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月考试卷

201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月考题(无答案)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八年级语文(下)月考题
一、积累和运用(27分)
1.请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2分)
A.芦荟(huì)鬈发(juǚn)啮齿(liè) 即物起兴(xìng)
B.哂笑(shěn)家醅(pèi)荸荠(bí) 广袤无垠(mào)
C.诘问(jié)发簪(zān)加冠(guàn) 呷浪之鳞(jiā)
D.容臭(chòu)黔娄(qián)缥碧(piǎo) 罍而歌者(lēi)
2.下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
A.千山万壑 鹤立鸡群 托泥带水 B.慷概激昂 花团锦簇 冥思遐想
C.油光可见 海誓山盟 相形见绌 D.沧海桑田 莫衷一是 随机应变
3.选出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在这次家长会上,家长们就学生减负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C.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们,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群所覆盖。
D.学好英语并不难,做好一个人却不容易。
4.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文段的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14分)
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
行万里路,语文在路上:过零丁洋,感受“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豪情壮志;登飞来峰,领略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 ”的凌云壮志;漫步赤壁,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 ”的抑郁;泛舟富春江,体味“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的情怀;回归田园,体验“采菊东篱下, ”的悠闲心境;踱步庭院,感知亡国之君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的哀痛……
5.《人民日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活动,请欣赏下面两则获奖作品,并完成后面的两道题。(4分)
A.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
B.慈母手中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
①上述两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 和________ (2分)
②请你也参与这项活动,为母亲献上一句话,并在括号里指出所用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
6.初三(2)班举行了一次以“做家务是否影响学习”为题的辩论会,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3分)
学生甲说:我以为学生要做家务事,一是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二是可以使我们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三是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做一些家务事,也是一种调节方式,不会影响学习。
学生乙说:我认为不应该做家务事,因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做家务会分散精力,加重负担,影响学习。
(1)甲、乙两人意见的焦点是__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1分)
(2)你的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标点不超过35个字)(2分)
二、阅读(38分)
(一)现代文阅读(15分)

认识父亲
①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父母对儿女们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是要打些折扣。我不知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父亲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间罪,有的为了儿女更好的活着,他们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一次的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崇高和伟大?
②有些儿女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交给死神,这却把父亲推进了无边的苦海。
③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进了剧院。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中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剧院院长把儿子的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④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⑤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的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至今,在那个家中,儿子住过的房间还完整地保留着。每天上班,父亲总得在门口轻轻说声:“儿子,再见!”回来时又说一声“爸爸回来了,儿子!”吃饭时,儿子坐过的桌边依然放着一双筷子,它无声地向父亲诉说着他在另一个世界的一切。
⑥我一直不敢从离我住处不远的那条街上走,不为别的,只怕看到一位伫立在街头的老人。他几乎每天都在人们下班的时间站在那里,面对着澎湃的自行车流和人流,眺望着,等待着,寻觅着他那早已离开人间的儿子。
⑦父亲是伟大的,是坚强的。严酷的现实常常扭曲了父亲的情感,沉重的负担常常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天灾人祸,狂风暴雨都被父亲征服了。是他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欢乐。
⑧但也有一些不谙世事的儿女们被 花花世界所迷惑,有的甚至被投入了牢房,让青春定格在冰凉的小屋里。对此,他自己倒不感到什么,总是以为以后的路还长,可他们没想到,这给父亲带来了多么大的不幸与悲哀。有个中学生因犯盗窃罪而被捕,他的父亲与我是老相识,但碍于面子,一直瞒着我,他想儿子想得几乎发疯,实在迫不得已才来求我,想托我找找人,让他去狱中看看儿子。
⑨我去了,看守所所长答应他们父子在二号房会面。
⑩那是一间长方形的小屋,两头都有铁网,即使见面,也只能相隔十米,望儿兴叹。
⑾儿子见到父亲,大声呼唤,诉说自己的不幸,一声声像利刃剜着我的心。但父亲却神色木然,不住地点头,摇头。儿子哪里想到,当父亲第一次得知儿子被捕的消息时,仿佛感到有一千面锣在耳边轰响,两只耳朵顿时发麻,接着便什么也听不见了——他聋了!
⑿聋子怎么能听见儿子的说话声呢?他只是不停地重复着:“好好的,儿子,你好好的,呵——”
⒀泪水爬满了他那苍老的面颊,流进那不停蠕动的嘴唇。
⒁我告诉那少年,你父亲聋了,是为了你才聋的。少年一下子蹲倒在地上,一只手死死地抓住铁丝网,胳膊被划出了道血口子,鲜血把袖子染得通红,看得出,他的心在流血。
⒂那少年被遣送到长江边的一个农场服刑,他的父亲每月都要到千里之外看儿子。农场离车站还有十里,得走一个多小时。一次回来的路上,不知是碰上了风雨,还是因耳聋听不见汽车的鸣笛,父亲被一辆大卡车撞死在路旁。也不清楚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知道不知道。
⒃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他们真正长大之后,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这部大书的时候,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⒄歌德说:“能将生命的终点与起点连接到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我想说,你那生命的起点是父母用血肉铸成的,它不仅属于你,也属于你的父母,属于整个人类。能把自己的生命和父母的生命,以及全社会连在一起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7.文章让我们认识了怎样的父亲?作者写他们的意图是什么?(3分)


8.第①文中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2分)

9.在儿子死后,这位父亲是怎样寄托哀思的?(4分)


10.第8段中写到“可他们没想到,这给父亲带来了多么大的不幸与悲哀”。那位犯盗窃罪的中学生给父亲带来了怎样的不幸?(2分)

11.“读不懂父亲”指的是 (1分)
“认识父亲”指的是 (1分)
12.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2分)

(二)阅读《岳阳楼记》,完成13-17题(15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分)
①谪守巴陵郡( )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
③去国还乡( ) ④宠辱偕忘(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译文: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1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政通人和 阡陌交通 B乃重修岳阳楼 讲信修睦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未尝识书具 D不以己悲 计日以还
16.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3分)
①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是 ;描写水中月影的句子是 。
②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 。
1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8分) 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不喜计人过( ) ②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
③是小子亦参政耶( ) ④同列犹不能平( )
19.翻译:时人皆服其量。(2分)
答: 。
20.请简要谈谈你对“不计人过”的看法。(2分)
答: 。

三、作文(35分)
21“欣赏自己”就是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为自己感动,为自己喝彩,使自己的生活充满自信,充满希望。有人说一个不懂得欣赏自己的人是很难快乐的,只会使自己陷入自卑的泥潭,只有充满希望的人才能扬帆远航。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以“欣赏自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