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中考复习资源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 中考复习资源

  • 格式:  PPT
  • 大小:  26.17M    658张
  • 时间:  2016-04

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创ppt课件免费下载
目 录
●第一讲 机械运动
●第十一讲 简单机械
●第二讲 声现象
●第三讲 物态变化
●第四讲 光现象
●第五讲 透镜及其应用
●第六讲 从粒子到宇宙
●第七讲 质量与密度
●第八讲 力 运动与力
●第九讲 压 强
●第十讲 浮 力
●第十二讲 功 功率 机械效率
●第十三讲 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四讲 内能与热机
●第十五讲 电流和电路 电压 电阻
●第十六讲 欧姆定律
●第十七讲 电功率
●第十八讲 生活用电
●第十九讲 电与磁 信息的传递
●第二十讲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 考点扫描精讲练
第二部分 热点专题集中突破
●专题一 声、光、热知识
●专题二 力学知识
●专题三 电学知识
●专题四 热学知识
●专题五 估题题
●专题六 图片信息题

第一讲 机械运动
★常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常考点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常考点三: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重点摘要※
第一讲 机械运动
一、长度的单位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常用的国际单位及其符号是:千米(km)、分米( )、厘米(cm)、毫米( ) 、微米(um)、纳米( ) .
2.单位换算:1 m=103 mm= um=109 nm.
mm
dm

nm
★ 常考点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帮你归纳]1.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 m.2.手掌的宽度约为1 dm.3.指甲的宽度约为1 cm.4.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 cm、铅笔芯的直径约为2 mm.5.课桌的高度约为80 cm.6.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 cm、宽度约为18 cm、纸张的厚度约为0.1 mm.7.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m.8.教室每层楼高约为3 m.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
2.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 .
(2)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由数字和 组成,最末一位是
值,包括估读值在内的测量值称为有效数字.
刻度尺
分度值
垂直
单位
估读
[易错警示]①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对齐物体时,切莫忘记实际长度为最后读数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②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
[帮你归纳]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1.累积法: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经、纸张厚度.2.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板组合,可测出圆形或球体的直径.3.化曲为直法:用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圆的周长.4.滚动法:用滚动法可以测量操场的跑道长度
三、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是 ,符号是 .
2.单位换算:1 h= min= s.
3.测量工具
(1)常用:机械表、电子表、石英表.
(2)实验室和操场常用停表测量时间.

60
3600
S
[帮你归纳] 1.石家庄日出至日落时间约8 h.2.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 s.3.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 s.4.普通中学生跑完1000 m 用时3~4 min.5.成年人1 min脉搏跳动约70次.
[易错警示]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是秒而不是小时;光年是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它是指光传播一年所通过的距离.
(3)停表的读数
停表通常有大、小两个表盘,大表盘的时间单位为秒(s),小表盘的时间单位为分(min).不同规格的停表指针运动一周所表示的时间不同,如图知,大圈1整圈是30 s,每大格分为10小格,所以每小格是0.1 s,小圈1整圈是15 min,每小格是0.5 min.由图观察发现,小圈走了1大格即1 min,大圈指示4 s,所以表中指示时间为1 min 4 s.
四、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易错警示]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是针对由于测量的人导致的误差而言,且最后结果保留的有效数字的位数与测量过程量应保持一致.
★常考点二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时,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
(1)参照物是事先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
(2)参照物的选择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任意性原则;二是方便性原则.为了研究问题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择地球、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易错警示]①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选研究的物体本身当作参照物,因为这一选择的结果是这一物体永远是静止的.②我们平常说地球公转,所选的参照物是太阳,而地球自转所选的参照物是地轴.
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运动是 的,一切物体都在 ,运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静止是相对的.
(2)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就看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 的变化.如果位置变化了,则该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该物体是 的.
[易错警示]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离开参照物谈运动和静止是没有意义的.
绝对
运动
位置
静止
★常考点三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时间
路程
运动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路程.在运动 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2)相同路程比时间.在运动 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物体的运动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3)速度是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是运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快慢的.
2.速度
(1)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 内通过的路程.也就是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的比值.
(2)速度的公式 .
(3)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读作米每秒,符号为m/s.
(4)速度的大小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这并不意味着速度的大小取决于路程和时间的长短.速度的大小往往取决于运动物体自身的性质.
单位时间
v=s/t
米/秒
[帮你归纳] 1.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2.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3.自行车的速度为5 m/s
3.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为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图像.
不变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不相等
(3)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 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
[易错警示]①平均速度公式 .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明确是计算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且要注意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应一一对应.②平均速度不能理解为速度的平均值,如果认为平均速度 ,那就大错特错了,必须根据具体的运动路程和对应的运动时间,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运算.
★典例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50
337.5
例 1 图
例1 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方法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刻度尺的读数规则和秒表大、小表盘的意义.第一问有两个地方容易出错:一是起始刻度不是0刻度,被测物体的长度应该为两端所对的刻度值之差;二是在进行精确测量时,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第二问在读秒表的示数时,首先要清楚小表盘表示分,大表盘表示秒.接着要知道大表盘和小表盘的分度值,然后看指针在什么位置,从而得出示数.
解析:这把刻度尺零刻度已经磨损,它把刻度线1当作0,则物体右边所对的3.50要减去当成0刻度线的1 cm即2.50 cm.秒表读数时先看小圈,它每一大格表示1分钟,大圈每一大格表示1秒,每一小格表示0.1秒,从小圈可以看出超过5分钟而没有到达6分钟,则应该读成5分37.5秒,即为337.5 s.
★典例2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例2 [2014嘉兴,5]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解析: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时,甲车是静止的,乙车是运动的,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方法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D
★典例3 速度的相关计算

例3 [2014株洲,19]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为 m/s.当 时,甲、乙两车相距 m.
例 3 图
450
30
【方法点拨】会识图、能从x-t图像得出相关信息是解本题的关键.由题知,两辆汽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辆车同时、同向、异地出发,出发时相距300 m;由图得出甲车在某一时间内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甲车的速度.由图得出甲车追上乙车的时间(20 s),再行驶
30 s两车行驶的路程,求出两车距离。
解析:由图得出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 时,甲车行驶的路程 ; 由图得出行驶20 s时甲车追上乙车,再经过30 s,甲车行驶了 ,乙车行驶了
两车相距Δs=900 m-450 m=450 m.
学生随堂巩固
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课桌高度约为80 cm
B.考场内的气温约为50 ℃
C.一份理化试卷的质量约为80 g
D.初中生跑50 m所需时间约为3 s
2.[教材拓展题]如图所示,是人们乘坐扶梯时的情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
参照物,可以认为人们是静止的( )
A.地面
B.扶梯
C.墙壁上的画
D.指示牌
第 2 题图

A
B
3.[教材拓展题]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4.[教材拓展题]如图所示,是运动员四百米赛跑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
B.运动员跑得越快,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越长
C.以其中一名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静止的
D.裁判员是利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快慢的
第 4 题图
3.[教材拓展题]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3.[教材拓展题]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3.[教材拓展题]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3.[教材拓展题]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3.[教材拓展题]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D
5.[教材拓展题](1)如图,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此刻度尺的分度值 ,铅笔的长度是 .
(2)秒表读数为 s.
1 mm
3.60 cm
156
第 5 题图
6.[教材拓展题]小红在跑200 m比赛时,前100 m用时12 s,后100 m用时14 s.小红前、后100 m及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解:(1)前100 m的平均速度
(2)后100 m的平均速度
(3)百米全程用时

则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
实验强化过关
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命题角度:
1.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斜面及小车).
2.停表及刻度尺的读数.
3.实验原理(v=s/t).
4.速度公式的应用.
5.实验方法(间接测量).
[2015原创]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 和 .
(2)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
刻度尺
停表
v=s/t
例题图
解析:(1)需用的测量工具有测量路程的工具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时间的停表.(2)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3)由图可知,s1=60 cm=0.6 m,s2=30 cm=0.3 m,t=5 s,t1=3 s;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4)比较v1、v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3)若图中停表的每格为1 s,那么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4)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
0.1
0.12
速度越来越快
第二讲 声现象
★常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常考点二:声音的特征
★常考点三:声的利用
※重点摘要※
第二讲 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停止.

★ 常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易错警示]“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并不意味着“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因为振动停止时,只是物体不再发声,而已经发出的声音仍在介质中会继续向前传播.俗语“余音绕梁”“余音未止”的物理内涵,都是物体的振动停止后,声音仍在空气中传播.
振动
振动
振动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将这种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传声的 . 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是以 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介质
介质
真空
声波
3.声速: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 ,液体次之,气体最 .另外,声速还跟 有关,在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帮你归纳]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效果不同.通常固体的传声效果最好,液体和气体的传声效果次之.原因是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比较集中,在液体和气体中比较分散.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无关,只取决于传播介质.
4.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障碍物时会被 回来而形成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 以上,低于 时,回声可以使原声加强.利用回声测距、测海深.


温度
340 m/s
反射
0.1 s
0.1 s
1.音调:声音的 叫音调.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 .

★ 常考点二 声音特征
[帮你归纳]1.吉他、小提琴等弦乐器,演奏出的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其音调和弦的松紧、粗细、长短有关,弦越紧、越细、越短,其音调也就越高.
2.笛子等管乐器,演奏出的声音是由管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其音调和空气柱的长短有关,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2.响度:(1)声音的 叫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 .
(2)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能损失越多,声音的响度也就越 .常见的用喇叭喊话、医生用听诊器诊病都是通过减小声音的分散来提高听到声音的响度的.

高低
强弱


3.音色:声音的音色是由发声体的 、 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即使所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调相同,其音色也不相同.人们常说“听其声知其人”就是根据音色的不同来判断是谁在说话的.
[易错警示]①音调变高不一定响度变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②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
材料
结构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声源振动的频率范围通常在
Hz之间.如果声源的振动频率低于20 Hz或高于20000 Hz,也能产生声音,但这种声音人耳听不见.

★ 常考点三 声的利用
20~20000
2.超声波和次声波比较
20000
20

★ 常考点四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噪声的控制
(1)在 处控制噪声.主要是通过改变、减少或停止物体的振动,来减弱噪声.比如,中、高考期间,靠近生活区的建筑工地,晚间必须停止施工,就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2)在 控制噪声.比如城市道路两旁的透明板墙,是通过改变声音的传播方向,来避免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在 减弱噪声.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有人燃放鞭炮时用双手堵住耳朵,都是设法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易错警示]声波不同于电磁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其共同点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声源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典例1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例1 [2014菏泽,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
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解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故A错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故B错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是在真空中,振动的物体也不一定会发出声音,故C错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故D正确,故选D.
【方法点拨】做此题的关键是对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声音传播的条件搞清楚.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的.
D
典例2 ★ 声音的特性
例2 [2014南京,2]如图所示,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例 2 图
解析: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面会因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也会不同,故选A
【方法点拨】做此类题之前,必须先搞清楚,声音各特性的决定因素及相互的区别.音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决定,如蚊子和牛的叫声,前者音调高,响度小,后者音调低,响度大,故音调不同于响度;音色决定于物体本身,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能分辨出不同的乐器是什么,闻其声知其人都是靠音色.理解时,注意把不同的声现象按特性进行对比.
A
典例3 ★ 声音的利用
例3 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用超声波碎石    B.用声呐探海深
C.利用B超做体验 D.利用回声定位
解析:声波能携带信息,如声波探测海深,可知道海的深度,B超能检查出人体的病况,回声定位能确定声源的位置、大小及形状等,故BCD错;声波是一种波动,传递能量,可以击碎结石,故A对
【方法点拨】通过发声体发声是否异常来获得物体本身状况方面的信息或通过物体对声音的反射获得物体与声源的距离及物体表面状况方面的信息,这是声音传递信息;通过声波作用于物体,可以使物体产生一定的反应,如振动.运动等,这是声能传递能量.
A
典例4 ★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例4 [2014东营,1]东营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量调小一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声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
解析: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量调小一些,都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故选C.
【方法点拨】题目中选择项提到的说法本身都没有错误,在此题中选择项是否正确,要看其与题目中的措施能否对应上.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生活中有很多具体防治噪声的方法,和其他选项的内容无关.
C
典例5★ 声音的综合题

例5 [2014北京,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璃不能传播声音
B.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
D.在靠近居民区的高架路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减小噪声对居民区的影响
解析:玻璃属于固体,玻璃可以传播声音,故A错误;不同乐器有不同的音色,故B错误;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则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在靠近居民区的高架路旁,设置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为了减小噪声对居民区的影响,故D正确,故选D.
D
学生随堂巩固
1.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 )
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频率 D.传播声音的物质
2.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所发乐器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3.[教材拓展题]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听音叉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可探究( )
A.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