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月考试卷

姜堰市二附中苏教版八年级上第四次检测性作业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姜堰市二附中苏教版八年级上第四次检测性作业ppt课件姜堰市二附中苏教版八年级上第四次检测性作业ppt课件姜堰市二附中苏教版八年级上第四次检测性作业ppt课件
姜堰市二附中 八年级第四次检测性作业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下面表格的相应空格中。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打颤(zhàn) 咀嚼(jué) 踉跄(liàng) 蜿蜒(wānyán)
B.捂住(wù) 胯下(kuà) 妥帖(tiē) 参差不齐(cī)
C.券门(xuàn) 募集(mù) 抽噎(yē) 蹒跚(mánshān)
D.蒙古(méng)蹑手蹑脚(niè)女红(gōng)幢顶(chuáng)
A
捂住(wǔ)
蒙古(měng)
蹒跚(pánshān)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 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C.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D.《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A
“秦山第二核电厂”前面加“——”,去掉引号。
冒号去掉。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中间的逗号改为顿号。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国乒坛健儿在四十三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
B.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C.老王虽说已经退休了,但他精力充沛,在许多事情上都显示出他是个年富力强的人。
D.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像力。
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不寒而栗:形容非常恐惧,不表示寒冷。
年富力强:指年轻人。
想入非非:可两用性成语,既可以形容想法大胆离奇,有褒义;又可喻指荒唐离奇、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是贬义语。句中用其褒义,正确。
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2分)
A.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峰顶。

 
 C. 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予严厉打击。

  
D. 马教授领导的科研组研制出能燃用各种劣质煤并具有节煤作用的劣质煤稳燃器,为节能作出了重大贡献。
“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不符合逻辑,可删去“不”。
将“不管”改为“尽管”。
用词不当,将“仿造”改为“制造”。
D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寡人反取病焉(辱) 俱病笃(病重) 潭西南而望(表顺接,不译)
B.何坐(犯罪) 子敬素好琴(弹琴) 心乐之(以……为乐)
C.为其来也(当) 因恸绝良久(因此) 以其境过清(因为)
D.齐之习辞者也(熟悉)佁然不动(愣住的样子)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
B
潭西南而望(表修饰,不译)
齐之习辞者也(熟练)
因恸绝良久(于是)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____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   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   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A
解答此题要多角度考虑,一是注意空间关系,二是保持叙述角度一致,三是保持句式协调。从叙事的时间看,“我”现在不在杭州,应用“那”来远指;从叙述角度看,叙述的对象是“钱塘江”,所以应以“钱塘江”为中心来描写景物;从句式协调角度看,应该与最后一句用相同的句式。由此看来A选项最恰当。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按要求答题
7、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然后按顺序改正在田字格里。(4分) 化天酒地 据理力争 如数奉还 融会贯通 碌碌无为 重峦叠障 鳞次栉比 端祥 缔听 一股脑儿 琐屑 无精打采
化天酒地 花 重峦叠障 嶂
端祥 详 缔听 谛
8、默写(10分) ①千里之堤, 。 ② ,霜叶红于二月花。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 。 ④ ,流水前波让后波。 ⑤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 ⑥《春望》中表现战乱中思念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信的迫切心情的句子是 , ⑦荡胸生曾云,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9、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补全漫画中“书籍”所说的话。(30字以内)(4分)
示例1:我才是你真正的朋友,我会给你智慧。 示例2:我是你知识的源泉,请让我滋润你精神的家园,带给你智慧的甘甜。(能写出书籍的积极作用即可)
观察漫画《再见,明年见》,回答问题:
观察漫画《富人第二代》,回答问题:
观察漫画《教育》,回答问题:
给我报5个高考能加分的班
10、2006年6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学校开展以“中国记忆”为主题的板报设计评选活动。你班尚未完成板报,请你为它做好文字编辑工作。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注:文化遗产蕴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追求与情感记忆。它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古文化遗址、古建筑、艺术品、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音乐等。 材料一:乐山大佛是峨眉风景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迄今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石刻佛像。 材料二:“夏之韵”诗文朗诵比赛于2006年6月6日在××中学落下帷幕。 材料三: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艺术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材料四:沈阳故宫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1)上面四则材料,不适合选入板报的是哪一则?请简要谈谈理由。(3分)  (2)板报的内容要求有一副对联,上联已给出,请对出下联,写在下面方格里。(书写要求规范、工整)(3分) 上联:游长城览神州风貌,下联: 。
材料二;材料二不属于文化遗产范围,与所办板报主题不符。
游故宫品华夏文明 。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首联描绘了一副边塞秋天的途径:“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这两句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案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答案2: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兄弟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案3: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4.“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抒写了是人内心的忧虑之情。这使我们想起了杜甫《春望》中的哪两句诗? , ”
答案4: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2-15题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善者,我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必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1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2分)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8分)
退而游焉 ( )

是吾师也 ( )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

岂不遽止 ( )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
“于之”,在这里。
代词,这。
以……为药。
立即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2-15题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善者,我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必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14、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其善者,我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②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15、从上文中我们得到哪些启发?(4分)
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实行它;他们认为坏的,我就改正它。
还不如开个小缺口,加以疏导。所以说不如让我听到并视之为良药
正确对待他人的意见
(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16—19题
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赵丽宏)
我说人的心灵是一棵树,你是不是觉得奇怪?
真的,心灵是一棵树,从你来到这个世界,从你走进茫茫人海,从你孩提时睁开蒙昧的眼睛那一刻开始,这棵树就已经悄悄地发芽、生根,悄悄地长出绿叶、伸展开枝丫,在你的心里形成一片只属于你自己绿荫。难道你不相信?
不知道,其实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无数次看见这样的花在自己身边开放。
当你在万籁俱寂的夜间突然听到一曲为你响起的美妙音乐……
当你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遇到一间为你开着门的小屋,屋里正燃烧着熊熊的炉火……
当你在十字路口徘徊,有人微笑着走过来给你善意的指引……
当你的身体因寒冷和孤寂而颤抖,一双温暖的手轻轻地向你伸来……
当你发现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用清澈的目光默默凝视着你……
我无法一一列举各种各样的“当你”——当你欢乐,当你迷茫,当你为世界的壮阔和奇丽发出惊奇的赞叹,当你被人间的真情深深地感动……
当你的灵魂和感情受到震撼,受到感动,不管这种震撼和感动如电闪雷鸣般强烈,还是像微风一样轻轻从你心头掠过……
每逢这样的时刻,便是你观赏到心灵之花向你怒放的时刻。每当这样的时刻,你的心灵之树也在悄悄发芽、长叶,在向辽阔的空间伸展自由的枝干。没有一个画家能用画笔描绘出这样的景象,没有一个诗人能用诗句表达出这样的过程。这是一个无声无形的过程,但是它所引起的变化,却悠悠长长、绵延不绝,改变着生命的历史,丰富着人生的色彩。
你相信吗?你的心灵一定会开一次花,一定的。也许是灿然的一大片,也许只是孤零零的一朵、也许是举世无双的奇葩,也许只是一朵毫不起眼的小花……你的心灵之花也许开得很长,常开不败;也许只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
谁也无法预报心灵之花开放的时辰,更无法向你描述它们怒放时的奇妙景象。但我可以告诉你,这样的花,每时每刻都在人间开放。有人在向世界奉献爱心的时刻,就是花开的时刻。
愿你的心灵悄悄地开花。
愿我们的世界成为一个心花怒放的世界。
选自《阅读世界》2007年第4期
16.阅读这篇散文,说说贯穿全文的是哪一句话?3分
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解析:本题考查了散文的线索,要结合散文的特点来考虑。)
17.第11段中加点的词语“心灵之花”和“心灵之树”分别有什么含义?4分
心灵之花:感受到人间真情和温馨
心灵之树:自己爱心的萌芽、壮大,并进而向他人奉献爱心。
(解析:本题考查了文章中特殊词语的含义,要综合全文考虑。)
18.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4分
爱满人心、爱满人间
(解析:作者的愿望在结尾的三个自然段已经清晰地表达了出来,要紧扣关键词“愿”和关键句“有人在向世界奉献爱心的时刻,就是花开的时刻。”来解答。这也是命题的目的:对考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19.这是一篇笔调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请你仿照示例,再从文中选择一组句子或一句话加以赏析。4分
示例:第12段,作者连用4个“也许”形成排比,生动地描述了“心灵之花”开放的奇妙景象,形象地告诉读者:“心灵之花”一定会开放。
如末尾两句,作者用祈使语气,表达了爱满人心、爱满人间的美好愿望,感情真挚,感染力强。
(解析:赏析句子,要结合修辞方法和名式等方面进行解答,并解答这样写的好处,要结合语境进行。)
(三)阅读《凤凰——草鞋下的故乡》一文,完成20-23题。(14分)
凤凰——草鞋下的故乡
①一见到凤凰,我就发觉自己对它爱得揪心
②凤凰是一座建在山谷的斜坡上的小城。在这喧哗的世界上,凤凰的宁静与美丽,脆弱无助得令人揪心。
③凤凰的小巷很多,幽远而神秘,我好像永远搞不清楚哪条小巷通向哪里。我听见了自己踏响小巷的石板路的声音,有点像啄木鸟的尖喙撞击树干的声音,竟是那样干净和清脆。我偶尔同路边的人说话,我的呼吸和我的说话声都是干净的。小巷的两侧多是木屋,大面积的木板占满了我的视线,我仿佛穿行于封闭的船舱里,岁月是其中最多的存贷。在满眼的木头颜色里,时间保留着原初的形貌,鲜嫩得像未被碰触、也从未渗漏的汁液。在偶尔敞开的花窗里,我看见女人站在朝水的一面漱口,姿态安详,如古老时间中的一幅插图。我从木板的缝隙间看到房屋外面河流的反光。寻一家老屋进去,靠水的一面,有斑驳的花窗,装饰着壮丽的河景,还有美人靠,迎水悬在半空,倚在上面,还真有点惊心。但是,如果看到江面上的水鸟,在观察者视线的下方悠闲地盘旋,心情便会顷刻间轻松下来。人们通常仰望飞鸟,一旦有一天看到鸟儿在眼睛的下方飞翔,感受会大不一样。
④我是循着河流的方向,浏览这座小城的。这就是我所选择的方式。我是都市的偷渡者,不是这里的居民,也没有过境的护照,但是我却能在两个迥异的世界上自如地跨越。我对历史的钟情使我获得了豁免权。我向小城的终点走去,心中带着一点悬念。小巷为我描述了这座古城的故事梗概,而每一间老屋里,都掩藏着无比丰富的细节。我看到了他们空洞的房间,用了几辈子的家具,样式至少是清代的,还有各种劳动工具。每一张苍老或者稚嫩的面孔,都令我怦然心动。快走不动的时候,我到了凤凰的尽头。没有了吊脚楼,只有青山,面对着河流。在这里我发现了沈从文的墓,像一个句号,在故事的结尾出现。
⑤走进凤凰的最好方式,便是脚踏草鞋。
⑥草鞋带着我进入凤凰最真实的部分。草鞋的年纪和凤凰的年纪一样大。草鞋很轻,拎起来没有分量,手里像什么都没有,草鞋那黄灿灿的颜色像是阳光下的幻影。穿在脚上,你就知道它的益处了。它能让你所有的辛劳都变成一种贴心的享受。
⑦过去我只在电影里见到过草鞋,它们丈量过许多革命者的心路历程。我丝毫没有想到,在凤凰这个地方,草鞋在日常生活中仍然被普遍地使用。早已脱去水分的草叶,通过某种编织程序, 重又获得了生命。绵软的草鞋,保持着双脚与大地的联系。
⑧我在街边的一家小店里买了一双草鞋,一元钱一双,十分便宜。草鞋在凤凰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因为乡野间到处是草丛,而编草鞋的手艺,几乎人人都会。对他们来说,草鞋是多么的平淡无奇,像绵延而来的每个寻常日子,谁也扔不掉。城里人仅仅因为皮鞋的款式过时就将皮鞋扔掉,而草鞋的款式却千百年不曾变过,它的骨骼像吊脚楼一样稳固。不管道路有多深远,穿上草鞋,心里就踏实。贫穷使他们充满诗意。贫穷像他们的歌唱一样淳真和朴素。贫穷是多么的美好。
⑨在凤凰,我时常看见穿草鞋的人,我注意到他们的双脚已被太阳晒成绛紫色,那干燥的草梗,从他们的脚趾间穿过,在他们的脚背上打着结实的结。穿着草鞋,即使漂泊,日子也仿佛结实、稳固了许多。
⑩密密麻麻的石子路在脚下延伸,像点点串串、读不懂的盲文。穿上草鞋,我的双足便机敏起来,瞬间具有了解密那些神秘文字的能力。几千年的岁月,在这座城里出现过的所有生者与死者,一下子都浮现出来,令小街拥挤不堪。历史就像幽灵,只有相信它们,它们才存在。我明白了现实中的凤凰,不过是显露于河面上的部分,它带着青蓝的反光,吸引我们的视线;而民众生活中最生动的部分,恰恰藏于幽深的水底。草鞋让我深入到凤凰最隐秘的角落去用眼睛用身体的每一部位去探索和证实它们。草鞋让我们深入到凤凰最隐秘的角落去,带着同样通红的脚板,和饱含水气的口音。它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住在吊脚楼里,日子久了,便把我们变成吊脚楼的一部分,而且是具有生命力、永不枯朽的那一部分。
(选自祝勇文化笔记《凤凰——草鞋下的故乡》,有删改)
20.作者为什么说“一见到凤凰,我就发觉自己对它爱得揪心”?(3分)
①宁静与美丽
②脆弱无助
③淳真和朴素。
(答出一条得1分,共3分。)
21.文章以“凤凰——草鞋下的故乡”为题,“草鞋”这一意象在文章中有其丰富的意蕴,主要指:

② (4分)
①凤凰悠久的历史
②凤凰淳朴的民风(人民、乡亲)。
(写出一条得2分,共4分。)
22.根据文章内容,请你概括出第④自然段中“两个迥异的世界”是指:

② (4分)
①凤凰
②都市
(写出一条得1分,共2分。)
23.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文题中称凤凰为“故乡”,而文中却说“我是都市的偷渡者,不是这里的居民”,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不矛盾(1分)。作者厌弃了都市的喧嚣(1分),把凤凰当作了情感的载体和精神上的家园(1分),用来倾诉自己心中的田野情愫(也可以答:对恬淡、淳真、朴素生活的向往,1分)。
四、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个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举荐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的缤纷而赞美的情是真诚的情,能为别人的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请以“为他人开一朵花”为题,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