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梵天寺木塔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梵天寺木塔

  • 格式:  PPT
  • 大小:  2.72M    39张
  • 时间:  2016-05

梦溪笔谈二则(《梵天寺木塔》《以虫治虫》)ppt课件5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梦溪笔谈二则(《梵天寺木塔》《以虫治虫》)ppt课件5梦溪笔谈二则(《梵天寺木塔》《以虫治虫》)ppt课件5梦溪笔谈二则(《梵天寺木塔》《以虫治虫》)ppt课件5
大家知道我国有哪四大发明吗?
指南针(司南)
活字印刷术
造纸术
火药
以虫治虫
沈括
沈括 (北宋)

“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李约瑟 (英)
《梦溪笔谈》-作者简介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八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
沈括
沈括
中文名: 沈括
外文名: 无
别名: 字存中,号梦溪丈人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杭州钱塘

出生日期: 1031
逝世日期: 1095
职业: 科学家,改革家,政治家,外交家
毕业院校: 无
信仰: 无
字音反馈
蝎 ( )
喙 ( )
钳 ( )
搏 ( )
穰 ( )
傍 ( )
xiē
huì
qián

ráng
páng
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 读准字音;

2 读清停顿;

3 读得通顺流畅。

1、对照文下注释, 翻译全文。
(提示:表示时间的年号、地名、物名等不需要翻译)
2、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互相解决疑难,在不能解决处做标记。
3、小组将不能解决的文言词汇或者你认为重要的文言词汇整理在白板上。
合作学习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解释加点词:
1、方为秋田之害 将要
2、其喙有钳 这里借指虫子的嘴
3、千万蔽地 到处
4、则以钳搏之 用
5、土人谓之“傍不肯” 叫,称
6、悉: 都、全
7、土人谓之“傍不肯”: 语气助词,不可译
8、皆: 完全,全部
9、岁: 年成
子方虫(黏虫)
傍不肯(步行虫)
狗蝎(蠼螋)
幼虫食叶,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造成严重损失。因其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成为全国性重要农业害虫。
以虫治虫
粘虫
在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吗?试举一两个例子来说明。
青蛙吃害虫
猫头鹰吃田鼠
啄木鸟吃害虫
金龟子吃蚜虫
DDT的危害
1938年,瑞士化学家米勒试制成功一种化合物,取名DDT。作为一种杀虫剂,DDT确实发挥过神奇的作用,米勒因此荣获1948年诺贝尔奖。但谁知这是一个灾难,不少地区的环境受到污染。这些地区的粮食、蔬菜、水果、鱼、虾、肉、蛋、奶之中,都有了DDT,人吃了这些食物,体内也就有了DDT。医学家发现,现代人的血液、大脑、肝和脂肪里都有DDT的残留物。虽然许多国家已在70年代停止使用DDT,我国也在在1983年停止使用DDT,但DDT的影响远未终结。前几年,美国一些医学家测试到,美国一些母亲的乳汁中含有较高的DDT毒物,美国医生在死婴儿的脑部也发现了DDT,这些可都是透过胎盘从母亲那里接受的。
现代人普遍采用怎样的方式来治理虫害?
说一说
如果你是农业专家,你会用什么方法来治田地里和果园里的害虫呢?
在解决农业问题时候,可以通过绿色生态的方法来解决,尽量避免非自然措施(比如农药)。
实际应用
有味植物驱虫——大蒜的辛辣味同时又能驱避食叶类害虫;樱桃树叶中含有令蚜虫厌恶的成分 ;花椒的叶和果实可以驱避甲虫 。
杀虫灯灭虫——许多害虫都有趋光性,见着光亮就会飞过来。安一盏杀虫灯可以覆盖50到80亩地,每晚可以杀死害虫上千只。
施放天敌杀虫 ——在果园内种草,培养七星瓢虫、赤眼蜂等害虫天敌,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 。
《以虫治虫》记述了“傍不肯”在子方虫为害秋田作物时应运而生,迅速彻底地消灭了虫害,保证了农业大丰收的情况,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中心思想
拓展研究
①小组讨论利用生物治虫有什么好处?

②学习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梵天寺木塔
对照注解,疏通文意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方,才。
之:指正在建造的木塔。
患:担忧。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布:铺排。
故如此:所以这样。故,所以。如此,这样,指木塔不稳定。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乃:顺接连词,当“于是”讲。
以:介词,用。
而:转折连词,当“但是”讲。
初:从前,当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密:暗中,秘密地。
使:派。
其:他的,指匠师的。
贻:赠给。贻以金钗:即以金钗贻(之),用金钗送给她。
以,用,把。
问:询问,打听。
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因:原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此:这,指解决塔动问题。
耳:语气词,可不译。
但:只。
讫:终了,完毕。
实:使坚实。
钉之:钉木板。钉,用为动词,意思是用钉子钉。之,指木板。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如;遵照。
其:他的,指喻皓的。
遂:于是。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胜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盖: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因为”。
弥束:更加紧密相束。
相:互相。
联:连接。
如:像。
履(旧):走,踩踏。
其:那。
持:支撑。
自:自然,当然。
人皆伏其精练。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伏:通“服”,佩服。
其:他,指喻皓。
精练:高明。
合作探究,赏析课文
1.文中如何表现当时解决“塔动”问题之难?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动如初”表现建筑工匠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问题,“无可奈何”一词也写出了大家对“塔动”无计可施。
作用:为后面喻皓轻易解决难题作了铺垫,反衬其技艺高超。
2.文章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密使其妻” 写出匠师怎能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的难堪和良苦用心,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表现出他对解决“塔动”胸有成竹。
3.喻皓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塔动”这一难题?
1、“皓笑日”,根据“笑”字想象一下喻皓的心理活动。
2、用自己的话说说塔不动的原因。
喻皓心里可能在嘲笑这个匠师的浅薄无知,如此简单的问题都解决不了。
因为木板与塔紧密相联,相互制约,所以不能动。
想一想
讨 论
学习了这两篇课文后,对你有哪些启示?
如果你现在是一乡之长,你所管辖的地区发生了比较严重的蝗灾,你会如何来应对这种灾情?你还会坐等蝗虫的天敌出现吗?你会采用哪种最快捷、经济有效的方法?
在大面积的农田里,可用飞机喷洒农药,小面积的用人工喷洒,较小范围内的可放鸡鸭去吃,或者出动人力用网捕捉。防治时要集中,全面。
梦想剧场
解释下列句中的“之”。
方为秋田之害
则以钳搏之
其虫旧曾有之
土人谓之“傍不肯”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代词,子方虫
语气助词,无义,不译
代词,代子方虫的天敌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以”
以虫治虫

岁以大穰
因此
不以疾也

以烟徐喷之

庆州界:          旬日:
方为秋田之害:       悉为两段:
方出神           千万蔽地:
其喙有钳:
其虫旧曾有之:
自度其足:
则素湍绿潭:
则以钳搏之:
则或千或百:
岁以大穰:
岁月:
以大穰:
不以疾也:
以丛草为林:
何不试之以足:
拓展研究
①小组讨论利用生物治虫有什么好处?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收、保护生态环境。
②学习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的背景,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2、掌握课文中重点字字音,如“蝎”、“喙”、“钳”、“穰”、“傍”等。
3、掌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文实词词义,如“岁”、“穰”等。
4、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如“之”、“以”等。
理解内容
将本文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其大意。
①说明子方虫灾害出现的年代、季节和范 围。
②子方虫的天敌应运而生,消灭了子方虫,庄稼因此获得大丰收。
③说明天敌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旧曾有之”。
解释下列划线字
1、方为秋田之害( )
2、悉为两段( )
3、旬日子方皆尽 ( )
4、大穰( )
正当,正在
全部
十天
丰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