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练习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单元练习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5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1)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概说】
   本单元表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和理想生活的向往、追求。《天上的街市》呈现出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七颗钻石》表现了爱心的巨大力量,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蔚蓝的天空》展示了大海的神奇、美丽,充满了青春的魅力。《皇帝的新装》意蕴丰富,启示人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总之每篇都给人以启迪、以美的享受。
   同学们学习本单元,首先要反复朗读,在此基础上来领会思想内容,理解童话的深刻寓意,体味语言的优美。 
     还要学习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手法,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文章来。 
     关于口语交际,同学们要理解什么是“婉转拒绝”并学会创设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婉转拒绝的技巧,与人真诚地交流,使人间充满美与爱。(新疆/巩改芝) 
     【阅读教学设计】 
   天上的街市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 
     这首诗节奏和谐,音韵优美,读来琅琅上口;语言清新朴素,描绘出一幅浪漫温馨的天国乐图。因此可以围绕朗读来设计教学: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在朗读中想象诗歌的图画美,在朗读中品析诗歌的情感美。 
     教学步骤: 
     一、学读 
     1学生听朗读带或老师的范读,然后自己试读,在书上标记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教师评点、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重音。 
     3配钢琴曲《星空》,全班小声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二、想读 
     1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课外收集的关于星空的想象的传说、故事、诗文。 
     2教师示范:四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因为四月的夜空总是荡漾着一股浓浓的春的气息。我看见牛郎骑着牛儿,脸上写满了幸福温暖,他在想什么呢?在想织女今天又做的什么好吃的,还是在想织女昨天的新花样织出来没有?织女是个巧手的女子,也是个倔强的女子,什么事情不做到最好绝不罢休。不过牛郎今天给她带的这本《中国织染》一定可以帮助她的。天河浅浅的,眨眼工夫牛郎就望见那似锦的云霞和云霞中春花般的织女了。 
     3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4配乐,沉醉在想象中默读。 
     三、析读 
     1夜幕降临,刹那间,远远的街灯全亮了;而这时,夜空中的星星也一下子现出了它美丽的容颜。试着读这一节,读出你看到这幅流光溢彩的美景时的心情。 
     ①老师示范读,指导朗读技巧:怀着惊喜的心情去读,重读“明”“闪”“明星”“现”“点”“街灯”。②学生练习读。③学生演读。 
     2①请学生读自己写的表现天街美丽富足的文字,其他学生闭目听。②作者在想象着这一切的时候,有着怎样的心思呢?试一试,把你的心思读出来。③指名说出朗读时的体会,教师点拨:有一点向往,有一点赞叹,有一点想飞的感觉。④女生齐读。 
     3.①诗中的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什么不同,请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②学生轻声读。③指名学生读,在点评中引导学生总结:牛郎织女生活的幸福温馨是通过重读“浅浅的”“不甚”“来往”“闲游”“提着灯笼在走”表现出来的。④在注意重音的同时,尝试用语音语速来表现牛郎织女生活的幸福美好。⑤指名朗读好的女同学读。⑥师生交流听读时的感受。点拨引导学生明确读三、四节的要领:要读得轻柔舒缓,仿佛是坐着小船在微波荡漾的湖面上摇曳,有一种沉醉其中的感觉。 
     四、说读 
     ①多么令人羡慕的天上街市啊!多么令人神往的幸福生活啊!可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处处是丑恶,处处是罪恶。诗人正是不满黑暗的现实,才在想象中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今天,诗人笔下的美好生活已经成为现实,那么你在仰望满天繁星时,会说些什么呢? 
     ②教师示范说:星星,我的朋友,牛郎织女全都回到人间来了,你一定很孤独吧?当我孤独的时候,就会上网,这样一来呀,我就有了无数的朋友,再也不孤单了!对了,不知你那里有没有互联网,如果没有,就到地球来安家吧,牛郎织女都很想你呢! 
     ③学生七嘴八舌说。 
     五、背读 
     激情竞背全诗。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 
     诗歌的特点是讲究韵律美、图画美和情感美,而这“三美”可以通过一种手段表现出来,那就是朗读。而《天上的街市》诗句匀称,音韵和谐,是一首非常适合朗读的诗歌,因此应通过本课的教学把“美读”这一学诗的重要手段深深地根植到学生心里去,让学生爱上诗歌,爱上“美读”。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播放濮存昕的朗诵VCD导入,调动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2点示:像濮存昕这样来朗读诗歌就叫“美读”,因为他读出了诗歌的韵律美、图画美、情感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天上的街市》作为训练材料来学习“美读”。 
     二、学习“美读” 
     1学生自己先在老师提供的背景音乐下小声地读,初步感受一下。 
     2听朗读带或老师的范读,说说自己读的感觉,再说说听读的感觉。 
     3明确“美读”的第一步是读出节奏。 
     4诗题为“天上的”街市,所以这街市必定存在于作者的想象中。抓住课文标题来把握重点是一个好方法。这样边朗读边在脑海中想象“天上的街市”的模样,你也就和作者一样完成了一次创造——只不过作者是用文字,而你是用图画。这一遍读时,你会惊喜地发现,你的朗读有了抑扬顿挫,重音处理得很好了。明确:“美读”的第二步是读好重音,传达出画面。 
     5眼前的这一幅幅画面会激起你怎样的情感呢?仔细想一想,在下一次朗读时把这种情感带进去,你就会达到“声情并茂”的朗读境界了。好了,让我们调匀呼吸,开始朗读吧!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 
     《天上的街市》借想象世界的美好来反衬人间的黑暗,从而寄托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其实在中国文化中,“天”是一个很有意蕴的文化现象。在教这课时我们不妨带领孩子们闯一闯这片“天”,探究一下传统文化中人们对“天”的崇拜原因、情感寄托,同时也是一个极好的锻炼学生想象力的机会。因此可以设计一节名为“问天”的语文实践活动课。 
     教学步骤: 
     1.课前分好小组,分配好任务,任务是: 
     ①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即原始社会、封建社会、现代中国、当代中国确定一位文学家,从他的作品中选出一段关于“天”的想象文字,并思考一下他的这种想象寄托着他怎样的情感。提示:如“原始社会”可选《山海经》中“女娲补天”的故事;封建社会有很多,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一节;“现代中国”就以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为代表;“当代中国”更多,可从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中选取。要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特长,争取和别的小组找的材料不一样。 
     ②根据材料创编文章。小组同学分别扮演不同时期的文学家,跨越时空,编演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上相遇的故事。 
     ③课前检查学生们的准备情况,确定四至五个小组在全班展示。 
     2.学生优秀文章展示,所有小组的材料在全班交流。 
     3.另外安排作文课完成作文:以“太空的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运用想象作文。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①《宇宙里有些什么》(见原人教版教材,文章略)。教学建议:和本文对比阅读。一为诗歌,一为科技小品文;一为想象世界,一为科学世界;一为表现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一为传播科学知识;语言风格一清新雅致,一平实严谨。宜在比较中抓住对“银河”的想象和介绍,引导学生体会想象的作用,理解主题,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宇宙、观察星空。可介绍朱长超的《月亮上的足迹》课外阅读。 
     ②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文章略)。教学建议:和本诗比较阅读。一为诗人的诗,一为领袖的词。两者都有想象:前者想象星空,后者想象月宫;前者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后者表现了对为理想而献身的先烈的颂扬;语言风格一为低吟浅唱,一为豪放雄浑。宜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风格和韵味。(此材料取自余映潮老师的教例)(新疆/梁吴芬)
   
   七颗钻石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 
     在教学设计中,抓住让学生感悟爱心的神奇力量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两个重点,以自学、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思维得到碰撞而产生奇思妙想。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感悟爱心的神奇力量,从而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大胆、丰富的想象、联想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教学步骤: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已经在课外了解了有关北斗星的知识,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讲!(请两位同学讲述后,老师利用多媒体介绍北斗星的知识,和同学们共同了解。)你们可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去了解它的神奇来历。 
     二、熟悉课文 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听完故事后,请同学们谈谈你此时此刻心中的感受(听力培养训练)。 
     3.哪位同学能复述一下课文? 
     三、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探究以下问题:(投影出示) 
     ①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小女孩和她母亲的爱心? 
     ②小女孩的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是什么力量使水罐有这样神奇的变化? 
     ③课文结尾写到:七颗钻石升到天空变成了大熊星座,这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学生独立思考后,分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探究。①小题应抓住水罐的五次神奇变化。) 
     2.汇报交流 
     请小组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适当点拨,得出答案。 
     四、展开想象 拓展思维 
     1文中写到:小女孩在一天夜里,拿着水罐出门为生病母亲找水的过程中,累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女孩在睡着后做了一个梦,请你想象一下小女孩梦中找水的情景。 
     2.小女孩把水罐递给讨水喝的过路人时,从水罐中跳出七颗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巨大清澈的水流。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个过路人是谁呢?(是真正的过路人,还是上帝……)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奇思妙想 
     1托尔斯泰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将北斗七星赋予这样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表达了他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永远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同学们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能为“启明星”的来历创作一个童话故事吗?请同学们试试! 
     2.请代表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 
     本教案设计侧重于对目前独生子女的爱心教育,将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结合,让他们懂得将孝心献给父母、关心献给他人、爱心奉献社会是一种美德。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健全人格。 
     一、引入 
     请一位同学背诵孟郊的《游子吟》,大家说说理解和认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做为儿女,我们该怎样去爱护自己的母亲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七颗钻石》,去感受母女之爱的神奇和伟大。 
     二、熟悉课文 
     1听录音,谈感悟。 
     2再读品味,说说令你最感动的是哪儿? 
     三、研读重点 品味生活 
     1课文写了小女孩的水罐的几次神奇变化?它的神奇变化说明了什么? 
     2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那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变成了大熊星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愿? 
     3同学们,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的父母总是对你呵护、关爱备至,请你回忆一下,哪件事或哪一幕给你留下了今生都难以忘却的印象,你能向大家说说当时的情景吗? 
     4当前社会中的爱心捐助、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活动、无偿献血等活动,你是怎样看待的?你参与过其中的活动吗?说说你参与后的感想。(自由组合,合作、探讨、交流) 
     四、迁移 
     1.自读童话《母亲的故事》,感受母爱的伟大,体会童话想象的特点和拟人方法的运用。 
     2.请将这篇童话的结尾按照你的想法进行改写,重新写一个结尾。 
     五、播放歌曲《爱的奉献》,结束全文。 
     六、作业设计 
     1.阅读一篇中国作家创作的童话,比较中外童话在内容和艺术上的异同。(小组合作研究完成。) 
     2.以某种植物或动物为“主人公”创作一篇童话作品。
     【教学设计C】
    创意说明: 
     本教案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人物的美好心灵,在相互评价中提高认识,在比较中解读人物。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大胆的想象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课堂鲜活,学生兴趣盎然。 
     课前准备:
    1将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 
     2熟悉课文,把握重点,分配角色。 
     3根据课文,进行排演。 
     4注意丰富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小女孩找水的过程,小狗、母亲、过路人的语言,村民得救后的高兴情形等进行想象。) 
     一、了解学生准备情况。 
     二、合作表演 评价体验 
     1请三个小组分别进行表演。 
     2全体同学对表演情况进行点评。 
     点评要点: 
     A.围绕小女孩的水罐的神奇变化。 
     B.小女孩的美好心灵是否凸显。 
     C.想象是否丰富。 
     D.构思是否有创意。 
     三、请同学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收获。 
     四、作业设计 
     1阅读一篇童话作品,进一步了解童话作品的特点。 
     2查阅本文作者托尔斯泰的生平及作品的有关资料。 
     【资料整合平台】 
     作者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1828年9月出生在图拉省一个有名望的贵族世家。早年父母先后去世。童年和少年时代受过严格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进入喀山大学学习,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1847年因不满学校教育,辍学回到家乡雅斯纳亚•波里亚纳。他在自己的庄园里试图改善农民处境,未获成功。1851年随长兄赴高加索,当了一名志愿兵,后又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托尔斯泰从50年代开始创作。早期作品主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1851~1857年)、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6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年),以及赴西欧旅行时写下的小说《琉森》(又译《卢塞恩》)(1857年)等。60年代初,他的创作进入高潮,除完成中篇小说《哥萨克》(1853~1863年)等作品外,还创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1866~1869年)。70年代的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年)。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在长期精神探索的基础上,完成了世界观的激变,与本阶级决裂,转向宗法农民一边。这时他加强了对专制制度的批判,但又进行“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的说教。80年代以后,托尔斯泰仍不断有杰作问世。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此外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年)、《哈泽•穆拉特》(1904年)、《舞会之后》(1911年)、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年)、《活尸》(1911年)等。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为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农民有巨大差距而十分不安。1910年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日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终年82岁。
   蔚蓝的王国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 
     《蔚蓝的王国》这一散文诗的作者屠格涅夫,用他的笔,在近古稀之年,借助神奇的想象,采取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独特文学样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蔚蓝色的大海图。教学本文应倚重于诵读。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感悟,在优美的旋律中读懂文章内涵,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歌颂之所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放录像:欣赏录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这一美丽神奇的画面。 
     2.板书课题、作者。 
     3.教师导语,设置情景。 
     同学们,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在他的晚年创作的散文诗《蔚蓝的王国》中用极其优美的语言,通过梦幻的手段,把一个充满神奇充满爱的海上世界描绘得如同天堂一般,如诗如画如歌,寄托了他美好的情怀。 
     二、配乐配景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三、学生自由阅读,欣赏全文。 
     屏幕上点出具体要求: 
     1理清作者思路,按文章内容、你的理解将全文分成几大部分,思考并在草稿本上写出各部分大意,后交小组讨论。 
     2圈点画出优美的词句。 
     3勾出你最喜欢的句或段,对课文进行品读、理解,并进行小组交流,解决课后练习二,教师到小组指导帮助阅读(因课后练习二有一定难度)。 
     4.《蔚蓝的王国》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美丽神奇)比较欣赏配乐朗诵《天上的街市》全文:想想两文所想象的世界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要求学生作答,老师点拨) 
     5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神奇的世界的? 
     ——品味文章形象化、人格化的描写,体会语言的魅力。 
     作者所见: 
     作者所闻:(1)闻味,(2)闻声 
     作者所感: 
     6着重朗诵某些片段,体会意境,并请回答作者用如此美丽的语言要歌颂或者表现什么? 
     ①他们像我一样年轻、快乐、幸福。 
     ②我们看到一些岛屿,晶莹明澈的仙岛,岛上的碧玉宝石光彩夺目。 
     ③一切都在倾诉着爱情,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情。她,我们每一个人都爱着的那个人——她就在这儿。 
     7置疑 
     (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提问,教师答疑。) 
     8布置课后迁移练习。 
     口头作文:一片……的世界。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 
     《散文诗》是屠格涅夫一生创作活动的最后一个里程碑,这些文章,像是散文和诗熔炼成的合金,结实、厚重,内涵丰富。又像压缩了的弹簧,具有浓厚的激情和内在的力度。因此应把这些抒情小品“今天一篇,明天一篇”地慢慢品读。 
     课型:品读赏析型 
     教学步骤: 
     一、请谈谈你所知道的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有关情况。 
     二、采用多媒体打出屠格涅夫在1878年6月写的另一篇散文诗。
   
   老 人
     阴暗、艰难的日子来临了…… 
     自己的疾病,亲人的痛楚,老年的凄凉与黯淡……你所珍爱、你为之献身的一切,正在一去不返地衰败和瓦解。生活已走着下坡路。 
     怎么办呢?痛惜?悲伤?与己、与人,这都毫无用处。 
     在那枯萎、虬曲的树干上,树叶变小、变稀了,可是依然那样翠绿。 
     你也收缩起来吧,走向内心,沉湎于自己的回忆之中吧——在那里,在凝神沉思的心灵最深处,你往昔的、只有你一个人理解的生活,将会在你面前闪现出它那芳香的、仍然新鲜的绿意,闪现出春之爱抚与活力! 
     但要警惕呵……可别朝前看,可怜的老人! 
     三、配乐朗诵《蔚蓝的王国》,体会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并思考下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小组讨论、探究: 
     1两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 
     2《老人》一文中这位近乎是作者本人的老人面对即将来临的生命的终点,有些什么样的复杂感受?请站在老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老人想想。 
     3用自己的话描绘《蔚蓝的王国》中的那一片神奇的世界,尽量将下边的词用进去;天蓝蓝、海蓝蓝、海天相接、恬静、安详、美丽、乘舟、荡漾海上,惬意、颤栗、酬唱、陶醉、幸福。 
     4两篇文章的主题有何不同? 
     四、归纳小结 
     1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来到“蔚蓝的王国”做了一个美丽而神奇的梦,梦中的人健康快乐,梦中的景迷人神奇,梦中的情热切、感人,老人陶醉了,他备感幸福、愉快,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生活、美好的青春、美好的爱情让老人忘掉了自己的年龄而沉迷其中,放声高歌:“大自然好美。” 
     2谈谈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风格 
     【教学设计C】 
     课型:自读自悟型 
     课前准备:阅读自己摘抄本中的借景抒情的短文两篇,体会作者怎样做到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教学步骤: 
     一、交流读短文心得,要告知题目、作者、主要内容、你最欣赏之处(目的:检查预习)。 
     二、运用多媒体,欣赏一组平静时候的大海的图片。 
     三、听录音:配乐朗诵《蔚蓝的王国》,请记住几个好的词和美句。 
     四、请打开课文,放声诵读全文,画出你最欣赏的几个句子,谈出欣赏的理由。 
     五、点拨:作者屠格涅夫运用富有自然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塑造神奇美丽的大海形象,抒发心中对美、对大自然、对幸福、对青春、对爱的无比崇敬和向往,景与情紧密结合,情景交融,写出了关于想象中的大海的脍炙人口的散文诗名篇《蔚蓝的王国》。 
     同学们,前人没有办到的,我们要力争办到;前人已经办到的,我们肯定能办到。现在老师下达任务,仿照《蔚蓝的王国》写一篇或一首借景抒情的短文和诗歌,并小组朗诵,选出优胜者,参加今日“即兴作文擂台赛”冠亚军争夺赛。奖品:“荣誉作家”桂冠。同学们谁英雄,谁好汉,作文场上见,动手吧! 
     1.15分钟写作 2.小组交流,每组评出1-2名优胜者 3.全班朗读,投票选出冠亚季军 4.颁奖 
     【资料整合平台】 
     屠格涅夫晚期的主要作品是《散文诗》(1878—1882年)。这部优美的散文集的内容和倾向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的表现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如《门槛》《俄罗斯语言》),有的则充满怀疑和悲观情调(如《斯芬克斯》《无巢》《蔷薇曾经多么娇美……》),有的是描写种种美好的景物和快乐的人们,通篇充溢着激情(如《蔚蓝的王国》)。 
     屠格涅夫说过:“准确而有力地表现真实和生活实况才是作家的最高幸福,即使这真实同他个人的喜爱并不符合。”他确实忠于这个现实主义原则,有时甚至能超出贵族自由主义立场的局限。他虽然长期侨居国外,却能迅速及时地反映俄国社会现象。他的全部创作几乎成了19世纪40至70年代的俄国社会生活的编年史。屠格涅夫有高度的爱国主义感情,笔下的主人公很多和祖国命运密切相关。他对俄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尤其是对长篇小说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以擅长塑造少女形象著称。《罗亭》等长篇和《阿霞》《初恋》《春潮》等中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都写得跃然纸上。屠格涅夫善于写景,能够刻画自然景色的瞬息万变,又能赋予诗意和哲理,有时还赋予象征意义;这些描写不仅是人物心境变化的反映,而且往往成为情节转折的契机。屠格涅夫是真正的语言艺术家,对俄罗斯语言规范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列宁在列举俄国的语言大师时,首先提到了他。他的风格简洁、朴素、细腻、清新,富于抒情味。他的忧郁的气质,又使作品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新疆/李亚彬)
   
   皇帝的新装
     【教学设计A】 导读品析型 
     创意说明: 
     这篇近似于小说的童话,语言浅显易懂,故事有趣耐读。但课文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讲读时要防止浮而不实,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仔细玩味。另外课文较长,因此,实现长文短教很重要。教者应避免烦琐的分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深入理解童话的深刻寓意和写作特点。 
     教学步骤: 
     一、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请同学讲《白雪公主》《灰姑娘》《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从中引出对童话体裁的认识。引导学生归纳这种体裁在写法上的特点。 
     丹麦有一著名的童话作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读过他的《丑小鸭》,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篇童话力作,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1请同学介绍作者。介绍时以一个同学为主,其他同学补充。(旨在培养学生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2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三、朗读复述,梳理情节 
     1快速默读,浏览课文,准备复述课文。 
     2指名看课件画面,复述内容,以一个同学为主,其他同学补充。(旨在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和表达的能力) 
     3引导提问,讨论归纳:课文以皇帝为中心人物,以“新装”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围绕“新装”写了哪些事件?并简要概括。 
     学生讨论后投影显示: 
     引子:皇帝爱穿新装(1) 
     开端:骗子喜做新装(2-4) 
     发展:君臣查看新装(5-12) 
     高潮:皇帝穿展新装(23-32) 
     结局:小孩揭穿新装(33-36) 
     四、深入钻研,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画出“皇帝想”和“皇帝说”的句子。思考:为什么皇帝想得多、说得少?从中可以看出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紧承上一问题继续提问:这样的皇帝现实生活中有吗?你怎样看待安徒生创造的这个艺术典型?(旨在让学生领会作品反映生活的多种形式,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思索、辨析问题的能力。) 
     3.社会如此黑暗,世风极尽龌龊,但小孩的“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无疑是暗夜里的一道亮光。作品为什么安排让一个小孩戳穿骗局,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的?(旨在让学生领会作品的童话色彩、现实意义,以及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五、学习想象和夸张 
     (一)投影出示问题,小组讨论活动 
     童话的特点就是通过想象和夸张来反映生活。想象和夸张是不可分割的,夸张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完成的。本篇童话的想象和夸张是如何体现的?结合下列提示,小组内试做具体的分析,要求小组内有详细的讨论记录,教师适时适量给予指导。(旨在密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1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 
     2表现在人物的遭遇上。 
     3表现在细节描写上。 
     (二)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这个童话故事很有趣,因为作者想象得很巧妙,请同学们依照下列提示也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本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假如皇帝游行完毕,在皇宫门口遇到两个骗子,他们之间又会有怎样的对话呢? 
     2假如宫中有个敢于讲真话的“包公”“魏征”,向皇帝直言进谏,这又将是怎样的一番情形? 
     六、朗读感悟,加深理解 
     按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分成皇帝、骗子、老大臣等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深刻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 
     七、迁移拓宽,训练思维 
     由一个小孩道破了事情的真相,实在太妙了,以《深刻的含义,奇妙的构思》为题,写点评价性的文字。 
     【教学设计B】
     自主操作型 
     创意说明: 
     安徒生的这篇童话文字较为浅显,故事很有吸引力,适于学生自学,教者应多给学生锻炼的平台,让学生走出教师的“扶持”自我发展,学习时以读为主,通过大量的朗读,理解童话的深刻寓意。“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人类腾飞的翅膀。”而想象与夸张又是童话的突出特点,在学习课文时,既要体会作者的丰富想象,又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把培养想象能力融于教学之中。 
     教学步骤: 
     一、默读课文,复述故事 
     二、讨论问题,理解课文 
     投影显示: 
     1.骗子为什么敢骗皇帝?他们不怕臣民们揭穿骗局吗?2.皇帝很想看看衣料织得怎么样了,可是一想到骗子说的那句话,“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3.两个织工固然是骗子,皇帝、大臣、骑士们其实都是骗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4.只有小孩敢揭穿骗局,这说明了什么? 
     (本环节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现实意义和讽刺艺术) 
     三、角色朗读,深切感悟 
     1设计角色 
     不管是皇帝还是织工,不管是大臣还是官员,他们都在故事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演绎着自己的丑陋。请同学们为下列角色讨论设计朗读时的声音腔调。讨论后投影显示。 
     皇帝(自负、骄傲,盛气凌人) 
     骗子(甜言蜜语、油腔滑调) 
     老大臣(故作镇静,声音苍老嘶哑) 
     小孩子(无所顾忌,声音清脆响亮) 
     2推选角色 
     3角色朗读,填表评议, 
     (此题旨在学生把握人物身份性格,进一步理解内容和童话的讽刺意义。) 
     四、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叶圣陶先生1930年写过一篇续作,题目是《皇帝的新衣》,阅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1此文中的皇帝与《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相比,性格上有了哪些不同之处?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创造? 
     2叶圣陶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皇帝的形象不仅愚蠢、虚伪,而且暴戾、凶残,写得妙趣横生,同学们以“皇帝回宫后……”为开头写一篇续篇,极尽想象之奇妙。 
     五、完成读写,课下交流。 
     【教学设计C】 艺术再现型 
     创意说明: 
     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文章可以直接反映生活,也可以曲折地表现生活。《皇帝的新装》就是曲折地反映了那个特定的谎言遍布的时代的历史沉垢。在教学中把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真实艺术地搬上生活舞台,让同学们在“演”中感知,在“演”中体悟,从而深刻了解作品的丰富内涵和奇妙构思。 
     教学步骤: 
     一、播放“配有画面的课文朗读”课件,引导提示学生熟悉故事情节。 
     1学生对照课文,看读画面。 
     2显示问题,启思求知,加深理解。 
     ①从道理上讲,骗子总是可憎的,被骗的人总是被人同情的。而皇帝和大臣们被骗子欺骗了,你是不是对他们寄予同情,为什么? 
     ②皇帝、大臣们、骑士、百姓们都在说假话,目的不完全相同,说说他们各自说假话的目的。 
     ③哪些语句最能表现皇帝的愚蠢、虚伪?在书上勾画出来。 
     (学生讨论后交流看法。此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感知人物形象,理解作品内涵)。 
     二、编演剧本,加深理解 
     要求:10人一组,自愿结合,分配角色,把握人物的身份性格,揣摩人物的神态语气,自制道具,在课后演练熟悉,准备在课上演出;从每一组中评选“最佳角色”,全班组结一个最优表演组;与学校文艺队联系,适时适地搞一次演出活动,请更多的老师、学生、家长参与评价。 
     (此项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和丰富校园生活。) 
     三、思议并重,启迪智慧 
     在笑声中观看和演出了课本剧《皇帝的新装》,相信你定会感受多多。查阅有关背景资料,将自己对那个时代的真切感受和参与这次学习活动的切身体验用饱含感情的笔写出来,课下交流。(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善于思考归纳的能力。) 
     四、课外拓展,阅读积累 
     查找资料,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进一步体悟童话的迷人色彩及现实意义。 
     【资料整合平台】 
     文学家鲁兵写的续篇: 
     “一次,‘我’在睡梦中接到安徒生发来的电报,电文是《皇帝的新装》最后一节——游行结束了,皇帝气得要发疯,捉拿了骗子进行绝密审讯。骗子说不该治他们的罪,因为‘没有相信谎话的皇帝,也就没有骗人的我们’。还说:‘坏就坏在说皇上实在没穿衣服的人,该把他们抓来治罪才是。’于是皇上下令追查,因为所有的老百姓都说了,不好办,又下令追查第一个说这话的人,这样就抓到了那个小孩。小孩承认了自己所说的话。可是,怎么判罪呀?皇帝翻遍了所有的法典,找不出一个恰当的罪名。他一恼,冲口而出:‘那么多人说假话,谁叫你说真话来?你犯的就是说真话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