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人教版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段考试卷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段考试卷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第1~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一、积累与运用 (每小题2分 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翱翔(áo) 畸形(qí) 曝沙之鸟(pù)
B. 绯红(fēi) 稽首(qǐ) 薄暮冥冥(míng)
C. 缥碧(piāo) 呷浪(xiā) 千山万壑(hè)
D. 滞留(zhì ) 蔚然(wèi) 悄怆幽邃(cuàng)
2. 选出无错别字的一项:( )
A、 粗制乱造 衔觞赋诗 水皆缥碧
B、 文质彬彬 义愤填膺 彻夜不寐
C、 风烟俱净 衔觞赋诗 怡然不动
D、 淫雨霏霏 不可明状 脱笼之鹄
3.下列加横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B、义愤填膺不应该是共产党员该做的,该想该做的是礼尚往来。
C、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 玩忽职守。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这次会议规定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
B.我不但支持他,而且连反对过他的人也支持他了。
C.学习方法的恰当与否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关键。D.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业,新技术应用之迅速,见效之广泛,都是我们所不及的。
5、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____ 。
①在苦难中奋起 ②有的人甘于沉沦 ③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
④最终获得了成功 ⑤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
A.②③⑤①④ B.⑤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③①④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再塑生命》是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回忆莎莉文老师是怎样帮助自己从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走向文明世界的人生经历。
B.鲁迅在《雪》中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了作者称赞的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
C.“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是宋代著名词人, 他与父亲苏辙、弟弟苏洵并称“三苏”。
D.所谓冠礼,是指男子的成年仪礼,男子20岁行冠礼。笄(jī)礼则指女子的成年仪礼,女子15岁行笄礼。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文章,完成7—9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对称
①对称,是自然界一种普遍而又奇妙有趣的现象。镶嵌天际的恒星、行星呈球状对称;小巧玲珑的雪花,精巧细腻的蜂巢呈平面对称;大多数花朵呈辐射对称;有中央叶脉的叶片呈左右对称,人和鸟兽虫鱼的五官、四肢左右无不对称。
②“对称”能给人以整齐、沉静、稳重的美感,但由此也造成变化少、不自由,限制了灵动和飞跃。曹雪芹是古代第一个对“对称”显得不安分的人。如他笔下的芳官,连戴耳环也是一边大一边小的,显得错落有致,别有一番风韵。事实上,正如古代有位哲学家所说,世界上没有两样完全相同的东西。仔细观察有中脉叶子的细微结构,两边叶脉的数量和分布、叶缘缺刻或锯齿的数目和分布都是不同的。绝大多数人的面部发育也不对称,66%的人左耳稍大于右耳,56%的人左眼略大,59%的人右半侧脸较大。人的躯干、四肢也不完全对称,左肓往往较高。75%的人右侧上肢较左侧长。人的两手的掌纹,不但细脉络不同,粗蚊也不完全一样。可以说,生物界里的不对称是绝对的,而对称是相对的。实验研究证明,这是由于细胞内原生质的不对称性所引起的。从生物体内蛋白质等物质分子结构可清楚地看到,原生质一般呈不对称的结构形式。研究发现,不对称原生质的新陈代谢,比起左右结构相等的化学物至少要快3倍。由此可见,不对称性对生命的进化有重要意义,自然界的发展,正是一个对称性不断减少的过程。
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这就是瑰丽多姿的自然界。
7.第1自然段摆出自然界对称的主要类型有几种?正确的一项是(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8.对全文整体结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总一分一总 B.总一分一分
C.分一分一总 D.分一总一分
9.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瑰丽多姿的自然界的对称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
B.生物界的对称是相对的,不对称是绝对的。
C.自然界是一个对称而又不完全对称的统一体。
D.不对称性对生命的进化有重要的意义。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待)
C、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 D、执策而临之(马鞭)
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如鸣佩环,心乐之 B、执策而临之
C、食之不能尽其材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2. 下面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愚妄无知,平庸浅薄。
B.课文阐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的道理。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点明了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D.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第Ⅰ卷 非选择题 (96分)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分)
译文: 。
(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分)
译文: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2分)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① 介:披上战甲。 ② 褫(chǐ):解除。
1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
15、默写填空。(10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2) ,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
(3)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 》)
(4)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6)忽如一夜春风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 ,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8)俱怀逸兴壮思飞,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9)柳宗元在小石潭游玩时,因为环境的寂寥而不得不仓促离开。描写出当时他的心境的是 , 。 (《小石潭记》)
16、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问题。(5分)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本诗作者是唐朝的_______,他和同时代的_______被称为“小李杜”。(2分)
(2)、本诗中用典的是哪一个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
17、综合性学习(10分)
名著导读(3分)
(1)、《名人传》是20世纪上半叶 (国名)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给名人做的一部人物传记,除了学过的《音乐巨人贝多芬》中的贝多芬外,另外两个名人是 、 。(3分)
综合性学习(7分)
母爱,犹如阳光和空气,我们沐浴其中而常常不知不觉。回首往事,我们才幡然醒悟,母亲那寻常的小事却富含着深爱。 “母亲节”快到了,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呢?请完成下列任务。
(2)、请写出两则与母爱有关的俗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历史长河中,许多名人的母亲都是为人母的楷模。在这些优秀人物的母亲当中,你最佩服哪一位?请说出你喜欢或佩服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在给母亲的贺卡里设计一句话,力求用有个性的语言去表达你对母亲的感激之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 ——21题。(15分)
今天就开始
这是一个萧瑟多雨的天气。在这种日子里,我只想赖在家中,一点儿不愿意出门。但是女儿凯罗琳打来电话,坚持要我开车上山去她家看风景。多少年来,为了“生态”、“环保”,她将自己交给了大自然,难得今天想得到我。 开了2小时的车子,穿过厚重的浓雾到了她家。一进门,我就对她说:“这种时候出门,一点也不值得。吃了中饭,就回家吧。” “但是我想让您开车带我去汽车修理厂取我的车子。”凯罗琳说。 “有多远?”我问。 “大约三分钟的路程吧,”她说,“咱们走吧!我来开车。” 在山路上行驶了约十分钟后,我着急地望着她说:“不是说只需三分钟吗?” 她顽皮地朝我笑笑:“我们绕了远道。” 不一会,汽车拐进一条小路,我们停下车沿着山间的小道往前步行。小路旁茂盛的冬青下长满了各式野花,姹紫嫣红。立即,一种宁静舒坦的感受充满我的心间。我们转了个弯,我更被眼前的景致镇住了,全然忘了急着回家的想法。 沿着山顶往下,几亩鲜花似一床绚丽多彩的绒毯斜铺在山坡,五彩缤纷的花儿——从淡淡的象牙红到令人心醉的柠檬黄、鲜艳的橙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幅绒毯在浓雾过后的阳光下显得如此娇艳,如此令人赏心悦目。 我们在花间穿行,这儿是紫色的风信子,那儿是珊瑚色的郁金香,然而更美的要算那一大片象征着鸿运高照的鲜黄色的水仙,她们在蓝宝石般的燕尾花上颤动着晶莹透彻的羽翼。 我的脑海中立即闪现出一个问题:“是谁,又是如何创造出这幅美丽的图画?” 当我们走到花木拥抱的那间小屋前,我的疑问得到了解答。 小屋前竖立着一块小木板,上面有几行字:“亲爱的客人,我知道你想问什么:第一,一位女士有两只手两条腿和一个对生活充满渴望的头脑;第二,立即动手;第三,开始于1958年。” 回到家早已过了午后,可我被刚才所亲眼看到的深深地感动着:“从开垦土地、育种开始,差不多40年,她坚持了,多么难能可贵啊。” 吃完午饭,我的心情还不能平静。“如果”我说,“我每天干点儿,我能坚持吗?” 似乎凯罗琳在眼前,她充满信心地看着我:“明天就开始。”“为什么不今天就开始呢?”我卷起衣袖说。 18. 文章题目“今天就开始”的含义是什么? (2分)
。19. 文章中说,当“我”来到花木拥抱的小屋前,“我的疑问得到了解答”。那么“我的疑问”是什么?“得到解答”的答案又是什么? (2分)
。20. 文中写沿路的景色的作用是什么?(2分)
。
21. 文章说,“从开垦土地、育种开始,差不多40年,她坚持了。”凯罗琳为什么要这样做? (2分)
。 22. 在你眼中凯罗琳是个怎样的人?(2分)
。
23.请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并说明理由。(3分)
。
24.联系自己实际,谈谈你对《今天就开始》有何感想。 (2分)
25.写作(50分)
作文题:《原来,我也很 》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体裁(诗歌除外)不限;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3)不少于600字,版面清洁,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