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合集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合集

  • 格式:  PPT
  • 大小:  562K    14张
  • 时间:  2016-05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四单元教法探讨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四单元教法探讨ppt课件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四单元
教法探讨
常州市同济中学 李强
单元内容简介
本单元主题为“小说之林”。所选篇目,除了小说《窗》以外,其余四篇小说《孔一己》、《范进中举》、《口技》、《变色龙》都是传统教学篇目。
小说的教法探讨
小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一席,可是由于它的篇幅长、人物多、情节复杂,所涉及的知识面 广,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化繁为简,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结构,是一个亟待研讨的问题。
我们不妨首先回顾一下传统的小说教法的特点及其不足,其情况大致如下:
一、紧扣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把小说内
容支解为三部分,一般是先抓环境、后抓情节,再根据情节
的结构来一部分一部地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归纳出主
题思想。一篇课文学下来,学生眼中常常是只有树木,不见
森林。
二、教师包办代替多,学生鉴赏小说,认识生活,感悟人
生的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课堂上教师围绕小说的环境、情节、
人物进行分析讲解,此时的学生只是教师的“忠实听众”,他
们不能对小说的内容、形式等进行自我的认识、理解、感悟
和评价。有时教师在学生尚未来得及对作品进行全面充分阅
读的基础上就请学生回答问题,水不到则渠不成,学生的回
答显然不会尽师心会师意;有时教师虽也设计了一些问题供
学生思考,但设计的问题显得零乱、肤浅,不利于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这样下去的结果只能是教师在台上越粗代庖,大
展其才,学生在台下被动进食,味同嚼蜡。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小说的传统教法存在明显不足,
尤其是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学生阅
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
趣的培养。
小说的教法探讨
小说的教法探讨
那么,我们究竟以一种怎样的方法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小说的教学呢?其实,小说的教学方法很多,而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举几个我个人认为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各位一道交流、探讨:
1、以导读切入,诱发情感;理解体验,启发情感;再现形象,发展情感为主要教学环节的“情感教学法”,旨在情感流程中完成教学信息的输出和接纳。
2、以读、导、写、评为核心的“三主和谐法” 。
3、以课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线索作为突破口,来优化小说的教学,立足于从文章整体来开展教学的“纲目法” 。 
当然,教无定法,一篇小说以哪种方法开展教学也绝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这要视教学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情况而定。但我认为,不管采取哪种方
小说的教法探讨
式方法开展教学,教师必须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的培养 ,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培养。
基于以上的看法,初步确定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课时安排: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小说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反
映生活的基本特征。

2、学生能自己归纳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通过反复颂读, 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增强阅读小说特别是小说名著的能
力和兴趣。

3、学习课文描写人物展开情节的多种方法,学会围绕中心
写人记事。

4、了解掌握市场新产品调查的基本方法,参与一次调查活动。
单元课时安排 (共14课时)
一六 《孔一己》
一七 《范进中举》
一八 《口技》
一九 《变色龙》
二○ 《窗》
※ 诵读欣赏
※ 写作
※ 综合实践活动
5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3课时
1课时
教学示例
《孔一己》与 《范进中举》两文的教学构思

教学这两篇课文,拟用5个课时,先采取整体阅读法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情节,深入研究全篇的结构,然后运用比较阅读法引导学生不断多角度地深入探究,逐步领会到作品的风格和文章的精华,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课时:
让学生通过阅读两篇课文,了解小说的情节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手头资料等途径,了解鲁迅、吴敬梓的生平、创作及背景情况等,组织学生观看根据两篇小说拍摄的影视资料(见潘主任等策划并随教参一道发行的CAI素材光盘),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
《孔一己》与 《范进中举》两文的教学构思
第二、第三课时:
运用整体阅读法引导学生在浏览、略读、初步品析的基础上从课文中找出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索,以此来牵动对文章深层次的阅读理解。
1、《孔一己》一文,可以提取的线索很多,阅读线索如:孔一己的手,孔一己的脸色,孔一己的迂腐与善良(探究·练习一),特别是贯穿全文的“笑”字,文章的情节始终是在笑声中展开的,又是在笑声中落下帷幕的。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品所描写的人生内容却是那样悲惨。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作品里并没点明,可是不妨让学生从这一点想开去,不是可以更好的品读作品,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吗!除此以外,教师也不妨设计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写作线索,如:孔一己的“站着喝酒”与“穿长衫” (探究·练习二) ,孔一己的“落”与丁举人的“中”,孔一己的喜与悲,孔一己的生与死等问题,引导学生任选一个角度进一步深入研读课文,甚至学写几句简单的小评论。
《孔一己》与 《范进中举》两文的教学构思
2、 《范进中举》一文,可以说以一“变”字贯穿全文,变的转折点是范进中举这一事实,这样前后变化便构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教学时,不妨就以这个“变”字作为线索,作为学生学习本文的突破口,设计以下的问题:范进中举前后其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对其变化你有何看法?(探究·练习一)这一问题的设置可以说基本抓准了本文的重点和切入点,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的支配下,认真地研读课文,从胡屠户、邻居、张乡绅对其态度的前后变化,以及中举前后范进自己言谈举止的变化等角度思索出问题的答案;有利于把学生的思维导向作品深处,从小说的主题、科举制度、社会等级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答案的特点是既在课文之中,又在学生的阅读理解、思考感悟之中。
教学此文也可从范进中举后发疯这一高潮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加以思考赏析: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发疯?当时他重复说了哪些话?范进中举后是什么“好了”?“好”在哪里?中举前又“坏” 在哪里?再进
《孔一己》与 《范进中举》两文的教学构思
进一步引导深挖,造成范进中举前后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悬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读读议议,对范进的形象、小说的主题也就会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赏析这一段可与探究·练习二结合起来进行 )

第四课时:
运用比较阅读法引导学生把《孔一己》与 《范进中举》进行比较。可以比较孔乙己和范进两个人物的性格内涵以及不同的命运,透过其性格与生活历程的差异发现其本质上的一致性;可以比较两文在描写人物方面的异同,从而掌握围绕中心写活人物的方法;可以比较两文的讽刺艺术,感受两位作家在讽刺手法、讽刺语言、讽刺深度与广度上的差异;还可比较其他诸如:孔一己的“不变”与范进的“变”,孔一己的“窃书”与范进的“卖鸡”,孔一己的悲惨结局与范进的中举及第等。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不断多角度地深入探究,深刻领会作品的风格和文章的精髓,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孔一己》与 《范进中举》两文的教学构思
第五课时:
通过前四课时的整体阅读与比较阅读,学生对两篇文章的理解已基本到位,但是如果一味采取让学生只动脑、动口而不动手的方式,那学生的思维就有可能停于表面,缺乏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有条不紊的分析、综合、归纳与迁移,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与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培养和训练。因此,特意安排一课时开展一次续写活动,要求学生以“孔一己游魂遇范进”为话题写一篇三四百字的想象作文,人物形象的塑造既可承袭原作的特征,也可根据自己的构思糅合进一些新的元素,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学生写好后,教师要本着活跃思维、培养情操的原则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交流,以肯定鼓励为主。
不妥之处,

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