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月考试卷

2013-2014学年度隆侨中学八年级(下)语文第一学月测试语文试卷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2013-2014学年度隆侨中学八年级(下)语文第一学月测试
班级 姓名 座号
题号
一、基础
二、阅读
三、作文
附加题
总分

得分









一、基础整合(23分)
1.古诗文填空(10分)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登幽州台歌》)
(2)黔娄之妻有言: , 。(《五柳先生传》)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明新陈代谢哲理的诗句是:
, 。
(4)《过零丁洋》中表达诗人誓死报国的句子是
  , 。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
2.根据下面句中拼音写汉字。(4分)
(1)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bú xùn( )。
(2)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wén zhōu zhōu的。( )
(3)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fān lái fù qù地看。( )
(4)转眼又因忧郁而àn rán shī sè,罩上阴云。( )
3.下列加横线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3分)
A.阳春三月,公园里鸟语花香,花坛里,花团锦簇,美丽的风景令游人流连忘返。
B.当暴风雨袭来时,我感到一种不自量力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C.繁花似锦的夏季经常会风云突变,天空乌云密布,让人心生恐惧。
D.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这次文学交流会,让同学们获益匪浅,知道了要写好作文就要观察生活。 
B.是否能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C.我市被评为十大“最宜人居”城市,这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D.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乡亲那熟悉憨厚的笑容和那亲切爽朗的笑声。
5.仿照下列例句,再写两个句子,(3分)
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饱受饥饿的人得到温暖;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中的歌谣,使                            ;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二、阅读理解(47分)
(一)课内文言文段 马说(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
A.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心领神会 B.安求其能千里也 / 心安理得
C. 执策而临之 / 束手无策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闲识得东风面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8.结合文意,说说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2分)


9.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抒发了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B.第二段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
C.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 ”之间,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D.第三段运用了排比、设问,将“食马者”的愚妄写的淋漓尽致,点明全文主旨——“其真不知马也”。
(二)阅读课外文段,回答10—13题(10分)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日:“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鹬日:‘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日:‘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日:“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 ②箝(qián):夹住。 ③喙(huì):嘴。
10.解释下列黑体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赵且伐燕( ) (2)以敝大众( )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12.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

13.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3分)


(三)完成课内文段《我的母亲》,回答14-17题。(12分)
①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地。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 “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的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②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所以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 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儿了。
③我在这 9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下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但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有一次我们村里“当朋”(八都凡五村,称为“五朋”,每年一村轮着做太子会,名为“当朋”)。筹备太子会,有人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里学习吹笙或吹笛。族里长辈反对,说我年纪太小,不能跟着太子会走遍五朋。于是我失掉了这学习音乐的惟一机会。30年来,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乐;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还不知道。至于学图画,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见了,挨了一顿大骂,抽屉里的图画都被搜出撕毁了。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④但这 9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14.什么原因使“我”不曾享受过儿童游戏的生活?请选择正确的项( )(3分)
A.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 
B.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 
C.我确是不喜欢跟顽童们“野”。 
D.我确是喜欢看书。
15.“掷铜钱”时受到老辈的调侃时,“我”的反应是什么?(3分)

16.第③段中作者写自己失去了哪两次“发展”的机会?流露出了怎样的情感?(3分)


17.作者认为自己九年的生活中,除了读书看书之外,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分)

(四)完成课外文段,回答18-21题。(13分)
两角钱 作者:肖复兴
①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那天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②我寄了一摞子信,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100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邮局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100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服务员不大乐意。
③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十四五岁的样子,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不用说,也是工地上的民工,跟着大人们一起来寄钱。我发 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着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 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更让我感到奇怪。
④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100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就差两角钱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那位服务员差点吵起来。
⑤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地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小民工,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甲】冲我笑了笑:"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话,他羞 涩的脸红了。我接过钱,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是两角钱,也是他的血汗钱。我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⑥接过两角钱,服务员的脸上呈现了笑容。邮戳在信件上欢快地响了起来。
⑦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100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⑧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们还没有汇完钱,他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为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⑨走到他的身边,我突然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 能够帮助人,尤其是帮助那个看起来比自己大或强的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 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句:还没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乙】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⑩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到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去。不过。我有时总会想,没有还给孩子那两角钱,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18.文章叙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请概括回答。(3分)
答:

19.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黑体字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着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
答:


20.文中数次写到小民工的“笑”,请结合【甲】 【乙】两句的语境,简要分析其“笑”的不同含意?(4分)
【甲】:
【乙】 :
21.下列各句是对选文本的理解分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反映了男孩纯洁天真的心灵,也让“我”在世俗的社会中看到了美好的希望。
B.“我再次郑重的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郑重地”突出了“我”对他的感激是真诚的,表现“我”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真诚相处的关系的肯定与期待。
C.作者最终没有还钱,是因为觉得两角钱确实微不足道,哪怕是对一个小民工。但事后又心存纠结,那两角钱而后悔不已。
D.本文语言朴实无华,而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的描写都十分生动传神。
三、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地方,那儿,写满了友谊、感动和期盼,充满了关爱、欢乐和温馨;那儿,有鲜花和掌声,有失落和泪水;那儿,我们邂逅了美丽,学会了坚韧……
那儿,留下了你怎样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那儿, ”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除诗歌以外;
(3)字数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名著阅读(10分)
1.《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
 2.《名人传》叙述了    国音乐家          、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             、     国作家           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 强奋斗的精神。 
3.《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                  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                      ,还在于                  ,凡尔纳被公认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