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总复习

必修1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必修1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课件PPT必修1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课件PPT必修1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课件PPT必修1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课件PPT必修1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课件PPT
第五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复习课
2011高考导航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高考导航
命题热点
1.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问题,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异常变化,珠峰测量、南极科学考察等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
第13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依纲梳理夯基础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地理要素:包括
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 和 等。
大气、水、岩石、
生物、土壤、地形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依纲梳理夯基础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有机物
光合作用
物质
和能量交换
依纲梳理夯基础
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如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再如,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也不具备平衡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功能。
依纲梳理夯基础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表现: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 的演化。
(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 。
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
其他各个要素
协调
牵一发而动全身
统一的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
其他要素的改变
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依纲梳理夯基础
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命题过程中常考查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综合分析某一地区存在问题的原因,如我国“沙尘暴”的成因是由于地处农耕和草原交接地区,盲目开垦草原,破坏植被,地表沙化,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形成的。
依纲梳理夯基础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陆地自然带
(1)成因:因 、 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 类型,又对应与之统一的 和土壤类型。
(2)特点:具有一定 、呈 分布。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植被类型
气候
宽度
带状
依纲梳理夯基础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
太阳辐射
低纬和高纬
中纬度
水分变化
海拔高度
依纲梳理夯基础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带体现得特别显著
 低纬度地区洋面广阔,陆地面积相对较小,多数大陆内部距海不太远,水分差异较小;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气温低,蒸发量较小,即使是内陆地区,也不显得干燥,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也远不如中纬度沿海地区,海陆水分交换不太活跃,因而沿海与内
依纲梳理夯基础
陆地区水分差异较小。所以低纬度和高纬度经度地带性特征不明显。 中纬度地区,大陆宽阔,内陆距海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沿海与内地水分差异大,反映在植被上,从沿海向内陆,由森林逐渐过渡到草原再过渡到荒漠,动物、土壤等要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经度地带性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变化与其组成要素密切相关,利用整体性原理可分析各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发展变化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
高频考点巧突破
高频考点巧突破
高频考点巧突破
高频考点巧突破
高频考点巧突破
表解厄尔尼诺现象
学法指导
高频考点巧突破
1.(2009年高考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高频考点巧突破
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高频考点巧突破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高频考点巧突破
解析:本题以罗布泊水面变化为背景,考查地势特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第(1)问:地势与湖面面积(湖岸线进退)变化相关,结合图中湖岸线变化判断即可。第(2)问:首先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河流水量与三角洲之间的关系判断即可。第(3)问:从环境的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结合干旱区域特征综合分析。
高频考点巧突破
答案:(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高频考点巧突破
(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高频考点巧突破
高频考点巧突破
高频考点巧突破
高频考点巧突破
高频考点巧突破
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联系紧密,下面以北半球为例,对比分析如下:
学法指导
高频考点巧突破
高频考点巧突破
2. (2010年西安模拟)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洲自然带分布的理想模式图(见下图),以便更好地记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高频考点巧突破
(1)填出图中各自然带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图中各自然带,其气候类型在世界各大洲中独有的是________,其形成雨季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自然带名称相同,而其气候类型不同的数码是________;自然带名称不同,但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数码是_____。
高频考点巧突破
(4)没有画出的自然带是________,没有详细画出的自然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
(5)在影响自然带的因素中,画此图时没有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频考点巧突破
解析:依据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分析归纳。①为亚寒带针叶林带,②④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③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⑤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高频考点巧突破
答案:(1)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⑥ 夏季盛行从印度洋赤道附近吹来的西南季风,降水丰沛 (3)②④ ④⑤
(4)温带荒漠带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5)洋流、地形起伏、大气环流
高频考点巧突破
高频考点巧突破
高频考点巧突破
1.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中、低纬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
学法指导
高频考点巧突破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高频考点巧突破
高频考点巧突破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高频考点巧突破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判读:
①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几个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b.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c.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高频考点巧突破
②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b.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高频考点巧突破
2.雪线高度问题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高频考点巧突破
高频考点巧突破
3.(2010年合肥模拟)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下列各题。
高频考点巧突破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高频考点巧突破
(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
A.南坡为向阳坡
B.北坡为向阳坡
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
高频考点巧突破
(3)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则乙地可能是________(山脉)。
(4)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5)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高频考点巧突破
解析:根据山地基带类型确定其纬度,可知:
同一山脉不同坡向自然带不同,说明是热量、水分条件不同。乙地山脉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说明其位于亚热带。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有降水和气温。
高频考点巧突破
答案:(1)A (2)D (3)秦岭
(4)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甲地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故雪线低于南坡。
(5)丙地东坡为迎风坡,从海洋上来的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且东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东坡基带形成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形成稀树草原带。
热点探究显身手
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
热点探究显身手
热点探究显身手
热点探究显身手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
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
(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热点探究显身手
(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热点探究显身手
白令海峡是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相距最近处,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铁路同原有铁路连通,可以为两大陆提供一条便捷的陆上交通通道。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热点探究显身手
(1)从北京到洛杉矶铁路沿线,占绝对优势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 B.阔叶林
C.半荒漠 D.苔原
(2)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脉之间的绿洲属于(  )
A.垂直地带性现象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热点探究显身手
(3)包括两种气候类型的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热点探究显身手
解析:从北京到洛杉矶按照图中的路线,经过的自然景观主要是温带落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亚寒带针叶林。天山和昆仑山脉位于半干旱地区,该地绿洲是利用高山上的冰雪融水作灌溉水源形成的,属于非地带性规律。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包括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两种类型。
答案:(1)A (2)C (3)B
(2009年高考天津卷)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典例剖析求解法
典例剖析求解法
(1)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 D.物质沉积
(2)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
典例剖析求解法
【解析】 阅读三幅图时,要注意各图中的地理要素的变化,如:植被、生物、地形等要素。(1)观察三幅不同时期的湖泊示意图可以发现,湖泊中的沉积物质越来越多,湖泊中的水体逐渐被沉积物质替代,致使湖底抬升,湖泊逐渐消亡。(2)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个要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1)D (2)A
典例剖析求解法
【规律方法总结】 根据阅卷统计信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抓住湖泊消亡这一问题的实质,简单地将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原因归结为较为常见的全球气候变暖,从而误选“气候变干”这一选项。事实上,自然环境变化比较脆弱的地方主要是温度条件或水分条件较差的地方,如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原区。
典例剖析求解法
(2009年高考上海卷)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典例剖析求解法
典例剖析求解法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
(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___________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___________地。
典例剖析求解法
(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的地带性差异。
(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典例剖析求解法
【解析】 (1)甲地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海拔在四地中最高,最可能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丙地处在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
典例剖析求解法
(3)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地势起伏大,垂直地带性最明显;丙处于背风坡,降水少,为温带荒漠带;丁靠沿海,降水较多形成温带草原带;丁地到丙地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差异规律。
(4)由前面几题可知,甲乙丙丁四地的差异关键是安第斯山脉的影响和距海的远近。
典例剖析求解法
【答案】 (1)地中海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乙 丙
(3)乙 温带荒漠 温带草原 从沿海到内陆
(4)地形 海陆位置
典例剖析求解法
【规律方法总结】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判断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按地带性规律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