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月考试卷

2006-2007学年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2006-2007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00分)
基础知识与积累(27分)
按拼音写汉字(4分)
nuè tuí xiāo zào
( )待 ( )唐 云( ) 烦( )
默写(9分)
(1)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            ,成为              ,成为            、 ——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2)在这四年里,我               ,                ,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3)                ,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
(4)                 ,乾坤日夜浮。
(5)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下列词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1分)
①我鼻子里_________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②第一下的抚摩又是那么_________。
③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_________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④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_______,这是荒园,……
A、居然  柔软  决定  鉴赏    B、陡然  温柔  奠定  鉴赏
C、竟然  温柔  决定  欣赏      D、陡然  柔软  奠定  欣赏
4.  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1分)                          
A、当听到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一向稳重的老爸也不能自已地欢呼起来。
B、黄山的重峦叠嶂,奇松怪石,令人惊叹:真是巧夺天工。
C、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D、电视剧《七剑下天山》即将播出,大家都拭目以待。

5、病句修改
下课时,你无意中听到了两位同学的对话,你能指出他们对话中的三处错误吗?请用正确的修改符号改在句子上。(3分)
小华: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功课?
小明:要学好功课,是否认真听课是关键。
小华:确实,我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有时老师讲到哪里我都不知道。
小明:是啊,我以前也存在这种情况,现在懂得了,上课要认真用耳朵听,还要积极思维,踊跃发言,作好笔记,才能学好功课。

6、名著阅读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出与他有关的情节(两个即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文章,完成探究:历史题该怎么考。 (2分)
我儿子正在读高二,考了一道历史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什么时候死的?最远打到哪里?第二问儿子答不出来,我帮他查找资料,所以到现在我都记得,是打到现在的匈牙利附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美国世界史这道题目不是这样考的。它的题目是这样的: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
不久前,我去了趟日本,日本总是同我们在历史问题上产生纠葛。所以我在日本很注意高中生的教科书。他们的教师给高中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我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翻开我们的教科书,题目是这样出的: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选自《读者》2004年第20期有删改)
结合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法国一位名叫切尔西的女记者走访了在二战中遭受浩劫的一些城市。她对日本的广岛和中国的南京两个灾难深重的城市记录得比较详细,现摘抄一些,请你阅后谈谈有何发现。
广岛:被原子弹轰炸的残骸都保存完好;南京:难以找到当年屠城遗址。
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36万人以上,纪念馆“哭墙”上只剩有3000个死者的名字;
广岛:2001年8月6日,公布原子弹受害者221893人,精确到个位。
广岛:每年8月6日,举行悼念大会,8月15日,钟声汽笛鸣响,工厂、学校、机关停止一切工作,全城哀悼;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从1985年才开始,1997年才有了拉响防空警报和车船汽笛的做法,除了悼念大会会场,鲜见肃立默哀场面。
南京:参加纪念大会人数2000左右,最多不到1万人,占人口的1/2800;
广岛:参加纪念大会的有5万多人,占全市人口的1/21……
探究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阅读赏析
阅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回答问题(3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诗中写出环境幽静的一联是: (1分)

2)古人评诗常用 “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2分)


语段阅读(33分)

(一)《阿长与〈山海经〉》(节选)(完成9-12题)(7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9、“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试用原文回答)(2分)
          
10、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2分)
    
11、作者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第5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12、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军刀》(完成13-16题)(9分)
  1933年3月,日寇占领喜峰口西侧两个阵地,企图对主峰形成迂回包围。宋哲元决心把鬼子赶下山去,筹划出一个出奇制胜、静夜袭营的方案。他秘密约请精良工匠,认真锻打五百把上品军刀,并挑选五百士兵组成大刀队。充分准备,严格训练。临战,宋哲元亲赴阵前送行。巍巍长城脚下,五百男儿巍巍列队,仿佛天地之间矗起一座血肉长城。刀柄在肩,刀身在背,硬瘦西风敲打在金属上,五百钢刀发出磔磔雷韵。一个、一个、一个,宋哲元从五百条汉子面前一一走过。士兵年轻得像是刚刚抽叶的红高粱,抚摸他们的肩膀,仿佛抚摸黑土地。五百双眼睛映出一幅相同的画面:飞雪,长城,一只盘旋在长城上空的鹰。宋哲元想,如果不是日本侵略,他们当是在垄亩间劳作,还是在学堂里习字呢?如果不是日本侵略,此刻,夕阳西下,暮色将临,五百位母亲不是正倚在五百扇门边,殷殷瞩盼着五百个孩子回家吃晚饭吗?可是如今……想到这里,宋哲元突然停下了脚步。为什么停下脚步,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觉得,面对这个士兵有话要说。
  大额头,方嘴唇,一副聪慧与质朴的自然组合——宋哲元心头怦然一动。
  他问:“你叫什么名字?”
  回答:“报告军长──一班班长侯万山。”
  他问:“你身上背的是什么刀?”
  回答:“报告军长──是大刀。”
  他问:“背着大刀去干什么?”
  回答:“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他问:“不简单,还是个诗人。在家读过书?”
  回答:“报告军长──临上轿扎耳眼,我们队长现教的。”
  他问:“队伍明天就要出发,有话要说吗?”
  一听这话,侯万山热泪簌然涌出,砰的一声他给宋哲元跪下了。
  宋哲元冷峻如铁:“你是男子汉吗?”
  侯万山仰面做答:“报告军长──是男子汉。”
  宋哲元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抗日军人!”
  侯万山站起含泪做答:“我侯万山别无牵挂,只是家有一个临产之妻,如果我壮烈了,孤儿寡母能得将军体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
  听完,宋哲元认真望着侯万山那双闪烁在大额头和方嘴唇之间的眼睛,之后,蓦然转脸作狮子吼:“军务处!”
  军务处长高声报告:“在!”
宋哲元说:“把侯万山的话记下来,也把大刀队全体官兵的要求记下来。”说完面对侯万山也面对他的五百壮士,久久,久久,只轻轻讲了一句:“你们放心去吧。”之后,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
  喜峰口战役,侯万山牺牲在长城脚下的罗文峪中。目击者说,他一人砍死七个鬼子,直到军刀卷刃。
  遵照诺言,宋哲元对烈士遗愿一一妥做安排。
  他派人到侯万山老家,接来烈士的妻子和一对刚刚出世的双胞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家里,还请来两个奶妈哺育幼婴。这两个孩子一个就叫做宋记峰,一个叫做宋记峪,作为对________和________的纪念。18岁后,他们还跟随他们的父亲,改姓为侯。
13、宋哲元决心把鬼子赶下山去的方案是什么(限20个字内)?(2分)





















14、上文材料安排详略得当。请问文中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侯万山回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结合上下文,对这句诗的正确理解应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最后一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
(三)《致网虫儿子的一封信》(完成17-题)(9分)
亲爱的儿子: 刚刚打开你的爱机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你设置的开机问候语真是吓了我一大跳。那低沉的一声“哈罗”让我忽然意识到,你已经是个大男孩了。 真的,转眼间你已经16岁了,不再是那个像“附件”一样跟着我的小男孩,已经到了具有逆反心理的年龄。这就使得我们之间越来越无法“兼容”,冲突也越来越多。记得对我以前给你下达的命令,你的“运行速度”不亚于当今的P4处理器。可现在哪怕是让你倒个垃圾这样的小事,你都不大情愿。有时候我还得敲几次“回车”你才执行。遇到你不高兴的时候就干脆“死机”——根本不理我。 有时逼你吃饭,我是怕你“系统”资源不足,“主板”受损,尽管你已经瘦得像一根“内存条”,你却毫不领情。看着你漫不经心地吃着饭菜,我恨不得在碗里“剪切”了,直接往你嘴里“粘贴”! 自从买了电脑回来,你的眼里就只有它,只要在家,你都是坐在电脑前。我担心你在电脑前坐久了会过早地“安装”上“视保屏”,担心影响你的学习,更担心你被网上的“病毒”传染。为此,我限制了你的上网时间。你却对我说,我对你的这一套“操作系统”版本太旧,需要“升级”。 前天的家长会上,你们班主任说你的成绩明显下降,还说了你在学校的种种“非法操作”。比如作业没做好就顺手将同学的作业“复制”一份,上课时用小纸条给MM“发送”讯息(还画个小企鹅)…… 我承认你在电脑方面有天赋,小小年纪就通过了省计算机中级考试。可是现在你不打好文化基础,将来还是会被社会“删除”的。 有时候我觉得我们之间有些陌生,因为我越来越看不懂你了。在我眼里,你有时像加了密的文件,而我忘记了密码;有时像幅不知什么格式的图片,没有合适的看图工具打开它;更多的时候,你像一堆乱码,我看不懂,解不开。 说实话,我并不想改变你原有的“界面”,也不愿每天挂着个“黑屏”的脸面对着你,更不愿“压缩”你的个性,只想用我的爱为你筑起一堵抵御侵袭的“防火墙”。亲爱的儿子,你能理解做母亲的这颗心吗?因为从你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起,我就中了“I Love You”病毒,无药可救了。 好了,今天就聊这么多,我不想做你威严的母亲,就当我是你的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希望这封信对你有所帮助,还请你用“磁盘扫描”程序检查一下“系统”中的错误,用你自身的“杀毒软件”杀一下毒,或者干脆重装一下“系统”,那样运行起来会更快、更好! 祝你重装成功! 
爱你的母亲

17、找出第二段中出现的电脑术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
18、根据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含义。(3分)
我恨不得在碗里“剪切”了,直接往你嘴里“粘贴”!
答:
还说了你在学校的种种“非法操作”。
答:
19、在母亲看来,儿子现在存在的问题是 ,
因此,母亲希望他能够 。(2分)
20、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颇有新意,请说说新在什么地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完成21-24题。(8分)
《赵普》片段: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习吏事(        )     及为相(         )   
手不释卷(       )     阖户(        )
22、根据上下文判断,对《孙权劝学》一文中相关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当涂:当道;涂,道路。
C.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D.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23、写出下列语句的基本意思。(2分)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仔细研读两文,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要求至少列举2个方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40分,其中书写5分。)
世上有许多人:有你崇拜的偶像,他们清纯、活泼、靓丽;有你敬重的父辈,他们勤劳、淳朴、守责;有你尊崇的名家,他们热诚、创新、立业……你是否觉得你自己也很出色?譬如:勤奋学习,不断进取;兴趣广泛,学有专长;洁身自好,自觉抵制不良风气……请以《瞧我这个人》为题目写一篇敬佩自己的文章。
要求:写出你的特点;有恰当的外貌描写;字数500字左右。




答案
1、虐 颓 霄 躁 2、略 3、B 4、B
5、(1)删去“是否”  (2)删去“用耳朵” (3)把“思维”改成“思考”
6、吴用 沉着、冷静、足智多谋 智取生辰纲 智取大明府 智取文安县 排九宫八卦阵
7、两个民族对历史的记忆差距很大;日本这个民族对历史的记忆比我们这个民族对历史的记忆更深刻、更细致、更具体;跟日本这个民族相比我们中华民族对历史的耻辱记忆的不够深刻。其它的答案只要合理也可以。
8、(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2)“诗眼”是“空”。“空”是说漂水清澈,临漂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空”字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9、“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10、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太出人意料,令“我”十分震惊。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被她的热忱深深打动了。(意对即可)
11、她的“神力”在于她愿意做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在于她愿意做使“我”开心的事,在于她对“我”的关爱。表现了“我”对阿长的敬佩和爱戴。
12、这些书启蒙了少年鲁迅对绘画的兴趣,使得他从此走进了一个充满想像与童话色彩的世界。
13、训练五百名大刀队员去偷袭日军军营。(意对即可,下同)
14、详写了喜峰口战斗前宋哲元将军为五百壮士阵前送行的场面及与战士侯万山的对话。略写了喜峰口战斗的经过。因为本文中心不是记叙这场战斗,而是重点歌颂我们中华民族这种团结一致不怕牺牲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15、原诗的意思是告别寒风萧萧的易水,壮士去刺秦王不再回来了。这句诗渲染了荆轲离别燕王时的悲壮气氛,抒发了“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这句诗在这里表达的是一个军人为抗击日寇侵略,志愿献身的英雄气概。
16喜峰口;罗文峪。

17、附件、兼容、运行速度、P4处理器、回车、死机(写出5个给2分,每少一个扣0.5分)
18、(1)舀饭、喂饭(2)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
19、沉迷于电脑中,对身体、学习造成不良影响。减少玩电脑的时间,重视学习。
20、略,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给分。
21、.熟悉;等到;放下;关上     22、B     23、①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②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 24、示例:两人的成就都很大,但读书太少,限制了水平的发挥;两人都善于听取他人的忠告;读书后他们的处事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