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行路难(其一)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行路难(其一)

  • 格式:  PPT
  • 大小:  259K    12张
  • 时间:  2016-02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ppt课件2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ppt课件2
拟行路难(其四
南朝 · 宋 鲍照
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一说上党(今属山西)。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的集子有南齐永明年间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命所编10卷。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中的“俊逸鲍参军”,就是赞美李白的诗有鲍照的俊逸风格。其作品留芳后世,被称为“元嘉三大家”之一。他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和《梦还乡》赞美了家乡的山水。
时代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把握本诗的感情基调
  本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愁思与愤懑的?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敢”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写作特点
1、语言很质朴。近乎口语,明白晓畅。
2、此诗以真情动人。
3、音律也很独特。一与三、二与四分别押韵,错落有致。
4、立意颇为巧妙。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