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综合练习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综合练习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7

八年级语第一学期文期末复习学案--选词填空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09-10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学案
选词填空
班级:                   姓名:                  成绩:
1.填入下列句子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圣母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        ) ,却无一根柱子。
(2)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       ) 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3)著名作家叶文玲曾经满腔热诚地(         ) 中学生:“不管写长文章或短文章,都要从心里写,要从心里流出来。”
A.宽敞 敏感告诫     B.宽敞 敏锐 训诫
C.宽阔 敏锐告诫     D.宽阔 敏感 训诫
分析与解: “宽敞”和“宽阔”同有“大”之意,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宽敞”一般指室内的,“宽阔”多用于指室外的,如水面、草原等,根据句子情况,应选用“宽敞”;“敏锐”、“敏感”也是在相同中存在着区别,他们在搭配上存在着区别,如“敏锐”一般同“观察力”、“眼神”等搭配,而“敏感”一般同“神经”等词搭配;“告诫”和“训诫”两词同有劝诫之意,但是“训诫”一词还有“教训,训导”之意在内,结合三个词语的情况,故正选答案应是A。
2.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这场精彩的魔术表演,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     
②有的家长认为子女阅读课外文学名著、参加社会活动就是      ,这种观点失之偏颇。
  A.不言而喻   不学无术    B.不可思议   不务正业
  C.不可思议   不学无术    D.不言而喻   不务正业
5.[成语积累与运用辨析] B (①“不可思议”:形容对事物的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不言而喻”:不用说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用在这里与句意不符。②“不务正业”:指不从事正当的职业;也指不注重甚至丢下本职工作,而去搞其他无关的事情。“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本领。用在这里与句意不符。)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        宝藏。
②在这次为汶川大地震举行的各种赈灾活动中,人们点燃一支支贮满真情的蜡烛,_________受灾的人们渡过难关,走出灾难。
③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只要拥有希望,一切都将过去。
A. 寻找  祈求  尽管                         B. 寻求  乞求  尽管
C. 寻找  乞求  但是                         D. 寻求  祈求  但是
  3.D(寻求:寻找追求;寻找:找;根据语境应选择“寻求”。祈求:恳切地希望或请求;乞求:请求给予;根据语境应选择“祈求”。“但是”表示转折关系;“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根据语境应选择“但是”)
4. 选出下面语段空白处运用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摆手舞追忆的是土家族先民创业的艰辛,缅怀的是祖先的功绩,展示的是古往今来的生活场景,涵蕴的是人与社会、人与生活、人与自然的和谐。它使封闭的山寨            了,使沉寂的村落            了,使古老的土地            了,使天涯的距离            了……
  A.开明 喧哗 年青 比邻
  B.开通 喧闹 年少 拉近
  C.开放 喧嚣 年轻 咫尺
  D.开朗 喧嚷 青春 缩短
  (2008年湖北恩施州中考试题)
  答案:C
  透视:这是一道选择题,正确选项为C。此题主要考查考生积累、理解和运用反义词的能力,题点在运用上。试题材料选自课外一篇描写土家族摆手舞的文章。试题取材于恩施本土文化,三个干扰项与正确选项的同位词语又同属近义词。解答这道题,考生首先要读一遍试题材料,点燃对摆手舞的激情;其次是要熟悉选填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明确空白处词语与该句描写主体事物的词语构成反义词;第三是对四个选项的同位词语进行辨析,明确同位的四个词语为近义词;第四是采用排除法找到正确选项。
常见失误分析:
  5.根据语境,把括号中的备选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舞动的北京”是一方中国之印,            着一个有着13亿人口和56个民族的国家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誓言;“舞动的北京”是一幅中华民族的图腾,            着悠久的岁月与民族的荣耀;“舞动的北京”是一种现代中国的表情,            着华夏文明所独具的人文特质和优雅品格。(呈现、镌刻、承载)
  (2008年浙江嘉兴市中考试题)
  答案:镌刻 承载 呈现
  分析:这是一道选词填空题,主要考查考生正确搭配词语的能力。“中国印”是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试题要求考生将后面备选的三个词语分别填入语段空白处的横线上。正确答案为“镌刻、承载、呈现”。第一空考生容易错填为“承载”,因为这个词与“誓言”搭配有一定的模糊性;第二空考生容易错填为“呈现”,说“图腾”“呈现”“荣耀”,不仔细推敲也会认为有道理;第三空考生错填为“镌刻”,主要由一、二空错填引发。解误方略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正确提取句子的主干,注意词语的搭配。
 6.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你昏睡时,它呼唤你___________;你高傲时,它呼唤你___________;你莽撞时,它呼唤你___________;你跌倒时,它呼唤你___________。
  简析:这是一道很好的词语运用题,既考查了词语的运用,又进行了人文熏陶。那么如何完成这道题呢?是不是随意填一个词就可以呢?命题者巧妙地给考生提供了解题的钥匙,那就是前面已经提供了范例“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经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慵懒”与“勤奋”是反义词,也就是说下面我们对应地填入反义词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清醒;谦恭(谦虚、谦逊);谨慎(小心);站起(站立)。
  7.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正在逐步地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    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
A.终止  蜕化  难免      B.中止  退化  难免
C.中止  蜕化  不免      D.终止  退化  不免
简析:“终止”“中止”都有停止的意思,“中止”侧重中途停止,“终止”侧重结束、停止。句①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应选“终止”。“退化”意为“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指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句②说环境污染,羊绒品质由优变劣,应选“退化”。“难免”不容易避免,“不免”免不了,再次回到故乡,免不了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句③选“不免”。
答案:D。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 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②世界上生产维生素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   这一技术。
③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摹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   能力。
A.毕竟 沿用 鉴赏        B.毕竟 采用 鉴别
C.究竟 沿用 鉴别        D.究竟 采用 鉴赏
简析:①“毕竟”和“究竟”都是副词,都有“到底,说明事物的终究”的意思。但“毕竟”只用于非疑问句,表示强调或肯定语气;而“究竟”一般用于疑问句,表示追查或推求的语气。②“沿用”是指“继续使用(过去的方法、制度、法令等)”;“采用”是指“认为合适而加以使用”。本题中 “辉瑞”和“罗氏” 这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过去并未使用这一技术。 ③“鉴别”是指“辨别(真假好坏)”;“鉴赏”是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本题中“盲目地去摹仿”实际上就是不能“辨别好坏”。
答案:B。
9.依次填人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_________,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②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_____的义务。
③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______。
A.暴发 抚养 盈利     B.暴发 赡养 营利
C.爆发 赡养 盈利     D.爆发 抚养 营利
简析:(1)暴发,突然发财或突然发生,一般用于贬义,或山洪发生;爆发,多于通过外力激发而产生的,如火山、战争、力量、情绪等方面。(2)抚养,爱护并教养;“赡养”,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上和生活上进行帮助。根据语境,应选“赡养”。(3)盈利,获得利润;营利,谋求利润;这里说商业广告的目的是为了谋求利润的,应选“营利”。
答案:B。
10.依次填人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宣布从2004年开始将先后_________新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
②如果没有_____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又怎么能真正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
③父亲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在外国文学方面的造诣足以使专业人士______。
A.起用  体味  侧目     B.起用  体验  刮目
C.启用  体味  刮目     D.启用  体验  侧目
简析:“起用”和“启用”两词用法不同,所用范围也不一样。“起用”是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而“启用”是开始使用;“起用”只能用于人,而“启用”则适用范围较宽,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原句中是说“新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 “开始”用,自然应选用“启用”了。起用还有提拔使用的意思。“体味”是仔细体会,“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亲身经历。两词中有不同的语素“味”和 “验”,“味”有品味之意,从搭配对象来看,“酸甜苦辣”应搭配“体味”了。“侧目”的意思是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是贬义词。而“刮目”是说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是褒义词。本句是说父亲虽然不是出身于科班,但他在外国文学方面很有造诣,令专业人士怎样,自然是“刮目”相看了。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