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13.红军不怕远征难

八上历史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精品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八上历史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精品PPT课件免费下载八上历史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精品PPT课件免费下载八上历史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精品PPT课件免费下载八上历史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精品PPT课件免费下载八上历史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精品PPT课件免费下载
导入新课
红军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长征的胜利
第13课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以及长征的路线;掌握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知识与能力
  分析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和长征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地图、长征示意图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培养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
  红军长征的经过以及意义
  遵义会议
难点
  遵义会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红军长征历程的艰难困苦,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气概,逐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珍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
红军长征概况
背景: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引起国民党的围剿,前四次反围剿取得了成功,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经过:
从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总行程6.5万余里。跨越了近百条江河,征服了约40座名山险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穿过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红军在长征途中先后进行了600余次重要战役战斗,牺牲营以上干部约430人,共计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俘敌2万余人。红军也付出了兵力损失达四分之三的重大牺牲。
意义:
长征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精神成为鼓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前进的巨大动力。
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五次反围剿
第一次:1930年10月,蒋介石纠集10万兵力,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红一方面军4万人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共歼敌1.5万多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
  第二次:1931年2月,国民党当局又调集20万军队,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红军3万人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仍坚持“诱敌深入”的方针,集中兵力,各个歼灭。在5月中下旬,连续取得五场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第三次:1931年7月,蒋介石亲自任总司令,随带英、日、德军事顾问,率兵30万人,依仗重兵,采用“长驱直入”战术,分三路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依然使用“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避敌主力,打其虚弱”,前后3个月,歼敌3万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第四次:1932年底,国民党调集30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红军在周恩来和朱德的指挥下,根据毛泽东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采取声东击西,大兵团伏击,集中优势兵力,坚决围歼的作战方针,消灭敌人3个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第五次: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多架飞机,采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对中央根据地,蒋介石动用50万兵力,分路“围剿”中央红军。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李德等人先推行“军事冒险主义”策略,后在敌人的猖狂进攻面前采取“拼命主义”,最后发展成“逃跑主义”,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开始长征。
五次反围剿中央红军和国民党军队兵力对比
中央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位于江西南部、福建西部,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以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为基础创建的。 到1933年秋,中央苏区辖有江西、福建、闽赣、粤赣4个省级苏维埃政权,拥有60个行政县,红军和根据地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中央苏区由此成为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成立于1931年11月7日,由中国共产党所建,首都为江西瑞金。在该政权运作期间,其中央政府颁布了宪法,发行了货币,设计有国旗,同时将其所属控制区域称为“苏区”。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中央苏区,1935年10月转移至陕甘宁苏区。1937年9月22日宣布取消。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简称“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在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曾称中央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和“清剿”。   全国红军发展到最多时达到约30万人。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 毛泽东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毛泽东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游击战争十六字诀
结合这十六字诀,说一说红军为什么能够取得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提示:有正确的方针指导。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江西瑞金
国民党军队在中央革命根据地边沿修筑碉堡。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战争中的中央红军在行军。
王明(1904—1974),原名陈绍禹,又名陈绍玉,字露清,安徽六安人。1925年去莫斯科孙中山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补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取得了中央领导权。从此党内开始了“左”倾错误的统治,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大的灾难。1956年去苏联定居,以后化名“马马维奇”、“波波维奇”撰文歪曲我党历史,攻击毛泽东思想。1974年3月27日病逝于莫斯科。
原名秦邦宪,字则民。江苏无锡人。1926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3年初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在担任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职务期间,积极推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的错误,给党和红军造成了严重损失。在延安整风期间和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自己过去的错误诚恳地作了自我检查。 1946年2月作为中共代表去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宪章审议小组的工作,4月8日在由重庆返回延安的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于山西兴县黑茶山。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笔名华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德国共产党。1933年9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军事顾问。在指挥红军作战中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战术,给中国革命带来极大的灾难,迫使红军离开中央苏区,进行长征。1939年夏去莫斯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加入苏联红军。1941至1948年在克拉斯诺戈尔斯克任教。1949年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定居,潜心著译。1964年任德国列宁著作德文版主编。1973年出版《中国纪事(1932~1939)》,1974年8月15日在柏林去世。
根据地人民庆祝反围剿的胜利
长征前的红军队伍
红军各部长征时间

1934年7月7日,由红七军团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中央苏区的瑞金出发,进军福建。   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离开湘赣苏区,在独立第四团的接应和掩护下由遂川横石和新江口地区出发,突围西征。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和红军总司令部率领由主力红军第一、三、五、八、九各军团和后方机关共 86000余人组成的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进行转移。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苏区的罗山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   1935年3月28日,红四方面军由川陕苏区的苍溪启程。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军团以及红六军团(1936年7月初正式称红二方面军)从湘鄂川黔苏区的桑植刘家坪出发。   其中:红二方面军(由贺龙、任弼时、萧克、关向应等率领)长征行程为20000余里;红四方面军(由徐向前、张国焘、陈昌浩、叶剑英等率领)长征行程8000多里;只有红一方面军(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率领)行程才是 25000 里。因此,“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提法,只适合于红一方面军,不能概括全部红军的长征行程。
湘江战役——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

1934年11月25日,红军分4个纵队,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力图突破这第四道封锁线。27日,红军先头部队第2、第4师各一部顺利渡过湘江,并控制了界首至脚山铺之间地域。后续部队因道路狭窄,辎重过多,未能及时赶到渡口。次日,敌“追剿”军第1路由全州向脚山铺地区的红2师发起进攻,桂军主力由龙虎关、恭城一带向兴安、灌阳以北进击。接着,两路敌军在飞机支援下,向湘江两岸红军发起全面进攻,企图夺回渡河点,围歼红军于湘江两岸。红军广大指战员经浴血奋战,终于阻住优势之敌的进攻。至12月2日,红军一部分终于渡过湘江。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红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湘江一战,是红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血的事实,宣告了“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使广大红军指战员对王明路线的怀疑、不满以及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血战湘江(油画)
1935年1月2日到6日,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天险。
遵义会议纪念馆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会址
时间: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地点:贵州遵义
会议背景:这次会议是在红军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这次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的领导下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跳出了国民党的包围圈,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参加人员:中央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洛甫)、周恩来、陈云、朱德、秦邦宪(博古),政治局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凯丰(何克全)、邓发;扩大参加者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李富春、刘伯承、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出席会议的还有《红星报》主编邓小平(会议中被选为党中央秘书长)、共产国际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及其翻译伍修权。
会议内容: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历史意义:独立自主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中国革命从此打开了新局面。
攻占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1935年2月)
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及纪念馆
飞夺泸定桥
长征中红军走过的草地
长征中的红军爬雪山
交流园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长征途中红军过草地的故事,能讲给大家听吗?
长征主要战役:
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包座战役;激战腊子口;直罗镇之战;东征战役;西征战役
激战腊子口
二、长征的胜利
(右起)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秦宪邦
到达陕北的红军部队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长征精神总结起来就是,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不畏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精神;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群众、患难与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 中央党校教授张荣臣
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不是过时了?为什么?
交流园
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这一事业任重道远,是新形势下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更伟大、更艰辛的长征。 长征所播下的革命火种将继续结出累累硕果,激励着我们在新的征途上战胜任何艰难险阻。 所以长征精神不会过时,必定薪火相传。
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壮大根据地发展
国民党统治集团恐慌
疯狂围剿根据地
根据地军民的反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初期损失惨重
召开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
吴起镇会师
会宁会师
长征胜利
小结
练兵营
1.红军长征途中,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是在(   )
A.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后
B.四渡赤水后
C.渡过金沙江后
D.强渡大渡河后
c
2.随州白云学校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课竞赛,张强同学准备在演讲活动中再现下列历史场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
A.四渡赤水河
B.飞夺泸定桥
C.翻越大雪山
D.会师井冈山
D
3.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肖玲同学暑假外出旅游,她想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你能为她设计吗( )
①遵义会议 ②第五次反“围剿”
③吴起镇会师 ④会宁会师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D
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的“远征”( )
A.是为了北上抗日
B.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C.是一次主动的战略转移
D.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
c
5.红军被迫长征取得胜利,这一历程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②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曲折
④中国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c
6.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到:“一道道那个山来吆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感人场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 )
A.遵义 B.瑞金
C.吴起镇 D.会宁
C
7.万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的战略转移。这里“转移”是指( )
A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变化
C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转移
D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变化
C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二:观察长征示意图:
A
B
C
D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为什么事件而写的?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A、 B 、C、D 四处分别是 、 、 、 (填写地名)
(3)材料一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认为红军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2个即可)
(4)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红军的什么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
(1)毛泽东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是被迫进行的一场战略大转移。
(2) 瑞金、遵义、吴起镇、 会宁。
(3)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共产党内部的“左”倾错误的干扰;自然环境的恶劣;民族关系的复杂等。(任答其中两个就可)
(4)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朴素的作风等。(言之成理即可)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