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月考试卷

2009-201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2009----2010学年初二下学期
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请将1―――7页试题的答案都写在答案卷上
一、书写。请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抄写在后面的格内。希望你能做到书写规范、美观,既能让人一目了然,又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3分)
二、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7分)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不逊(xùn) 匿名(nì) 缥碧(piāo) 骈死(pián)
B、庶(shù)祖母 禁锢(gù) 文绉绉(chú) 宫阙(què )
C、箪瓢(dān) 叱咄(duō) 诘问(jié) 辄尽(zhé )
D、容臭(chòu) 烨然(yè) 皲裂(jūn) 黔娄(qián)
3、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绯红 油光可鉴 宽怒 翻来覆去
C、朱儒 诚皇诚恐 愚钝 黯然失色
B、幽默 粗制烂造 酒肆 广袤无垠
D、器宇 繁花似锦 迁徙 落英缤纷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马/之千里者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家贫不/能常得
5.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送东阳马生序》——《宋学士文集》——宋濂(宋代文学家)
B.《马说》——《韩愈文选》——韩愈(唐代文学家)
C.《与朱元思书》——《艺文类聚》——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D.《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诗人)
6、判断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 ( )(2)
⑴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⑵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义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⑶在没有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⑷大自然有时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
A.比喻、引用、排比、拟人 B.拟人、反语、比喻、比喻
C.比喻、反语、比喻、拟人 D.拟人、引用、排比、反语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不知为什么今天来看足球赛的人数比上次几乎少了一倍。
B.中学生是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
C.谁也不会否认李老师的讲课水平在全校是出类拔萃的。
D.桂林的阳春三月更加显示出这个美丽的旅游城市。
8、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共4分)
①在一片反对旅游景区门票涨价声中,门票率先涨价的景区遭遇了人们预想中的尴尬:游客“用脚投票”“到此不游”,结果是门票涨价,收益减少。
②相反,贵州等明确表示不“跟风”涨价的省区,游客大增。据贵州省统计,“五一黄金周”期间全省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30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近40%。仅前四天,贵阳火车站每天就至少迎来80个旅游团,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形成了贵州旅游的“井喷”现象。
(1)用简明的话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2)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用脚投票:
9、根据提供的语境,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3分)
人生如同山中的树,生于南坡,阳光充足, ,可谓顺境;生于 , ,土壤贫瘠,可谓       。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背景,但可以选择生活态度。
10、古诗文默写(6分)
①诗显精神,刘禹锡被贬23年,却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   、     表达自己的乐观精神,文天祥身陷囹圄忠贞不屈,发出   、  的千古绝唱,苏轼“游宦”五年,丧妻别子,中秋对月夜却表达出         的美好祝愿。(3)
②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抒发的“   ,   ”的政治抱负,生命就是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    ,   ”表达出的理想信念,生命就是龚自珍笔下的“   ,   ”的无私奉献。(3分)
11、考考你(2分)
①“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
诸葛亮、刘备是《____________》里的人物,你知道有关他们的成语或典故吗?试写几个: _______,你还知道里面哪些文角的名字吗?_________。
②“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
史文恭、花荣是《____________》里的人物,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试说出与他们有关的回目或典故:____________。
三、阅读(40分)
(一) 第十一位(12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
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
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后来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去送这位代课教师。
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后突然意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那是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
代课教师的脚步凝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我看到她的骨灰装在一个红色的木匣里,上面没有照片。
临行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他没有立即告诉 我,当时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
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就远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12、“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心寒”一词与文中哪句话照应?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13、“无法预料的情形”指什么?(2分)

14、代课老师的脚步凝滞了,为什么?她作出了怎样的选择?(2)

15、描写女教师骨灰时,为什么强调“上面没有照片”?(2分)

16、这所小学“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2分)

17、你如何理解“第十一位”这个题目的含义?(2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8——21题。(8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性嗜酒( )
②晏如也( )③ 造饮辄尽( ) ④兹若人之俦乎( )   
19.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0.根据课文内容填写。(2分)
①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是:
②从文中看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是: 、 、
21.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B.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
C.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
D.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想照应,体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点。
(二)阅读《石潭记》,完成21---24题。(8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代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近,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不要求加标点符号)(2分)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23.解释加点词在句子里的意思。(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俶尔远近( )
(3)斗折蛇行( ) (4)以其境过清( )24.用选文中的句、段回答下列问题。(2分)
              (1)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2) 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蒋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段落是:第( )段。
25.翻译句子(2)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 总分(12分)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谪守巴陵郡( ) (2)百废具兴( ) (3)朝晖夕阴 ( )(4)去国怀乡( ) (5)属予作文( )(6)薄暮冥冥( )
27.翻译画线的句子。(3)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8.“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具体指的是哪两种心情?2分

29.“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2分

30.九百多年前,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曾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2分
四、创新作文: (50分)
31. 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懂得了感恩。亲爱的同学,你生活中曾有过这样的感动吗?如果你曾感动于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祝福、一句劝勉,如果你曾经感动于一抹曙光、一片绿叶、一颗露殊、一泓清泉,如果你曾感动于羔羊跪乳、乌鸟反哺、落红护花、落叶归根,那么请拿起你的笔,去记录你的情感历程,用你的智慧,去品味多彩的生活,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生活中的美。
请根据提示,写一篇话题作文。
要求:①我手写我心,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班级、老师和本人的真实名字;500字左右。

二、阅读(40分)(一)(12分)
12、 (2分)
13、 (2分)
14、 (2分)
15、 (2分)
16、 (2分)
17、 (2分)
(二)(13分)18、①( ) ②( ) ③( )④( )
19.① (2分)
② (2分)
20、① (2分)
② (2分)
21.( )22.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2)
①( ) ②( ) ③( )④( )(2)
(2)① 、 ②( )
(2)(1)
(2)
26.(1)( ) (2)( ) (3)( )
(4)( ) (5)( ) (6)( )(3)
27.① 1
② 1
③ 1
28. 2
29. 2
30. 2
2009---2010初二下语文试卷答题卷
一、书写(3分)
二、选择题、27分(2―――7每题2分共12分)
2
3
4
5
6
7








8、① 2
② 2
9、 、 、 、3
10、(每题3分共6分)
①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
、 。
② , 。
, 。
, 。
11、(2分)①《_______ ____》:_____ ___, _______ ____。
②《____ ____》____ 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