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总复习

必修1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必修1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必修1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必修1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必修1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必修1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必修1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必修1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必修1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必修1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必修1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

目 录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复习
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
第三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
章末回味一刻钟 地表形态的塑造
此考点常结合地貌景观图、地壳物质循环图,考查三大岩石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和地貌形成的过程。
[考情分析]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1.(2011·大纲全国卷节选)读下图,在岩石圈物质循
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  )
[考题印证]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岩石的相互转化,侧重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难度较小。
解析:该山体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最后形成沉积岩。
答案:C
(2010·北京高考)下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指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
3.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
次是 (  )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命题立意:本题组主要考查地表形态的判断和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析:第2题,①为山顶,②为鞍部,③、④为山脊,⑤为山谷,故选D。第3题,解题时要充分利用题中所给的解题信息,如题中已知花岗岩为侵入岩,所以其地质循环过程依次为“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故选C。
答案:2.D 3.C
此考点在高考中是常考点,常结合地质剖面图,考查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对地貌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情分析]
1.(2011·山东高考节选)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
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
[考题印证]
A.Ⅰ、Ⅱ B.Ⅲ、Ⅳ
C.Ⅰ、Ⅲ D.Ⅱ、Ⅳ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内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析: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图中Ⅰ、Ⅲ处为沉积岩,Ⅱ处是断层,Ⅳ处是岩浆岩。故Ⅱ、Ⅳ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D
2.(2011·广东高考)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
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难度较小。
解析:断层是岩层沿断层面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背斜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是岩层向下弯曲。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丙处岩层向下弯曲,则乙处为背斜,丙处为向斜;甲处岩层沿断层面有相对运动,故甲处为断层。
答案:B
3.(2011·江苏高考节选)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
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Ⅰ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Ⅱ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图Ⅰ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  )
A.向斜、背斜和断层   B.断层、向斜和背斜
C.背斜、向斜和断层 D.背斜、断层和向斜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难度较小。
解析:①处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②处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③处的岩层不连续且发生了明显的错位,为断层。
答案:C
4.(2010·安徽高考节选)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安市隋唐
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下图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  )
A.水平错断 B.褶皱凹陷
C.断裂陷落 D.水平张裂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断层形成的地貌,意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
解析:渭河平原的成因是地壳断裂下陷及河流的沉积作用而成。
答案:C
此考点在高考中常结合地貌景观图、区域图,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特别是流水和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考情分析]
1.(2012·北京高考)下图为“温带某景区导游图”。在
图示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中 (  )
[考题印证]
A.峡谷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
B.河流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
C.瀑布的落差受径流量控制
D.湖泊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的形成,意在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析:河流上游地区流速较快,河流的下切(下蚀)作用明显,易形成峡谷;该景区位于温带,图示区域最高海拔为2 038米,且河流发源地并不在最高山峰处,所以该地区河流应以雨水补给为主;瀑布的落差与陡崖的相对高度有关;火山口比周边地区的海拔要高,受火山口湖泊补给的河流向火山周边的低处流动,形成放射状水系,根据图中河流与湖泊的分布关系,可排除选项D。综上可知选项A正确。
答案:A
3.(2011·北京高考)下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
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图中 (  )
A.河流形成于距今2 300万年前
B.①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
C.②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
D.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发育及河流地貌的形成,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难度中等。
解析:据图可知,河流底部岩层的地质年龄小于2 300万年,故A项错误;①处为断层上升的岩块,上升应伴随着外力侵蚀,故①处经历了先沉积后侵蚀的过程,B项错误。②处缺失1.5至21百万年的地层,故该地层不连续,C项错误。
答案:D
(2010·山东高考)下图为“某地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4.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命题立意:本题组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意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析:第4题,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在海洋沉积环境下,形成石灰岩层;石灰岩层在地壳运动作用下,抬升形成陆地;地下石灰岩层遭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地下暗河;随着地壳进一步抬升,地下暗河被抬升到地表形成溶洞;在流水溶蚀、沉积作用下,溶洞内部形成石钟乳、石笋等。故D项正确。第4题,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环境:浅层石灰岩层,湿热的气候条件。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土层较薄,土壤贫瘠;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岩层破碎,地表水贫乏。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3.D 4.C
5.(2011·广东高考)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
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  )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上游来沙量减少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流水的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
解析: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使中上游水土保持作用增强而导致下游地区河流含沙量减小,淤积减弱,甚至对河道有冲刷作用,故D正确。流速下降、径流量减少、降水量减少都会使淤积加重,故A、B、C不正确。
答案:D
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纲下载
考纲解读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
外力因素。
1.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2.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3.应用: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
地貌的形成。
一、内力作用
1.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哪里?
答案:主要来自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
断裂带
海陆变迁
喷出地表
二、外力作用
1.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哪里?
答案: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
生物
崩解
和破碎
平缓
冰川
破坏
离开
侵蚀
流水
堆积
平缓
堆积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的分类:A是 ;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是 (或沉积岩)。
(2)地质作用:① ;② (或变质作用);③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④ 。
变质岩
岩浆岩
冷却凝固
外力作用
重熔再生
[动漫演示更形象 见课件光盘]
超链接
[温馨提示] 
(1)自岩浆始至岩浆终,且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其地质过程为冷却凝固。
(2)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其地质过程为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
(3)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其地质过程为重熔再生作用。
地壳运动的类型和三大类岩石
1.地壳运动的类型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运动方向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Flash动漫演示更形象]
超链接
[Flash动漫演示更形象]
超链接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对地形的影响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湾岸的变迁
相互关系
①相伴发生
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
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及用途
不同岩石由于形成过程、物质来源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类型
特点
常见
岩石
用途
岩浆岩
侵入岩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喷出岩
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构造
玄武岩
类型
特点
常见岩石
用途
沉积岩
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石灰岩、砂岩、页岩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变质岩
片理构造
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
[课件演示更形象 见配套光盘]
超链接
[例1] (2012·太原调研)塞拉比斯古庙遗址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岸,这座古庙早已倒塌,只剩下三根大理石柱子,每根石柱中间都有“百孔千疮”的一段,而它的上截和下截却保存得比较完整。读下图,完成(1)~(2)题。
(1)导致大理石柱在不同年代升降的原因是 (  )
A.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
B.地壳运动
C.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地面沉降
D.海浪的侵蚀作用
(2)从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海岸所受到地质作用及其对应的判断依据是 (  )
A.岩浆活动——火山灰覆盖
B.风力沉积——火山灰覆盖
C.海水的沉积作用——海生动物的钻孔
D.海水的侵蚀作用——海生动物的钻孔
[获取和解读信息]
————————
————————
———————————————————————————————
[答案] (1)B (2)A
主要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 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和滨海地区
[Flash动漫演示更形象]
超链接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等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海浪
侵蚀
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
基岩海岸地区(例:大连小平岛等)
外力
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沉积作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
沉积
风力
沉积
海浪堆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形成沙滩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温馨提示]
(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3)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4)沿海地区多海水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本知识点常结合某区域地貌图,考查地貌的成因或分析外力作用的大小。解答该类题的关键主要是掌握不同区域的地貌和某外力作用强弱的影响因素。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河口三角洲形成的原因从哪些方面分析?
答案:上游由于土质、植被、人为等原因造成的河流含沙量大小;入海口的地形、流速;海水顶托作用等。
2.平原按成因分类一般有哪几种?
答案:以河流冲积作用为主形成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洪积作用形成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出山口;断裂陷落和河流冲积形成的平原,如渭河平原;冰川堆积形成的平原等。
3.影响流水侵蚀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河流径流量、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形特征、植被覆盖程度等。如积雪融水量或降水强度大、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严重等会导致流水侵蚀作用大。
[例2] (2012·安徽高考)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
[解析]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及对地貌的影响和调动知识阐述地理事象的能力。从图例及注记可知,A地为断块山,B地为洪积—冲积平原;断块山是岩层受内力作用断裂,岩块相对上升形成的;B在相对较低区域,岩块下降,并受流水冲积作用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注意阐述其详细过程。
[答案] 断块山 洪积—冲积平原 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读图析图能力——多增分”系列之(六)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课件演示更直观 见配套光盘]
超链接
[图表特征概览]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示,常见图示有两种: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图甲)和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图乙)。其判读关键是在整个物质循环过程中,抓住四种物质: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四种作用力:上升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变质作用和重熔再生。对其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有图考图,对示意图进行某一环节的判断、分析;二是无图考图,如2010年北京文综第2题,考查“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形式多样,可以从箭头的指向和数量上来把握。判读关键: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图乙)。
[应用“五步法”读图]
[典例] 2010年11月24日,我国地质工作者首次深入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地壳上升运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2)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 (  )
A.① B.⑤
C.③ D.④
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
本题图示下方的图名明确指出这是一幅“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而且是关联图形式的循环示意图。其判读关键是把握方框内的各物质和箭头的指向和含义。
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
该示意图的突破口是右侧已经标示的“地幔”。由地幔指向的①应是岩浆。只有变质岩直接指向岩浆,因此⑥是变质岩。⑤、⑥相互转化,⑤应是沉积岩。其他②③④分别是侵入岩、喷出岩和沉积物。
第三步:联题目,抓关键
题目设置考查两个知识点: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及外力作用。从景观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该岩石有层理结构,是典型的沉积岩特征。岩石类型应对应示意图中的⑤。
第四步:析原理,找方法
在整个循环示意图中,岩浆来自地幔。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喷出地表的形成喷出岩,侵入地壳上部的为侵入岩。岩浆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沉积物,然后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沉积岩最突出的特征是有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高温重熔形成新的岩浆。
第五步:组答案,防失误
本题中的循环示意图较为复杂,超出了一般的四种物质的形式,因此在判读时一定要根据逻辑关系,确定各种物质的名称和在整个循环过程中的位置。在确定①是岩浆、⑥是变质岩后,②③均来自岩浆,且②可能直接形成变质岩,判断②是侵入岩;③要经过一系列作用形成沉积岩、岩浆岩,则③是喷出岩。而对于第(1)题的判定,要注意题干的提示信息“敦煌附近”,西北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作用。
答案:(1)B (2)B
下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三大类岩石。关于图中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e环节在海岸沙滩地区主要为侵蚀作用
B.g环节为变质作用
C.i、h、l三环节分别属于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
D.②③两种岩石可以直接相互转化
解析:根据图示可以看出,l是岩浆活动,③是喷出岩,e表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g为固结成岩,①为沉积岩,h为变质作用,②为变质岩,j为高温重熔, i表示地壳隆起运动。注意分析选择项的说法,e环节在海岸沙滩地区应主要为沉积作用,A项错误;g环节为固结成岩,B项错误;岩浆岩只能有岩浆形成,因此②③两种岩石不能直接相互转化,D项错误。
答案:C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分别代表火山活动的
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是 (  )
A.7,a         B.3,b
C.2,c D.1,d
解析:图中a为岩浆,火山喷发过程属于岩浆喷发,代号为3,形成岩浆岩b。故B正确。
答案:B
2.(2012·韶关二模)读“秦岭北坡陡峭的断崖示意图”,
形成秦岭北坡断崖的地质作用是 (  )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地壳水平运动 D.地壳垂直运动
解析:图中明显显示秦岭北侧出现了多个断层,是典型的断裂下陷作用形成的。
答案:D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大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3.科罗拉多大峡谷岩壁的岩石从成因来看多属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4.对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所起作用最大的外力作用是
(  )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海浪侵蚀
解析:第3题,从题干中所给信息“化石”可以判断其岩石属于沉积岩,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根据其相互转化的关系可以判断甲为岩浆,乙为沉积岩,丙为岩浆岩,丁为变质岩。第4题,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与科罗拉多河的流水侵蚀作用有关。
答案:3.B 4.B
二、综合题
5.(2013·吉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
材料2:“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
(1)说明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哪些?
(2)描述材料2中古沙洲的生消变化过程。
(3)近年来该地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试说明其
原因。
解析:第(1)题,河口冲积岛的形成受流水的堆积作用和海水的顶托作用。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古沙洲面积不断变大,最终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与北岸相连。第(3)题,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说明上流来沙减少,水土流失减轻。这与三峡工程的截留和上游植树造林有关。
答案:(1)流水堆积(沉积)作用;海水的顶托作用。
(2)河口地区由于落差小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导致大量泥沙堆积,出露水面形成沙洲;泥沙继续堆积,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古沙洲逐渐和大陆相连;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岸堆积速度快。
(3)中上游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少;三峡
水坝等水利工程截留部分泥沙。
课下作业见
课时跟踪检测
(十)
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
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
因素。
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
路分布的影响。
考纲下载
考纲解读
1.识记:地壳运动的形式及对
地貌的影响,火山的组成。
2.理解: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3.应用:运用地质构造和内力
作用解释某地貌的形成过程。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
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 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 。
挤压
波状弯曲
②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山岭


谷地



张裂
褶皱
[温馨提示]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2.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 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
压力和张力
断裂面
谷地或低地
山岭或高地
3.火山
(1)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而形成。
(2)火山:
①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 或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