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中考复习资料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 中考复习资料

  • 格式:  DOC
  • 大小:  175K    9张
  • 时间:  2016-05

洪泽外国语中学初三语文调研测试(苏教版)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洪泽外国语中学初三语文调研测试
成绩________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李浩)
第一部分 选择题(12分)
1.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贪婪(lán) 甘霖(lín) 焦灼(zhuó) 执拗(niù) B.绯红(fēi 诘责(jié) 深谙(àn) 驾驭(yù) C.杀戮(lù 匿名(nì) 矜持(jīn) 偌大(nuò) D.怜悯(mĭn) 聆听(lín) 邂逅(hòu) 惬意(qiè)
2.下列语句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今天我们班到郊外分组活动,你是参加义务劳动小组呢?还是参加社会调查小组?
B.“不对,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
C.程乃珊在“吾家有女初长成”这篇文章里,提到了她女儿爱读的《围城》、《洗澡》等
书。
D.她看上去只有三、四十岁,与她的实际年龄相去甚远,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合理运用统筹方法,就会事倍功半。
B.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C.父亲经常拿成功人士的例子对我进行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 D.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草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屋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防止类似的恶性事故不再发生,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
B.教育观念能否从根本上转变,是我们解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问题的重要保证。
C.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才使他打开了思路,掌握了解题方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D.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要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戏剧冲突紧张激烈,戏剧情节波澜起伏,成功塑造了夏洛克这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
B.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借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道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
C.《生命与和平相爱》一文层层深入,逐步升华,以小见大,突出了犹太人热爱生命,祈求和平,奋发图强的民族愿望。
D.英国作家比尔博姆的幽默小说《送行》层层铺垫,颇有喜剧意味,其实蕴含着的是作家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6.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从天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礁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1)如同病牛一般。
(2)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3)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4)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2)(1)(4)(3) B.(4)(2)(3)(1) C.(3)(4)(1)(2) D.(1)(2)(3)(4)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138分)
一、按要求答题:(4分)
7.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找出后改正在格字里。(4分)
(1)百无聊赖 (2)油光可见 (3)忍气吞声 (4)开天辟地 (5)成群集队
(6)中流诋柱 (7)溢于言表 (8)唯妙唯肖 (9)半身不遂 (10)百废待举
改 正



















8.默写填空。(15分)
(1)笔落惊风雨, 。
(2) ,多易必多难。
(3) ,秋天漠漠向昏黑。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
(5) , ,国恒亡。
(6)呼尔而与之, ; , 。
(7)                ,受上赏; ,受中赏; , ,受下赏。
(8)伤心秦汉经行处, 。
9.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回答问题。(4分)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有何作用?(2分)

(2)分析诗中李白的思想感情。(2分)


10.仿照下面的例句,以“家园”开头,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修辞手法相同。(4分)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
家园如 , ;
家园如 , 。
11.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综合能力。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并根据情境和要求答题。(5分) 某中学准备在初三年级学生中举行一次“三年来我最满意的作文”交流展示活动,要求参与者将自己在初中阶段写作的最满意的一篇作文当众朗诵展示。 (1)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80字)(3分)



(2)你班张强同学作文很好,但他性格内向,不好意思当众朗诵,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
说他参加这次活动。(30~50字)(2分)


12.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塑造了一个独特、多彩的长妈妈形象,简析长妈妈的人物形象。(3分)


13.专题《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的学习,让我们受益匪浅,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不符合这种思想和方法的现象?试列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3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代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通“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选自《孙子 军争》)
1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齐人三鼓( ) (2)再而衰( )
(3)无邀正正之旗( ) (4)勿击堂堂之陈( )
15.先秦的文章语言十分精练,(甲)文中曹刿的语言就有这样的特点。请根据上下文,用现代语言表述文中曹刿说的两个“可矣”各指什么。(2分)

16.在(乙)文中,作者通过排比句式提出了 、 、 、
的作战指导思想和办法。(2分)
17.有两个成语分别出自(甲)(乙)两段选文,写出这两个成语,并说说它们现在的意思与选文中的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是否完全相同。(3分)


18.(乙)文中提到“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在(甲)文中,曹刿有一句话也阐述了与之相似的观点,请写出此句话。(1分)

19.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这句话的理解。(3分)



(二)阅读《淡之美》一文,完成20~24题。(10分)
淡 之 美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从你跟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
如果浓妆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的遐想了。
其实,浓妆加上艳抹,这四个字本身,已经多少带有一丝贬义。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名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种样子的,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才是最美的西湖。
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光的无,作者在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惟恐不突出地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近谓“惜墨如金”者也。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有一种土耳其式的咖啡,煮在杯里,酽黑如漆,饮在口中,苦香无比,杯小如豆,只一口,能使饮者彻夜不眠,不觉东方之既白。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觉的怡悦,心胸的慰贴,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
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的积极。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为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的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
夫妻也好,儿女也好,亲戚、朋友也好,邻居、同事也好,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
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自然是够浓的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地淡了。不过,密如胶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不如像水一样地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怡洽些。
近莫乎夫妇,亲莫乎子女,其道理,也应该这样。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尤其落到头上,一旦要给自己画一张什么图画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其;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神经像淬火一般地经受极热与极冷的考验,难免要濒临崩溃边缘,疲于奔命的劳累争斗,保不准最后落一个身心俱弛的结果,活得也实在是不轻松啊!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jì)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禅,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淡字。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20.你如何理解第二段中“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你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一句中“纯净”的含义?(1分)

21.第八段中作者用中国画的淡与浓对比而谈,更能使读者领略淡的妙处,你能从我们学习过的诗文中也举出一个这样的句子吗?(1分)

22.文中说“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若是针对“淡之美”而言应该怎样表达呢?请你结合作者对淡味人生的理解用“可敬”、“可钦”、“可佩”、“可亲”四个词仿写一组句子。(2分)


23.作者以淡然处事的观点对待生活,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你针对文中的某一点,谈一谈你的理解。(3分)


24.作者寓情于理,用一个“淡”字贯穿全文,请你综合分析一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观念?(3分)


(三)阅读《唱给父亲的歌》一文,完成25~31题。(17分)
①第一次听乡村歌手唱《父亲》,我就被深深地打动。歌词很陌生,又没有字幕,但那凄婉深情的句子还是极为清晰地钻入耳鼓撼人心魄——
②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都说养儿能防老/男儿只有清歌一曲……
③歌手的嗓音听来有些沙哑,但用来歌唱父亲却恰到好处,配上这些很有洞穿力很有震撼力的语言,一下子就把人击中。一曲未了,许多人早已泪光盈盈。
④打小就知道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一类的故事。但这些故事都是感念母恩的。有一句歌谣很明白地道出个中原委:爹的恩情还好报,娘的恩情报不完。也许因为父爱是另一种形式,含蓄、深沉,有时不露声色了无痕迹,所以常常因我们的熟视无睹而被忽略。然后我们从含蓄中学会含蓄,从深沉中学会深沉。我常想,作为男人,应该更爱父亲才对。多少年来,我习惯了听母亲唠叨,听母亲倾诉,却极少与父亲交流。我不是不爱父亲,只是羞于表达。这恐怕是男人普遍的风格。我从小就不敢跟父亲说话,一直怕他,现在回家,做得最多的也就是无言地陪父亲喝酒。父亲说:人狂栽跟头,狗狂挨砖头。
⑤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其实什么都比我强,庄稼活犁耧锄耙没有能瞒他的,称得上真正的“庄户把式”。但“庄户把式”的儿子特别是作为长子的我,却什么都不会。父亲不让我学,只让我读书。直到如今,父亲依然不让我沾农活。一个“庄户把式”不让儿子学农活,除了深爱还能作何解释?这样一个简单问题,我却是20年以后才真正弄明白。对于父亲的苦心和全部的爱,我一直不懂,有时还跟父亲赌气,现在想来,真是不孝之子啊!
⑥父亲今年七十有四,身体一直很好。可现在已大不如从前,住过一次医院,明显见老。春节后回家,看见他苍老的面容和灰白的头发我的心就开始隐隐作痛。父亲的烟瘾大,咳得厉害,给他买条好烟,他舍不得吸,拿到小商店一比几以优换劣。父亲养了几十只羊,每日里便轮流与我七十有六的老母亲赶羊上山。山上风大石头多,我一次次劝他别养羊了,特别是冬天,老弱身躯已经顶不住磕绊和山上凛冽的寒风。他怎么也不听,就为了每年多收入两千块钱。我陪着他喝酒,想想我们兄弟姐妹都不在他跟前,寂寞的日子该有多长,心里不免歉疚。我想告诉他,二老双亲的健康长寿才是儿女最大的幸福,可我依然什么都没说。离开的时候,他站在老屋前送我,一脸慈祥和不舍,我说:“大,我走了。”父亲就摆摆手,我的眼泪不觉就流了出来。
⑦让我用什么作为报答,我的父亲?都说养儿能防老,我却连清歌一曲都没有呵!
⑧回到单位,心里总是没有着落,四处找《父亲》的歌词,终于在网上找到。打开音响,整个房间就充溢了歌唱父亲的天籁之音,我静静地听着,心灵感受到一种从来未有的净化和升华。 (选自《扬子晚报》张洪才/文 略有改动)
25.第③段中“一下子就把人击中。”的意思是 。(1分)

26.选文第④段中说“也许因为父爱是另一种形式”,那么父爱的形式是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7.第⑤段中父亲不让我学农活,只让我读书的原因是 ,我为什么觉得自己是“不孝之子”? 。(2分)
28.选文运用微小的一些生活片段来表现父亲的性格特征,将这些生活片段简洁地概括在下面横线上。(4分)


29.“父亲就摆摆手,我的眼泪不觉就流了出来。”“我”为什么会流泪?包含了“我”怎样的感情?(3分)


30.作者引用歌曲《父亲》有哪些作用?试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2分)
内容方面: 。
结构方面: 。
31.这是一篇表现浓浓父爱的文章,请结合学过的一些课文或自己的实际谈谈感受。(3分)


三、写作:(60分)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