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做一回小记者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做一回小记者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5

《做一回小记者》教案1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做一回小记者》简案

 

华罗庚实验学校   马云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实践采访的几个要求:了解对象,创设氛围,提问具体。教学重点:创设采访氛围。

板书设计:

    采访的一般要求:

    1、了解对象。

    2、创设氛围。

    3、提问具体。

    4、文明得体。

课前准备:

    1、排练采访节目。

    2、设计并完成被访教师简况登记表。

教学步骤:

    一、学习采访的一般要求,明确本课重点。

    二、实践记者采访要求。

    三、听课老师简况登记表姓名:年龄:工作单位:任职:兴趣爱好:您的孩子性别:年龄:您对下列哪一个话题最关心?请打上“√”。  

  A、中学生喜欢睡懒觉,您是怎么看的?

        B、如何看待学生打游戏机?

        C、您喜欢贪玩的孩子吗?为什么?

        D、有些学生爱好穿着打扮,您认为好吗?

         《做一回小记者》教学小结

华罗庚实验学校    

《做一回小记者》是江苏版初中七年级(下)语文课本第一单元的一篇知识短文。新课程要能够在课堂上出现新的气象,最为关键的是我们语文教师要能够在平时教学活动过程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要能够把新的课程理念化为教学的自觉行为。纵观《做一回小记者》公开教学观摩课的全过程,我又从中得到如下一些启示:

一、教师应当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师处理,教学效果是不同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把教材当作静止的知识来传授,把教材拆成若干个零部件,然后批量复制,再硬塞给学生。这样的课,实是实,然而,它的效果是靠学生坚强的意志来实现的。这就是教教材,教师对教材没有精细的加工,教师的教学行为缺少研究的含量,其课堂教学效率可想而知。新课程中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教材”与“用教材”虽只有一字之差,实质上是反映了不同的教学观。传统的教学是“教教材”,其教学行为是受“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支配的,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记住教材中的知识,至于这些知识能不能被学生灵活运用,则是另一回事。而“用教材”教(或训练)学生则不同,其教学行为是受“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支配的,其教学目的不但要让学生熟悉教材中的知识,更要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前者是要把知识复制给学生,后者是把知识活化成学生的能力。

    《做一回小记者》这篇知识短文,除去练习部分,只有1页篇幅,若再除去法拉奇采访邓小平的例子,内容少得很,概括其要点,至多可以用16个字表述:了解对象、创设氛围、提问具体、文明得体。让学生读这篇短文,只要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要学生记住这几点知识,也不是难事。但要学生仅仅记住这些要点而不能将它们化为实际能力,又有什么用处呢?在《做一回小记者》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娄广定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引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称“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整节课分两大部分。前半节课,在使用教材的互动过程中,让学生建构知识。首先从文本出发,让学生概括采访的要求,明确学习的目标;接着让学生讨论文本中的例子,突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了解对象,创设氛围;然后观看、讨论不成功的采访,让学生记取采访不成功的教训,从反面促成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掌握。后半节课,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加大难度,安排了不同形式的采访活动:先是让个别学生主动站起来,运用刚刚学来的知识采访本班的学习标兵;接着让所有学生互相采访;最后根据课前登记的调查表,分组合作设计采访听课老师的方案,并推选代表进行采访,尔后让学生评述各小组代表采访优劣的理由。这个过程,看似脱离文本,实则实践文本中的知识,是让学生把从文本中获得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

二、教师应该优化教学环节,有效地组织学生活动

    什么样的课堂学生学习效率最高?让学生的思维处在高度亢奋状态的课堂,效率最高。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能否处于高度亢奋状态,完全取决于课堂的教学环节是否优化,教师是否有效地把学生组织起来活动。在语文课上,只要学生的思维在运作,无论是用口说,用眼看,还是用手写,他都是在使用语言文字,也就是说,只要学生参与活动,他的语文能力就会得到训练、提高。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中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做一回小记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娄老师始终让学生处在活动之中,围绕“了解对象、创设氛围”的学习重点,组织学生剖析文本,表演并评述不成功的采访,表演并评述对学习标兵的采访,同桌之间互相采访,最后采访听课老师。学生的活动面非常广泛,全班同学参与。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充当了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听课者一致认为,在活动中,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做记者的采访要求,把“了解对象、创设氛围、提问具体、文明得体”的采访知识转化成了采访能力。

    说到课堂上组织学生活动,我们要防止片面的理解和为活动而活动的做法。在实施新课程的课堂上,应景的小组讨论、小主持人活动等场面经常出现,而实际效果却无从谈起。所以课堂上组织学生活动,一定要强调三点:一是必要,二是有效,三是多样。

三、教师应当积极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部分中告诉我们:“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从大语文的角度看,学语文、用语文的场所几乎无时不在,无处没有。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到处都有值得我们开发与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

   《做一回小记者》的课堂教学中,班上的学习标兵、同座、听课老师都成了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经过娄广定老师的开发与利用,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于课程资源,走进新课程的我们语文教师应当实行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要这样,我们的教师才会成为“新教师”,我们的教育才会成为“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