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第一部分 语言积累(5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ǎng shòu   biāo  zhǔn  zhēng  zhá  bēi  cǎn             
(        )   (      )    (        ) (         )
yǎn  zòu     ān    wèi    jiū    zhèng    rán  shāo
(       )   (       )     (         )   (       )
shū    shì     lí   míng     huó   pō     chèn  shān 
(        )   (         )     (     )       (       )
二、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6分)
(     )起舞  和颜(  )色    提心(   )胆     情不自(    )
(     )不舍  迫不(  )待     专心(   )志     学而不(   )
八仙过海——(           )   包公断案——(           )
三、按原文默写。( 16分)
1、青的草,绿的叶, (        )的花,都像(           ),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           )了许多生机。(2分)
2、我们应该相信(           ),看到什么样的就(           )。(2分)
3、地球上的(           ),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           ),到处是(           ),没有(           ),没有(           ),自然也不会有人。(4分)
4、等闲识得东风面,(           )。(2分)
5、家家乞巧望秋月,(           )。(2分)
6、千里送鹅毛,(       )。(2分)
7、亲自下河知(  ),亲口尝梨知( )。(2分)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8分)
1、太阳离我们( ),但与我们人类关系( );月亮看上去很美,其实上面没有(   ),没有(  ),是一片(   )。(5分)
2、成千上万濒临死亡的燕子,被人们用火车(  ),获得了新生;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人们大量砍伐山坡上的树木,被(     )了。(4分)
3、读了《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我记住了:假若你一直(  ),你就可以成功。我还记住了一句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            )。(3分)
4、《七颗钻石》这个故事真是太神奇:大旱灾时,小姑娘拿着小水罐到处找不到水,可当她醒来的时候,罐子里竟(   );小姑娘被小狗绊倒,水罐掉在地下,罐子里的水却(    );当她给小狗舔了一点水,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   );当母亲把水罐递给小姑娘时,水罐又变成了(   );当小姑娘把水罐递给讨水喝的过路人时,水罐里跳出了(    ),升到了天上,变成了(   )。五、照样子,划出句中写得形象的词语。( 4分)
例:河水在歌唱。
1、  二月春风似剪刀。
                                                        
2、  冬天到了,雪花在空中飞舞。
                                                        
3、  一棵高大的橡树像草原的哨兵。
                                                        
4、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25分)
六、读下面的句段,按要求作答。(12分)
1、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邻居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不该不接受”就是()的意思,“不晚”就是()的意思,这句话出自寓言(),我们往往用这个成语比喻(  )。
2、附近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接到消息,带着救护用品迅速赶到了。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输血迫在眉睫。
联系上文,我读懂了“迫在眉睫”的意思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是( ),要不小姑娘就会()。(3分)
3、铃声响了,开始上课。
  我问同学们:“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
  “知道!”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向你们祝贺吗?”
  “当然祝贺了!”又是一片肯定的回答声。
  “‘知道的’‘祝贺的’请举手!”
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神气十足”也可以说()神气,“顾”和“盼”都是()的意思。“异口同声”的意思是(  )。从这段话我们读懂了,孩子们为(  )而感到( )。
七、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练习。(13分)
不认识的“母亲”
在展览会上,站着一排排晶莹透亮的瓶子,瓶子里装着各种各样晶莹的液体,上面写着“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等。
在展览会上,陈列着花花绿绿的塑料娃娃、新式衣服、彩色的气球。在展览会上的面前,都写着“塑料、人造橡胶、合成纤维……”。
在展览会上,各式各样的东西,琳琅满目。在它们的面前,写着“人造香料、人造染料、人造药物、人造食物……”
可是,就在这许许多多展览品当中,放着一桶又黑又臭又黏的液体。
 “臭死了!”“脏死了!”“丑死了!”在它旁边的陈列品说。
那些漂漂亮亮、芳气扑鼻、色彩缤纷的展览品齐声咒骂那又黑又臭又黏的液体,还一致要把她赶出去。
 可在展览会开幕的那天,讲解员带领参观者首先来到了那桶又黑又臭又黏的液体前面。讲解员郑重其事的说:“这液体,就是大名鼎鼎的石油。这个展览馆里,这些漂漂亮亮、芳香扑鼻、色彩缤纷的展览品,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石油是它们的“母亲”。”
这下子,那些石油的子子孙孙才明白过来:“人不可貌相。”
1、文章先写展览会上,(    )、(    )、(    )的展览品中放着一桶的石油,展品们认为石油很(    ),很(    ),很(    ),于是要求把它(    )。再写展览会开幕那天,通过讲解员介绍,展览品们才知道,自己要赶出去的是自己的(    )。(8分)
2、联系文章的内容,我知道了:“石油是它们的“母亲!”这句话意思是(            )(2分)
3、 “人不可貌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写下来。(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