能知道得不够。这样检点过盘算过的人生,自然是不轻松了。
    当时我意识到自己已经明白了,过一种有意义有滋味的生活,最最需要的是什么――那并非混沌不辨的一团。我知道它。而且久久地理会着它。生活中也过着它――好吧,那是另一码事,对吗?
    文本点拨
    1、《热爱生命》
    A、文章的结构层次
    〔解读〕生命活动表现为日常的生活,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热爱生活。文章开头就表明热爱生活的态度,接着,把“ 哲人”与自己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和态度作比较,从比较中得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为此引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所说的一句名言加以证明。接下来,作者谈到死亡,人们一般都害怕死亡,作者却表明了要不害怕死亡,就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道理。
    B、具体研习文章,品味下列语句
    ①“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解读〕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     ②“生之本质在于死。”  〔解读〕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③“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解读〕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
    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
    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在人类的历史上,饮鸩的苏格拉底,自沉汨罗的屈原,断头台上的谭嗣同,这些著名人物都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     ④“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解读〕关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⑤“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解读〕用“丰盈充实”的生活使生命相对延长。
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A、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解读〕 第一,从生理的层面来讲,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第二,从不凡的层面来讲,人因为有思想而富有尊严,囊括了宇宙。
第三,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是道德的原则。
B、具体研习文章,品味下列语句
①“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
〔解读〕人有一种希望,就是填充空间和时间,即希望自己占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但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人占有多少空间都没有用;人无法避免死,因此也占不了多长时间。人的尊严不在于填充空间和时间,而在于思想。思想有深浅高下之分,高明的、有深度的思想才能使人获得力量,体现出人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努力,显示出人的独特性和魅力,也即获得人在自然万物中的“尊严”。因此,要“努力好好地思想”,“提高自己”。
②“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解读〕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对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作者把“努力好好地思想”作为道德的原则,说明作者思想的高度重视。
    3、《信条》
     A、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强调什么?
   〔解读〕观点“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接着,文章列出了十七条。
    作者强调十七条中的一条:“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B、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
   〔解读〕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道理。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说过,他之所以能得奖,原因就在于他实践了幼儿园中学到的那些基本的信条。
    案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法] 都德
    在普鲁文斯省,当天气温暖起来时,把家畜送到阿尔卑斯山里去已经是习惯了。畜生和人在那里要过五六个月,夜间便睡在露天底下高齐腰际的草里;随后,当秋天最初战栗的时候,他们又下山回到农庄上来,重在被迷迭香的花熏香了的灰色的小山上过着单调的牧羊生活……     昨天晚上羊群回来了。从早上起,大门便敞开地等待着;羊圈里铺了新鲜的干草。     不时地,人们重复着说:“现在,他们已经到艾杰尔了;现在,已经到巴拉都了。”     近黄昏的时候,突然间,一声大叫:“他们到那儿啦!”而在那边,在远处,我们看见羊群在尘土腾起的光辉里前进着。     整个的路好像在跟羊群一起蠕动。老公羊走在最前边,角往前伸着,现出凶野的神气;在它们后边,是羊群的主要部分,有点疲倦了的母亲们,偎挤在腿间的乳儿,篮子里驮着新生的小羊羔、一边走一边摇晃着的、头上戴着红绒球的骡子;再后边,是全身浸在汗里、舌头伸到地上的狗;走在最后边的,是两个高大的裹在褐色毛布外套里的牧羊的家伙,他们的外套像袈裟一样,一直拖到脚后跟。     所有这一切,在我们面前快乐地排成行列,带着一阵急雨般的践踏声拥进了大门。     那时院子里是怎样的骚乱啊!金绿两色相间的大孔雀,戴着绢绒般的冠,从它们的栖木上认出了来者,并用一种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着它们。     沉睡着的鸡窝突然被惊醒了。所有的都站了起来:鸽子,鸭子,火鸡,竹鸡。整个的家禽场像是疯狂了一般。母鸡们谈着要玩一整夜……     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     在这样的骚扰中间,羊群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住所。没有比这样的安置看来更可爱了。老公羊看到了它们的石槽,感动得流出了眼泪。那些在旅途中生出来而还从未看见过农庄的羊羔和极小的羔儿,惊奇地看着它们的周围。     但是最动人的是那些狗,那些忠于职务的牧羊人的狗。它们跟在羊群后边十分忙碌,在农庄上就只看到它们。     守夜的狗在它的窝里唤它们回来是徒劳的;井边盛满了新鲜的水的水桶向它们做手势也全无用处;在羊群进来以前,在粗大的门闩把小栅栏门关了以前,在牧羊人到低矮的小屋里坐在桌子周围以前,它们是什么也不要看,什么也不要听的。     而到这时候,它们才仅仅同意进到群狗的窝里去。在那儿,它们一边舐着它们的菜汤桶,一边同它们农庄上的同伴们谈论着它们在山里所做的事情:在那可怕的地方,有狼,有洋溢着露珠的大朵的紫色的毛地黄……     1、在羊群秋归的情景描写中,文章主要传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感受?(4分)
答:                                                                                
                                                                             2、“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                                                                                
                                                                             3、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答:                                                                                 
                                                                             4、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答:                                                                                 
                                                                              参考答案     1、①期盼回家和回家后亲切温馨的感受。②生命(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或亲密交流的感受。     2、①羊群带回了阿尔卑斯山的生机。②羊群归家给人们与动物带来了喜悦与欢欣。     3、(①表现狗的忠诚(或忠于职守)。②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与家园的亲密关系,最后以狗作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使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③最后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情,与文章开头形成呼应。     4、①白描(或细节描写)。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了大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细部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②拟人化的描写。本文把羊、狗、鸡等都人格化了,如写羊儿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羊儿的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要玩一整夜。这样描写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洋溢着朴实动人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泼的情趣。
    亲身体验
    1、  释义
    赋予(        )     囊括(        )     垂暮(        )     弥补(        )
    老练(        )     顽石(        )      丰盈(         )    不堪(        )
    2、文段阅读
    阅读《热爱生命》回答问题
    (1)文章题为“热爱生命”,文中论述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
    答:                                                                          
                                                                               
    (2)“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如何理解?
    答:                                                                          
                                                                               
   (3)第一段运用了对比的方法阐述观点,请概括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对比?
    答:                                                                          
                                                                               
    3、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选择两个例子续写句子。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参考答案
    1、交给   用袋子   将近   填满   经验多、纯然   愚蠢无知   充满   能忍受  
    2、(1)人为什么应热爱生命;人应该怎样热爱生命。(或:生命是否值得热爱;人如何享受生命的乐趣。)
    (2)生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不能对生活中的挫折、不愉快耿耿于怀,以致破坏生活的兴致,应该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来源:Zxxk.Com]
    (3)“我”对“好日子”和“坏日子”的不同过法;“我”和所谓“哲人”对生命的不同态度。
    3、略
    素养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山与小溪的对话
    ①大山常以巍峨和威严,显示了它至高无上的存在和生命的永恒。
    ②她唱着歌儿从大山脚下流淌而过,大山觉得她有点玩世不恭。
    大山说:“你不能安静点吗?”
    小溪说:“那我的生命就结束了。”
    大山不以为然:“你姐姐也是水,她庄淑贤雅,像个大家闺秀,你怎么总是疯疯癫癫地乱蹦乱跳?”
小溪回答:“她是被你锁在山环里一泓漂亮的死水,永远流不出山峦的闺帏。我不喜欢做姐姐的叠影。
    “湖里有片片白帆。”大山说,“还有游人的彩艇。”
    “可是姐姐快乐吗?”溪水询问大山说,“我怎么总听不见她的歌声?”
    “她日子比你过得安闲多了。”大山以洪亮的声音回答,“多少游人恋栈忘返,多少照相机为她俏影拍照。”
    溪水在乱石中跳蹦着,咯咯地对着大山笑了:“她自由吗?她能像我这样儿无拘无束地撒欢吗?她知道山外世界的色彩吗?她——”
    大山怏怏不快地打断了小溪流的话:“你要的是哪家的自由?你疯疯癫癫地要流淌到哪儿去?你诞生在大山脚下,就该有山的遗传基因。我站在这儿一动不动,与天上的日月星辰为伍,已经有几千年了。我看见只有咱们这座大山的后代,最安分守几,最克己让人,最文明古老,最恪守山规。”
    小溪依然笑着,一束束浪语向大山提出质询:“你是挺高的,高得可以和天穹媲美。可是您看见过月亮上有飞船着陆过吗?你看见过你头上的“太空行人”吗?
    大山仿佛得了聋耳症,反问脚下的小溪说:“你说什么——你说什么——月亮上只有捣药的兔儿爷和嫦娥,什么时候有过‘飞船’落脚?几千年来,除了太阳、月亮、星星和云彩出现在我的头冠之上,再没有别的东西比我高了,哪儿有过什么‘太空行人’?”
    ③小溪歌声里出现了几分忧伤,“只知采昔日天地日月之精华,不知吸吮今日宇宙天穹之甘露,这样下去,您的灵魂会枯萎的,直到没了大山的魂魄!”
    ④向小溪狂吼道:“站住——你给我停下奔跑的脚步。”
    小溪被大山的施威吓哭了。每束跃起的浪花,都是她晶莹的泪雨。是的,她生于斯长于斯,山表里不断奔涌而出的泉水,是生养她的母体;沟壑中挡路的嶙峋怪石,又赋予她一往无前的勇气。但是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