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12.《长恨歌》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 12.《长恨歌》

  • 格式:  PPT
  • 大小:  1.74M    45张
  • 时间:  2016-03

《长恨歌》ppt课件7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长恨歌》ppt课件7《长恨歌》ppt课件7《长恨歌》ppt课件7
有一个爱情故事缠绵悱恻
有一则神话传说哀婉动人
有一首叙事长诗回肠荡气
这首长篇叙事诗就是---------
长 恨 歌
白 居 易
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
2、品味语言,鉴赏诗歌艺术手法

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
学习目标: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知人:白居易
论世: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偶然间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但在读者心中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
回眸móu 粉黛dài 骊宫lí
霓裳ní cháng 临邛qióng
鼙鼓pí 仙袂mèi 衣钿diàn
千乘shèng 钗擘bò 马嵬wéi
阑干lán 绰约chuò
解读标题:长恨歌
1、诗题是什么意思?
2、诗题暗含哪些信息?
3、诗题激发我们思考哪些问题?
谁长恨?
长恨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长恨”?
作者写这种“长恨”目的何在?
4、你推测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谁长恨:


长恨什么:
李隆基和杨贵妃
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
了解大意
行文线索:
重色----寻色----迷色----失色----思色----访色盟誓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重色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寻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迷色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迷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迷色
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
家族兴旺
观念改变
迷色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迷色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
乱发西逃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失色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失色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思色
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思色
临邛道士鸿都客,
能以精诚致魂魄。
访色
风吹仙袂飘摇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访色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盟誓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千古绝唱
长恨歌
李杨相爱
(极乐)
李杨共恨
(极悲)
杨妃受宠
明皇迷色
李思
杨思:
马嵬死别,蜀中伤心
还都断肠,回宫相思
道士施法,寻觅玉环
玉环送钗,遥寄誓词
安史之乱
政治悲剧 爱情悲剧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皇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皇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 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恨之内因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女之死。——恨之直接原因(悲剧的制造者成了悲剧的主人公)
1、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长恨”?
深入思考
2、作者写这种“长恨”目的何在?
《长恨歌》主题的三种典型观点:

讽喻主题;
爱情主题;
双重主题。
3、你认为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概括主题
诗的前半部分露骨地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长恨之因),后半部分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玄宗的入骨相思,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由批判转为对他们坚贞专一的爱情的歌颂和对他们生离死别的同情(长恨正文)。
分析形象
1、诗人用哪些方法塑造了唐明皇怎样的形象?作者对他抱什么态度?
赐死贵妃时  欲救不得,眼流泪心流血,矛盾痛苦
逃蜀途中   见月伤心,闻铃断肠,寂寞悲苦
还都路上   不见玉颜,踌躇不去,追怀忆旧
还宫之后   物是人非,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道士觅魂   上穷碧落下黄泉,遂教方士殷勤觅
由此可见,诗人笔下的唐明皇虽是一个迷色误国的荒唐君主,然而作为一个人,他也有着普通人的真情。

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倾国美人。
诗中的最后一节描写“闻道汉家天子使”,杨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惊喜(梦魂惊)、急切(花冠不整下堂来)、悲楚(玉容寂寞泪阑干)、委屈(梨花一枝春带雨)。托物寄情、重申前誓更刻画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可敬女子形象。
是重情重义,忠贞不渝的可敬可佩的女子。
2、诗人笔下的杨贵妃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她的
态度又如何?
2、读完本诗,你对“情是什么”有那些感悟?请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一段话。
3、思考:你认为唐明皇可以避免这种“长恨”吗?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元好问一问问千古。
是呀,“情”是何物?
情是一条流了五千年的河,涓涓不绝,流出了黄面孔,流出了黄土地,流出了华夏大地的众生芸芸。       情是一朵动人的花。在这朵花里,充盈了孟姜女的眼泪,雷锋塔下的呻吟,遥遥天河间的无尽思念,草长莺飞中梁祝的蝶舞双双。这朵爱情的花,凝聚了李清照的“寻寻觅觅”,柳永的“无语凝噎”,陆游的“几年离索”,王维的“南国红豆”。这朵花呀,凄美哀婉。                                     
情是一棵感人的树。这棵树里,充满了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元稹、白居易的共看夕阳;欧阳修、范仲淹的互勉互励。这棵友情的树,深藏着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韦应物的“相送情无限,泪襟比散丝”;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棵树啊,浓郁,隽秀。             
情是一方温馨的土。这方土地中,培育出了周恩来的鞠躬尽瘁,焦裕禄的不辞劳苦,孔繁森的一心为公。这方忠情的土啊,催生出了岳飞的精忠报国,戚继光的横扫倭寇,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一方土,深厚、凝重 。
西施说:“爱情是工具,我之所以能备受夫差宠幸就因为我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工具,让夫差围着我团团转,不思朝政,最终导致国破身亡,要是我不会使用爱情这个工具,我不能顺利完成任务了” 昭君说:“爱情是手段,呼韩邪单于如果不喜欢我,不爱我,他就不会那么多年一直服服帖帖地称臣于汉朝,所以,我出塞完全是汉人外交的手段而已,若论爱情还谈什么呢?” 貂婵说:“爱情是计谋,王司徒把我许配吕布后赠与董卓是条连环计。我就凭我的容貌博得这两个男人的爱,让他们父子相残,所以,女人如果能处心积虑的运用爱情,不但可以征服男人而且还能征服世界” 杨玉环说:“爱情!爱情?什么爱情!爱情只不过是恨的表面现象,爱就是恨。想当年,皇上对我如此宠爱,七月七日还在长生殿对我发誓:“愿朕与爱妃生生世世都做夫妻!”那时我真真正正感受到爱情是甜蜜的,我是世上最幸福的女人,可是到了最后他竟然命令高力士将我勒死,我尸体尚温,就被草草埋入黄土中,昔日长生殿的誓言,此时此刻被他忘的一干而净!我真是恨透了他,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
鉴赏写作手法
本诗是叙事长诗,但有浓烈的抒情色彩,更好地突出了诗歌主旨。试分析本诗抒情特点。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秋景凄凉,以凄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面对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情,表现了玄宗内心的痛苦,乐景写哀情
借景抒情,用月色和铃声给予玄宗的特殊感觉表现玄宗悲痛的心情
天旋日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于乐事中写悲情,愈见情悲。旧地重过,玉颜不见 ,故而踌躇,叙事见情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景物依旧,人却不在 ,触景生情。黄昏黎明,春风秋雨,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苦苦的思恋,表现了玄宗的冷落孤寂、彻夜相思。叙事见情
闻到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回,
珠箔银屏逦迤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摇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三个连贯而为的动作,描摹她得悉汉皇派来使者后的震惊、激动和惶惑
心的悲哀、凄伤、酸楚、
痛苦、委屈、感激
贵妃凄美寂寞哀怨的情态
焦急与迫切
惟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
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令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把“钿盒金钗寄将去”,以表心迹,并表示“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又恐怕皇怀疑不信, “殷勤重寄词”,以两人在七夕之夜于长生殿立下的密誓作证。托物寄情。
叙事见情
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
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杜牧 【作品】:过华清宫 【内容】: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清平调》之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之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之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结尾有何用意?
一方面点明了杨玉环和唐玄宗的天人永隔之恨,另一方面暗示了正是唐玄宗自己的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终身恨事。用此句结尾有点明题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