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中考复习资源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 中考复习资源

  • 格式:  PPT
  • 大小:  11.9M    365张
  • 时间:  2016-04

免费下载化学中考总复习分单元复习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化学中考总复习分单元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中考总复习分单元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中考总复习分单元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中考总复习分单元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中考总复习分单元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中考总复习分单元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中考总复习分单元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中考总复习分单元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中考总复习分单元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中考总复习分单元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中考总复习分单元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中考总复习分单元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中考总复习分单元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中考总复习分单元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中考总复习分单元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中考总复习分单元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中考总复习分单元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中考总复习分单元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中考总复习分单元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中考总复习分单元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中考总复习分单元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中考总复习分单元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中考总复习分单元复习ppt课件
中考化学总复习
分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
物质的变化
三、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状、状态等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1、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 ( )
A、蒸发水 B、干冰升华
C、水变成冰 D、煤炭燃烧
2、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产生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
练一练:
D
C
辨一辨
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
F、铁生锈;
G、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点燃前:白色圆柱固体,硬度小,略有气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燃着时:火焰分为三层----焰心、内焰、外焰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有水雾;再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3)熄灭后:冒白烟;点燃刚熄灭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4)实验结论:点燃后生成了水、二氧化碳,外焰温度最高
药匙
石棉网
蒸发皿
坩埚钳
锥形瓶
长颈漏斗
干燥管
漏斗
量筒
烧杯
胶头滴管
铁架台
试管
酒精灯
水槽
集气瓶
(一)初中化学常见仪器
五、走进化学实验室
容器与反应器
1、可直接加热
2、隔石棉网加热
3、不能加热的
燃烧匙
锥形瓶
计量仪器
漏斗
夹持器
取用药品的仪器
气体的净化装置
其他
1.药品的取用 原则
“三不”原则:取用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节约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里。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药匙、纸槽、镊子
1、盛放:
2、仪器:
广口瓶
注意:(1)药匙和镊子在使用前和使用后都要擦拭干净。
(2)少量白磷存放在冷水中
Ⅰ. 固体药品的取用
3.方法
(1) 块状药品的取用


一横二放三慢竖
(2) 粉末状药品的取用
一斜二送三直立
Ⅱ. 液体药品的取用
口诀: 瓶塞倒放口对口,缓慢倒液签向手 。
轻刮残液塞紧塞,放回原处签朝外。
多量取液
——倾倒到指定容器
盛放:
细口瓶、滴瓶
(2)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
【注意事项】
1.量筒必须放平稳。
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量筒底无“0”刻度。
4.量筒不能加热。
5.量筒不能做反应器、不能溶解、稀释溶液。
6.读数时,只读出小数点后一位,如:8.4ml
正确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通常用____________
量筒和胶头滴管


现要量取47.5ml的盐酸溶液,最好选取下列哪一种规格的量筒( )
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C
一同学要量取18mL的液体,在读数时,他用俯视的方法,则实际所得的液体体积与18mL相比( )
A、大 B、小 C、相等 D 、无法确定
B
所选用的量筒规格不得小于所要量取的液体体积,而且要与液体体积的差距最小.
(3) 少量取液——胶头滴管
【注意事项】
1.使用胶头滴管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也不能接触容器内壁,应垂直于容器正上方。
2.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放。
3.用过的胶头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用冲洗)。
2、物质的加热
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②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③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支酒精灯
④用灯帽盖灭
外焰温度最高
⑤要用外焰加热

⑥酒精灯引起的小火灾用湿抹布扑盖。
加热液体
①预热,试管外壁不能有水珠。
②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③试管口和桌面呈45°角,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有人的地方。
④ 用外焰加热,不能与灯芯接触
①预热 (可移动酒精灯)
②固体平铺在试管底部,加热盛药品的部位。
③铁夹夹于试管中上部(或离试管口1/3处),试管口略朝下倾斜。
④加热完毕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加热固体
3.洗涤仪器
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洗涤标准
4、连接仪器装置
连接仪器应做到心中有全局,一般依“先下后上”、“先左后右”的顺序连接,并安放平稳。
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如NaOH
5、托盘天平的使用
精确度:
使用方法:
调平:
称量:
称毕:
注意:
0.1g
调节平衡螺母使分度盘指针在分度盘中间
左物右码、砝码由大到小最后游码
砝码放回盒中、游砝调零
1、某同学在称量物体质量时,把物体和砝码放倒了,最后读数为13.4克,则该同学所称物体的实际质量是( ) A、13.4克 B、13.8克 C、13克 D、12.6克
D
2、某学生要称量16.8克固体药品的质量,称量后,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此时,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 A、调节平衡螺母 B、增加砝码或调节游码 C、减少药品 D、增加药品
C
6、检查装置气密性
连接好仪器后,先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容器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口部有一段水柱,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7、过滤:
应用:

仪器:

操作:
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滤纸
一贴二低三靠
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
过滤器的制作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2)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
(3)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滤纸破损 等
8、蒸发
应用:

仪器:

操作:
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
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
蒸发时玻璃棒要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引时液滴飞溅;到出现大量晶体时停止加热。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坩埚钳
结晶: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
9.溶液的配制
(1)固体物质的溶解
仪器:

(2)浓硫酸的稀释
烧杯、玻璃棒(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①固体物质配制步骤:
仪器:

②液体物质配制步骤:
仪器:
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
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计算、量取、溶解
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⑴常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或给少量液体或固体加热的仪器是    。
⑵搅拌、过滤、蘸取液体时常用    。
⑶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    。
⑷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
⑸取粉末状药品    。
⑹溶液蒸发、浓缩和结晶    。
⑺量取80mL的盐酸     。
1.选择合适的仪器填空:
试管
玻璃棒
胶头滴管
集气瓶
药匙或纸槽
蒸发皿
量筒
⑻取18克NaCl固体    。
⑼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
⑽拿热的蒸发皿    。
⑾使烧杯、烧瓶均匀受热    。
⑿用于装配气体发生器,便于往装置中添加液体     。
⒀给较大量加热,较大量物质反应容器,过滤中用于承接滤液 。
托盘天平
漏斗
坩埚钳
石棉网
长颈漏斗
烧杯
2.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向试管中加锌粒 B.点燃另一酒精灯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稀释浓硫酸
3.(10镇江)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合理的是( )
A.用50 mL量筒量取5.26 mL水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白色固体
C.用托盘天平称取5.6 g 硝酸钾固体
D.燃着的镁条伸到充满CO2的集气瓶中,镁条熄灭
4.(10广东)下列图示是实验的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C
C
D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第一轮
2.2 氧气
重要考点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除氧气:采用灼热的铜网

2Cu + O2 == 2CuO
(3)干燥氧气:可采用NaOH或CaCl2固体、浓硫酸。
高温
二、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三、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①分解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② 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
③ 加热高锰酸钾
2、反应的原理:
(1)2H2O2MnO22H2O + O2↑

(2)2KMnO4 △ K2MnO4 + MnO2 +O2↑

(3)2KClO3MnO22KCl+3O2↑

3、实验装置
(1 )、发生装置
过氧化氢制氧:A 氯酸钾:B
高锰酸钾制氧:B(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2)、收集方法C、D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D)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排水法(C)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要制取干燥的氧

气,改如何连接?其连接顺序为 。
A c d D
浓H2SO4
4、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图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
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
热后 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
槽。
熄:熄灭酒精灯。
5、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6、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7、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让试管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三、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工业制氧是物理变化
四、几个概念: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催化剂、催化作用:
氧化反应、剧烈的氧化反应、缓慢的氧化反应:
1.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火箭发射 B.煤的燃烧 C.风力发电 D.酸雨侵蚀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C
B
A
C
考点演练
3.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都有的图标是( )

A B C D
4.对于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O2,生成固态的P2O5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D
A
考点演练
2、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属于自燃的是( ),属于燃烧的是( ),属于爆炸的是( )
A 农家肥料的腐烂 B 存放汽油的油库里接触到火星
C 棉花在不通风的地方堆放的太多,又长时间不翻动
D 用蜡烛照明 E 樟脑丸夏天消失
F 呼吸作用 G钢铁生锈
3、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食物腐败,柴草自燃的本质都是( )反应。
4、用KClO3制O2时,常加入少量MnO2。对此,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使KClO3能够分解
B、得到O2更纯净
C 、加MnO2时产生的O2比不加时多
D、不需加到高温,KClO3分解速率加快
AFG
C
D
B
氧化
D
5.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
(2)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备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   。氧气收集满后,停止加热,在熄灭酒精灯前,应先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选用的装置是     。
(5)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实验室中制取一氧化氮所采取的收集方法是    。你认为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从气体性质的角度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B      C
试管
B
移出导管
2KMnO4 △K2MnO4+MnO2+O2↑
2H2O2 MnO22H2O+O2↑
A或C
排水法
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
6、某同学设计了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如图。
⑴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 ② ③ 。
④ ⑤ ⑥ 。
⑵指出该制取装置(左边)中的两处明显错误:
① , ② ;
从酒精灯尚未点燃角度看,该收集装置中(右边)还隐藏着两处错误:
① ,② 。
酒精灯
试管
铁架台
水槽
集气瓶
铁夹
没开始加热就把导管伸到集气瓶中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试管口没塞棉花
集气瓶的水没充满
(3)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有:
A.向试管内装入高锰酸钾
B.加热试管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E.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F.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正确操作顺序是 。
(4)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
(5)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为了 。
(6)实验完毕后,先 再 ;
以防止 。
CAFDBE
防止试管炸裂
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把导管移出水面
熄灭酒精灯
水倒流进试管,使试管炸裂
右图所示装置有许多用途:
⑴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端通入。
⑵用于排水法收集氧气,瓶中先装满水,氧气从_____端通入。
⑶瓶中储存氧气,用水将氧气排出时,水从____端通入。
⑷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瓶中放约半瓶蒸馏水,这时氧气从_____端通入。
A
B
A
A
第三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复习
基本概念_识记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2、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4、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在原子中,由于正电荷数=负电荷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是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形成的,所以正电荷数≠负电荷数
原子构成的规律:
⑴、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简称为核电荷数
⑵、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⑶、质 子 数 不 一 定 等 于 中 子 数
⑷ 、原 子 中 不 一 定 含 有 中 子
⑸、不种类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和核外
电子数都不相同
原 子 的 质 量 主 要 集 中 在 原 子 核 上
原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层
最外层电子数
核电荷数
原子核
决定元素种类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1.一个原子转变为离子,发生的变化是 ( )
A.失去一定数目的电子 B.得到 一定数目的电子
C.不得电子也不失电子
D.可能得到电子也可能失去电子
巩固与提高
D
在原子中
重要公式:
①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周期表中原子序号
②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
1
7
7
8
8
30
26
92
235
(2004年南昌市)我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1 B.2 C.3  D.6
B
典型例题解析
典型例题
某微粒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该微粒为稳定结构
B.该微粒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
C.该微粒属于原子
D.该微粒带3个单位正电荷
c
小结:一般最外层电子要达到8个电子才稳定(只有一个或两个电子层,并且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的,失去最外层也达到稳定,氦只有一个电子层,最外层是2也是稳定的)
X、Y元素原子都有3个电子层,且X元素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Y元素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则X和Y元素形成的化学式是( )

A. XY B. XY2
C. X2Y D. X2Y3
典型例题解析
B
学一学怎样做这种题
则该元素的质子数为   ,该原子核外
有    个电子层,该元素属于    。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常见化合价为      。
某元素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它在人体内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最外层,
最外层<4个电子是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显正价。
最外层≥4个电子是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得到去电子,显负价。
20

金属
+2
三.知识网络
一、物质由(元素)组成和(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物 质


构成
组成
分子

原子

离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不带电)
构 成
得 失电 子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离子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原子: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
如:铁、铜、钠、木炭、红磷、氦气、氖气等。
分子:气态非金属单质、都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
化合物,如:氧气、氢气、氮气、水、二氧化碳等
离子: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氯酸钾、高锰酸钾等。
[例2].科学研究证明,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请用原子、分子或离子填空:
(1)应用最广泛的铁是由铁 构成的;
(2)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是氮 ;
(3)调味用的氯化钠是由钠 和氯 构成的。
典型例题解析
原子
分子
离子
离子
二、化学用语
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其意义
离子符号的书写及其意义
化学式及其意义
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表示粒子个数
表示元素的正负化合价
一个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值
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
辨析下列粒子各自不同的含义

氢元素
一个氢原子
一个水分子
水这种物质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2H
两个氢原子
2H2O
两个水分子
H+
一个氢离子
水分子中显-2价的氧元素
水由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