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十七 出师表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 十七 出师表

  • 格式:  PPT
  • 大小:  372K    31张
  • 时间:  2016-05

《出师表》ppt课件(31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出师表》ppt课件(31页)《出师表》ppt课件(31页)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仲伯间
《隆中对》提出的战略目标
先夺取荆州,之后吞掉益州,对外与孙权为盟友,一起对抗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一旦天下有变,从两路出兵北上中原,直取天下。
背景介绍(一):蜀国外部
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其时蜀汉已从猇亭(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
背景介绍(二)蜀国内部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出师表》。 “表”是臣子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文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领会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了解文中诸葛亮的一些名言。
疏通文句,
理解文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
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
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
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
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创建统一中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却在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贫困衰弱,这确实是到了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朝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边境上舍身作战,原来(他们)是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答它给陛下。陛下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发扬扩大有抱负人的志气;不应该随便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的道路。
文意分析
2、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
1、分析当时形势
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客观上的不利条件和主观上的有利条件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皇宫中的侍臣和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如果有做奸邪的事情,触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行善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员来判定他们应该受罚或者受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不应偏袒有私心,使得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第二条建议
文意分析
严明赏罚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他们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予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的地方,收到更好的效果。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在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拿来问问他,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将士中才能高的差的,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隆 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帝、灵帝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贞善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1、出师之前诸葛亮在内政和军政上的安排。
2、诸葛亮给刘禅提出第三条建议。
文意分析
亲贤远佞
小结
这几段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自己的三条建议,即:
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臣,远小人
你认为作者提出的三项建议中,哪一项是核心?为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望在诸侯中扬名显达。先帝不因为我身世低微、见识短浅, 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里来拜访我,拿当今的国家大事来问我,我因此十分感动激奋,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4、哪句话高度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文意分析
1、表明自己身份的句子?
2、当时自己的志趣是什么?
3、诸葛亮“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先帝知道我谨慎,所以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自从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担心不能将先帝的托付的任务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圣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南方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府库兵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全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至于对政事的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提出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1、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探讨
2、哪些句子表明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
3、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4、综观这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感情可以用文中哪六个字来概括?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求治我的罪,用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美德的忠言,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用来揭露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谋划,询问治国的好办法,观察并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训。如果能够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表文留下眼泪,不知说了些什么。
文意小结:
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的三条建议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文中诸葛亮要刘禅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2、诸葛亮在这篇表文中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躬耕”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这种方式既能打动君主,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
3、《出师表》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4、具体地说,文章第一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5、第二部分是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已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6、第三部分中,“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辞情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
7、《出师表》全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又有三点内容,即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亲贤远佞是全文主旨所在。表文开头说的“先帝遗德”,末尾说的“先帝遗诏”,也都是指此而言。
诸葛亮年谱
1岁: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15岁:诸葛亮和弟妹移居隆中。
27岁: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 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
28岁: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获胜。
41岁: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43岁: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45岁: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54岁: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46岁: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47岁: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
进行北伐。
48岁: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49岁: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
复丞相职位。蜀建兴8年。
50岁:诸葛亮再次北伐。
51岁:诸葛亮北伐,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合。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过厅对联
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繁,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过厅对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千古贤相 智慧化身 忠义之士 悲剧英雄
——郭沫若
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