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九 古诗四首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九 古诗四首

  • 格式:  PPT
  • 大小:  2.58M    24张
  • 时间:  2016-07

苏教版《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ppt课件5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苏教版《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ppt课件5苏教版《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ppt课件5
古诗四首
坚定的爱国心
钓鱼岛,我们的!
【诗人简介】
字子美,(712-770)。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圣”和“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唐 杜甫
春 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zān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以“国破”点明时间。“山河在”则是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感情,觉得它依然“在”。次句点明季节。诗人眼中的春城,草木繁密而又荒芜,可见人民离散无人政治。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欣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是听到悦耳的鸟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句承接“感时”句,“家书”句承接上“恨别”句。诗意上下贯通,自然流畅;感情波澜起伏,动人心魄。“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作此诗时,才四十多岁,却已满头白发。眼望京城的颓败景象,思念远在鄜(Fῡ)州乡村的妻小,郁结在心头的苦痛无法排解,只好以手搔头。这一抓搔,却更徒增发短衰老之叹。
【诗歌注释】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身在异乡音讯难得,家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流经成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杜牧(803-852)
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诗人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呢?下一句中“夜泊秦淮”四字作了回答。这四字不但为上一句的景色揭示时间、地点,而且照应了试题。“近酒家”三字,则为下文打开了道路。诗人若不是把船停泊在酒家附近,又怎么能听到从酒家传来的歌声。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乃亡国之音。说“商女”不知亡国之恨而唱亡国之音,表面上是斥责“商女”,实际上是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小结:
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对世道的愤慨。全诗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僵卧孤村:年老久病,无所作为。这位当年“提刀独立顾八荒”的抗金斗士,如今落到这种地步,实在令人同情。
不自哀:不为自己的处境哀愁。(引出下句)
轮台在今天的新疆境内,汉唐时曾在那里驻兵防守。到南宋时期,连中原地区都已经落入金人之手,诗人怎么竟会想到“为国戍轮台”呢?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风吹雨”三字照应了诗题,又引出了下文
“梦”字,点明诗人听着风雨声,渐渐睡着了,但脑海中又出现了当年骑马飞驰的场景。
这样的场景只能在梦中实现,又给烈士暮年增添的几分悲怆的色彩
这首诗以风雨为题,通过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显得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读来荡气回肠。
小结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安(今江西县名)人。 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封信国公。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 起一经:靠精通一种经书,通过考试做官。 零丁:孤苦。 丹心:红心。 汗青:史册。
艰苦的生活经历从读书做官开始,以微薄的兵力与元军苦战了四年。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里悲叹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得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
这首诗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显得慷慨悲壮,正气凛然。特别是最后两句,已经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节气的警句名言。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