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月考试卷

牌楼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卷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牌楼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卷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不逊(xùn) 匿名(nì) 文绉绉(chú)
B、庶(shù)祖母 禁锢(gù) 炽热(zhì )
C、畸形( jī ) 缥碧(piǎo) 诘问(jié)
D、轩邈(miāo) 经纶(lún) 食马者(shi)
2. 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 杳无音信 油光可见 好意难却 B. 深恶痛疾 精通时事 高高耸起
C. 无从插嘴 难以下咽 不倦教诲 D. 状况无聊 大而言之 大声喝采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2分)
A、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把大家的学习热情鼓动起来。
B、她高高的个头,匀称的身材,但和她那几个篮球队的朋友站在一起,就给人鹤立鸡群的感觉。
C、那位足球明星在球场上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D、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4、选出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2分)
A.实在标致极了。
B.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C.再继续写那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D.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5.从下列人的名字中选出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杨志 B、沙僧 C、鲁智深 D、宋江

6、打电话正成为人们交往的重要方式。当你给同学家里拨通电话后,听到的是一个陌生的声音,这时,你该怎样说才算最合适?(2分)( )
A.喂!你是谁?我找张小红。 B.喂!我要找张小红。
C.您好!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D.您好!我是林坚,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7.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从他的英雄英雄事迹中,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B.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简易的蜜橘贮存的方法。
C.全世界的植物,一年中能制造出好几千吨有机物。
D.不管身体条件这么差,小莉还是坚持刻苦学习。

8.按要求默写。(5分,每题1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 _。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哲理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调歌头》中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月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零丁洋》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坡羊 潼关怀古》描写潼关雄伟气势及险要位置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实践(5分)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世界上许多国家过母亲节,但母亲节的日期不尽相同:美国、意大利等国都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法国的母亲节是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泰国的母亲节是8月12日。有人提议我国也应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1)假如我国的母亲节已经确立,请你仿照下面示例(“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句式,为我国首届母亲节拟定一个宣传主题。(字数不限)(1分)
示例:营造绿色城市 呵护地球家园


(2)假如从下面的候选人中推举一人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你推举谁?写出理由。(2分)候选人:孟母(孟子的母亲) 岳母(岳飞的母亲) 冰心


(3)假如你在母亲节这一天给母亲洗一次脚,请写出给母亲洗脚前想说的话。(2分)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a.“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 )过了,不但( )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b.“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c.“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0、根据文意,依次填入第五段三个括号中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2分)
A.增加 添改 订正 B.订正 增加 添改
C. 添改 增加 订正 D. 增加 订正 添改
11、第一段中经过二十年的“我”对“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的时间还记得这样清楚,原因是( )。 (2分)
A.藤野先生对“我”这个留学生的印象很深刻。
B. “我”当时很年轻,对发生过的事情记得很牢固。
C. 藤野先生对“我”画错解剖图的印象很深刻。
D.“我”对藤野先生给“我”修改讲义的印象很深刻。
12、以上文字,作者用第 人称写法,以 为顺序,记叙了藤野先生指导和关心“我”学习的三件事:(1) ;
(2) ;(3) 。 (4分)
13、结合上下文,请从文中a、b、c三处中任选两处,指出语言描写所表现的藤野先生的品质。(3分)

14、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对“我”的心理描写,其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2分)


15、本文段主要采用 描写、 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本文段的记叙顺序是 。(3分)
(二)贫困不是理由(12分)
她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孩。
去年高考,她考了683分的好成绩,超出重点录取分数线近100分。喜讯传来,一家人却陷入愁云惨雾之中:女孩一家5口,奶奶年事已高,母亲体弱多病,弟弟正上初中,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父亲身上。父亲已经年过五旬,照顾几亩薄地,农闲时到附近煤矿挖煤,每天上午7点半下矿,工作到下午4点半才能出来吃饭,可即便如此,每月也只有几百元的微薄收入。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家里早已债台高筑,面对高额学费,如何去筹?
当地媒体报道了女孩面临的窘境,引起了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关注。他决定资助女孩,并很快联系上了她。在电话里高晓松郑重承诺:“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的情况,决定资助你。”善良的他怕伤害女孩的自尊,又特意补充了一句:“不是因为你贫困,而是因为你有才华。”
这对一筹莫展的李家而言,无异于喜从天降,女孩连声道谢。最后两人约定,女孩一拿到录取通知书就马上通知他,他会把学费汇过去。半个月后,女孩打电话给高晓松的秘书:“请转告高叔叔,我被浙江大学录取了。”当高晓松第二天准备汇款时,那女孩又打电话来了:“高叔叔,非常感谢您的好意,可是我不能接受您的资助了。两天前,一位好心的伯伯已经资助了我大学四年的学费。昨天给您打电话,是因为我答应过您,被录取后一定要通知您。”
当时高晓松非常惊讶,也被女孩的诚实深深打动。他仍然想帮助她,于是说:“我知道杭州的物价很高,既然有人帮你出了学费,那我就负担你四年的生活费吧,每月500元,你看怎么样?”“谢谢您!不过我的生活费那位伯伯也资助了。希望您能帮助别的比我更需要帮助的孩子。”女孩真诚地说。
其实,女孩完全可以接受第二笔资助,也没有人会去查证这笔钱,可以用来还债,可以让父母家人过得宽裕一点,可以给弟弟买一个新书包,可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滋润一点,可是她不假思索地放弃了,选择了诚信和善良,再次让高晓松感到震撼。
这位内心富有的贫家女孩名叫李小萍,家在四川内江市的农村。
此事传出以后,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议。很多人为她的所作所为感动,由衷地敬佩;也有人说她傻,以她的境况,同时接受两笔捐助也不违背情理啊!面对褒扬与质疑,李小萍依然平静,解释说——我觉得诚信和自立是自己的责任,虽然我暂时贫困,可是我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这种责任。
一位普通的中学生,简单的一句话,令多少人感到汗颜!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8字,2分)


17.本文标题“贫困不是理由”中的“贫困’’指的是
(2分)
18.本文通过对女孩的 描写和 描写,赞扬了女孩 的高贵品质。(2分)
19.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加点词语“不假思索”的表达效果。(2分)


20.文章末段中的“一句话”指的是
(2分)
21.现代中学生,除了本文提到的贫苦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贫困?读了本文后,你一定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新的认识,对人生有新的感悟,请把你的认识和感悟写下来。(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在美国的许多城市,人们希望能呼吸到最清洁的空气,这种追求几乎达到了宗教般的狂热。为此,一些减少空气污染的新技术应运而生,可是谁也不曾想到,人们却为此不断付出巨大的代价。
1990年,美国的《洁净空气法规》强制空气质量差的地区在汽油中添加充氧剂等化学制品,从而减少一氧化碳和苯等害气体的排放量。但是,现在发现,大多数常用的充氧剂如甲基叔丁基乙醚已从地下贮油箱中渗入地下水,并已污染了地下饮水源,使这一地区可能在几年内成为美国最严重的地下水污染区。科学家认为,水中即使有十亿分之几十的甲基叔丁基乙醚,也会对人的健康有严重影响,甚至可能会致癌。一些曾坚决反对运用这项技术的团体还认为,加油站的空气中这中充氧剂气体含量过高,会使人呼吸困难、头痛和眩晕,不仅加油站的人,就连路上的行人也会受到影响。
麻烦的事远不止这些。科学家们证实,这种化学物质具有很强的水溶性,对土壤几乎没有亲合力,同时它又是很难分解的寿命很长的物质。虽说甲基叔丁基乙醚见光可分解, 但阳光很难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因此,它一旦进入地下水中,人们就很难将它“请”出来,而它渗入到更深水层的可能性则是不可避免的了。美国政府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关闭受污染的水井,断绝受污染的水源,设法从受污染区外部调水,当然,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资金数量是巨大的。还有一个办法是通过改进贮油箱来减少含有有害物质的汽油的泄露,但这仍不能解决已经发生的水源污染问题。
目前,美国的科学家们正在制定一个从水源中清除这种有害物质的计划,他们试图把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被称作PM1的细菌注入受污染的地下水中。据说,PM1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较大剂量的甲基叔丁基乙醚。科学家们同时坦率地说,这项在受污染的土壤和水的试样中已经获得成功的试验,在清洁地下水的具体应用中,还没有让人信服的实例。看来,这种“按下葫芦起来瓢”的情况,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是值得注意的。
22、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的甲基叔丁基乙醚的泄露会造成地下饮水源污染,其根本原因是( )
A、进入地下水,就很难“请”出来。 B、即使很少的含量,也会有害人体。
C、在没有阳光的条件下,很难分解。 D、水溶性强,不亲合土壤,难分解。
23、对“麻烦的事远不止这些”这句话所包含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是指甲基叔丁基乙醚污染地下饮水源和对局部地区空气的影响。
B、“这些”是指曾反对运用这项技术的人所认为的该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C、“麻烦的事”是指由于甲基叔丁基乙醚有毒性而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D、“麻烦的事”是指甲基叔丁基乙醚污染深水层的地下水资源的必然性。
24、不符合本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减少空气污染的新技术主要是在汽油中添加充氧剂,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B、新技术所造成的水污染是严重的,而目前解决这个问题仍只能采取被动的方法。
C、PM1细菌吸收甲基叔丁基醚的试验成功,意味着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
D、文末所说的“按下葫芦起来瓢”是说在环境保护问题上顾此失彼的现象。
四、文言文阅读(12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 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C、期在必醉(期望)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26、解释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造饮辄尽( ) ②晏如也( ) ③援疑质理( ) ④俟其欣悦( )
27、找出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2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中有足乐者
B、无怀氏之民欤 益慕圣贤之道
C、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负者歌于途
28、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②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29、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在志趣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读书的方式和目的上,不同之处是什么?(2分)


七、写作(50分)
30.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想起你时很温暖
要求:(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表现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3)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4)不少于600字。
(2)、作为一个初中的学生,你已经有了不少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启发着你思考过去,认识现在,唤起了你心中许许多多善良而美好的愿望:你想让自己更成熟,你想让家庭更和睦,你想让人与人之间更真诚,你想让江河更洁净……
请你以“我想让 更 ”为题,写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并写出你的感悟。
要求:①在文题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题完整;②记叙要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简洁、得体;③议论、抒情要适当;④600字以上。

















































































































100



























































































发






















200









































































































































 300


















































































































 400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