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6* 逍遥游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 6* 逍遥游

  • 格式:  DOC
  • 大小:  49K    3张
  • 时间:  2016-02

《逍遥游》说课稿2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逍遥游》说课稿
教材分析:
《逍遥游》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二单元的一篇哲理散文,我们经过古代记叙散文(必修1) 古代写景记游散文 古代议论性散文(必修3) 古代抒情散文(必修5)的学习,可以看到新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是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有利于教学难点的分散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除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外,体会作品的文体风格,及批文入情把握作品的真挚情感。本课属于古代的哲理散文难度加大,同时又是集中体现了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它是作者批判现实的理论依据和深层动力。
新课标要求:
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知识已经有所接触,文言文教学还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瓶颈。本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研讨进行分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往深一层想。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积累和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2、了解《逍遥游》的写作思路。
(二)能力目标:
1、 批文入情, 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辩证的看待 庄子的哲学思想
(三)情感目标:
领略庄子散文的意境美和气韵美
培养学生唯物主义辨证的价值观
重点: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本的思想感情。
难点:辩证看待庄子在《逍遥游》中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
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合作探究法
归纳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环节
开胃小菜” “追本溯源” “碰撞火花”
跳出文本
激趣导入 解读文本
体会情感 感悟思想

一、开胃小菜 , 激趣导入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设计意图:《课标》与“教学大纲要求”中提出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阅读和鉴赏,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图片故事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
二、追本溯源,解读文本
探究1:几处笑?为何笑?作者态度?(学生阅读文本,小组合作讨论)
结果:几处笑?蜩与学鸠笑之 斥鴳笑之 宋荣子犹然笑之
为何笑?有所待
作者态度?之二虫又何知 小大之辩也 斯已矣,犹有未树也
探究2:何为逍遥?“
结果: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绝对的精神自由。 
“无已”:忘掉自我,不拘外物,恬静自适。
“无功”:去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
“无名”:忘荣辱毁誉得失,褒贬任人。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归纳文本的内容要点和体会作者的情感.”
所以这环节通过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在解读文本的同时,去理解课文内容和把握作者思想。
三、碰撞火花,激发思维
探究: 我们在哪些人身上看到过逍遥的人生 境界?(小组合作讨论)
老 子: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苏 轼: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探究:你对这样的境界有何看法?(小组合作讨论)师点评:“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里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具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来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 ,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南怀瑾)
生生成: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担当;但道家思想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超越。担当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职责,超越是我们的一个生命境界。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能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价值作出一定的评价。能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提出自己独到的价值。用现代人的眼光去深入地解读文本,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能力。
课后反思
整个课程利用朗读---领悟---探究等环节,以探究为主,在学生的合作交流研讨中,让学生充分解读文本,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潜心解读文本的能力。又可以通过课堂生成的东西初步把握庄子的思想,了解庄子的追求,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修养,得到美的熏陶和愉悦。通过学生的活动,有效地践行了新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语文的思辨能力”的要求。
但是课程完成后发现,学生自身解读文本的能力的高低不齐,可能对作者思想的把握不太准确,不太到位,因此需要教师给以积极、正确的点拨和引导。希望学生可以进一步去感受庄子那永恒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