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十一 背影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十一 背影

  • 格式:  PPT
  • 大小:  293K    14张
  • 时间:  2016-07

《背影》ppt课件28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背影》ppt课件28
背 影 朱自清
背 影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
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
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
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
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
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
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
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朱自清
前提测评
正音
交卸(xiè ) 奔丧(sāng) 橘子( jú )
晶莹(yīng) 迂腐(yú ) 琐屑(suǒxiè)
栅栏(zhà ) 差使(chāi) 照看行李(kān)
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我最不有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为什么说这句话是本文的文眼?
这一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内容核心,突出背景,使读者产生悬念;
“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
a:祖母死了
b: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文章开始部分交代这个背景的作用是什么?
点出事情起因,把背景置于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中,笼罩在哀伤的氛围之中,渲染悲凉气氛,为全文奠定一个感情基调。
文中共写了父亲几次背影,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开头设疑——点出背影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结尾思念——照应背影
作者写的父亲的这几次背影,其中最详细的是哪一个?如何描写的?为什么写这么详细?
“望父买橘”写的最详细
先外貌描写,再写动作,然后用特定镜头详细描写爬月台的动作。
因为这一个背影,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文中共写了“我”几次流泪,每次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1、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境惨淡,“我”悲伤流泪;
2、为父亲对儿子关心、体贴、爱护之情感动地流泪
3、怀念父亲,抒发情感,伤心地流泪
体会下列句子含义;
1、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父亲怕我伤心过度,而对我进行安慰,是父亲体贴劝慰儿子的表现,父亲的心情本来也很难过,却来劝慰我,体现了父亲关爱儿子的深情。
2、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的心目中高于一切,唯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3、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动。”
在百忙之中,在落魄之时,仍牵挂着儿子旅途中的饥渴,暂时离开,也不忘叮嘱儿子,不要走失,不要让别人拿走了行李。
4、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父亲惦念儿子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父亲走了几步回头,可见心里还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5、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聪明”在这里是反语,表现作者为当时没能体会父亲的一片深情的悔恨、自责的心里。
6、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是对父亲过铁道、爬月台买橘子的描写。先写外貌,再写动作,外貌描写突出父亲的悲凉,动作描写突出父亲的艰难,把父亲的关心、体贴的爱护之情含蓄地表现出来。
体会本文的中心:
父爱子,子爱父
课后练习一、
1、
先外貌描写,再动作描写,然后用特定镜头详细描写爬月台的动作。
2、
因为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由近及远;
为父爱感动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途艰难,又格外悲怜辛酸。
3、
父亲已到大去之期,想到父亲对自己的爱,所以泪光晶莹。
二、
1、

2、
思念父亲,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揭示全文内容核心,突出背影,设置悬念。
渲染悲凉气氛,为下文写背影交代背景。
四、
当时作者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双重打击使全家光景黯淡,大家心情都很难过。我是一个20刚出头的青年,情绪上更脆弱,更敏感,所以容易流泪,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