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总复习

高中地理必修1公开课《期末总复习资料》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高中地理必修1公开课《期末总复习资料》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地理必修1公开课《期末总复习资料》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地理必修1公开课《期末总复习资料》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地理必修1公开课《期末总复习资料》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地理必修1公开课《期末总复习资料》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地理必修1公开课《期末总复习资料》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地理必修1公开课《期末总复习资料》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地理必修1公开课《期末总复习资料》ppt课件免费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1总复习
1、宇宙:我们把人类目前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
一、认识宇宙
2、天体
自然天体
人造天体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是自然天体。
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是人造天体。
陨星、飞机、天空中的云、待发射的火箭等不是天体。
总星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统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统
地球
月球
3、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了天体系统。
地内行星
地外行星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4、八大行星
八大行星顺序:水晶球,火烧木变土,天海边。
小行星带位置:火烧木生成的灰尘。
八大行星的运行特征
(同向性)
1、从北极上空看,各行星都按逆时针绕日旋转
(近圆性)
(共面性)
2、运行的轨道都近似圆形
3、各行星的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
5、地球——特殊的行星
存在生命的原因
外部条件
自身的“金锁链条件”
稳定的太阳光照
安全的宇宙环境
适宜的温度
液态水
比较厚的大气层
哈雷卫星绕日公转的周期为76年。
日地距离适中
——质量体积适中
1、属于巨行星的是( )
A.水星 B.木星 C.地球 D.海王星
2、八大行星中,与地球毗邻的是( )
A.水星、 金星 B.火星、木星
C.水星、木星 D.金星、火星
3、“天上星星亮晶晶,数来数去数不清。”这个民谣所说的星星基本上是( )
A.行星 B.恒星 C.彗星 D.流星
B
D
B
4、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可以到达火星表面,这表明人类的探测器已经能够离开(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5、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
A.地球既能自转又能绕着太阳公转
B.地球的质量体积与其他行星很大不同
C.地球上有大气
D.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命
A
D
6、下列有关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太阳光照条件比较稳定
B.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同
C.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D.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
C
6、太阳:
① 太阳像一个巨大炽热
的气球。

主要成分:氢和氦

表面温度:6000K
②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
a、直接提供光、热,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煤、石油)
b、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
③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光球层:黑子

色球层:耀斑

日冕层:太阳风
——太阳活动高峰年,地球上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加;对农作物收成的影响,体现对气候的影响。
——对电离层的影响(磁暴、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
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
1.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 )
A.1000000千米 B.384400千米
C.94605亿千米 D.1.5亿千米
D
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
A.黑子 B.黑子和日珥
C.耀斑和太阳风 D.太阳风和日珥

A
1、描述地球形状、大小常用数据
极半径:
赤道半径:
平均半径:
赤道周长:
6357千米
6378千米
地球形状:
地球并非正圆球,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6371千米
4万千米
二、地球
①划分依据——地震波
2、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较 快
较 慢
固体、液体、气体
固体
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
纵波使人上下颠簸,横波使人左右摇晃。
33
2900
速度{千米/秒)
②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莫霍面
古登保面
地壳
地幔
地核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岩石圈
110
5100
900
岩石圈
=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外核
内核
上地幔
下地幔
33
2900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铁、镍),可能是地磁产生的主要原因。
③地球内部圈层概况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洋壳
陆壳
组成:含铁、镁的硅酸盐类,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之一
平均17
软流层
6370
900
5150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固态)②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平均厚17千米③大陆地壳(上层:硅铝层,下层:硅镁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岩石圈
水圈
生物圈
3、地球的外部圈层
从赤道侧视:自西向东
从北极俯视:逆时针方向
从南极俯视:顺时针方向
1、方向
图1
图2
图3
(一)地球的自转
三、地球的运动
E1
E2
E3
恒星
太阳
地球轨道
太阳日:24h
地球共转过360度59分
昼夜交替的周期
23h56m4s
2、周期
3、自转速度
线速度:
角速度:
O
ω
V

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二)地球公转
2、方向: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从北极俯视:逆时针
从南极俯视:顺时针
公转方向规律
从北极俯视

“逆时针”
太阳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
3、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真正周期)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4、速度
近日点
(1月初)
远日点
(7月初)
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
近日点
(1月初)
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
远日点时公转速度较慢
远日点
(7月初)
L1>L2
V1>V2
L2
L1
3、速度
1月初
7月初


角速度: 平均角速度为59’/d;
线速度:平均速度为30km/s
自西向东
( 北逆南顺 )
一个恒星年,约365天6时9分
近日点(1月初)附近较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较慢
自西向东
( 北逆南顺 )
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各点相等均为15°/h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为0
一个恒星日,约23时56分4秒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
旋转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1、一同学在8日20时把天文望远镜对准织女星时,望远镜保持位置不变,那么它下次对准织女星的时间是( )
A.9日20时 B.9日20时3分56秒
C.9日19时56分4秒 D.9日19时3分56秒
C
2、下列各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A.元旦 B.教师节 C.建军节 D.儿童节
A
3、读图回答
(1)此图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2)A.B.C.D四点的角速度大小比较是

(3) A.B.C.D四点的线速度大小比较是
北半球
1、导致昼夜更替
昼夜现象
昼夜更替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
也不透明的球体。
地球自转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只有公转而不自转时:
有昼夜交替,周期为一年。
扩展
1、定义: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N
S
太阳光
夜半球
昼半球
地球自转的方向上
晨线:黑夜 白天
昏线:白天 黑夜
晨昏线(圈)
判断下图中的晨线和昏线
A
B
C
AB是晨线
AC是昏线
S
S
N
2、特点: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且永远平分赤道。
2、使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移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产生偏移。
偏移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上不偏移
南(男)左北(女)右
赤道
(右手)
(左手)
N
判断下列南半球的水平气流的运动轨迹
运动方向
运动轨迹
A
B
C
D
B
练习:在赤道上,沿20°W向南发射一颗炮弹,这颗炮弹将落在( )上.
A.南半球 B.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A C
0 °
180 °
90 °W
N
规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增大,西经减少。
补充
20°W
160°E
160°E
20°W和160°E的经线圈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西半球
东半球
120°E
太阳光
晨线
12:00
24:00
00:00
6:00
3、地方时
①含义:在当下由于经度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时刻。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②特征
a、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经度差 时间差
15°

1小时
4分钟
③计算: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度)
注:“东加西减”
b、东早西晚(同一纬度)
东边地点的时间值大。
经度差的计算及东西方向的判别——地球俯视图、劣弧法
1500E
300E
1500W
600W
补充
判断下图中的A、B、C、D点所在经线的时间
A:6点
B:12点
C:18点
D:0点
(24点)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6点,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④地方时与晨昏线
判断下图中的A、B和C点所在经线的时间
8点
2点
C
4、时区和区时
(1)时区:
西时区
东时区
中时区
(2)区时
各个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
同一时区内,区时相同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3)区时的换算(过中时区)
时区数=已知经度÷15°
(余数<7.5,商即为时区数;余数>7.5,时区数为商+1)一般,西经为西时区,东经为东时区.
中央经线的经度=时区数* 15°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已知地的时区数-所求地的时区数)
(注:东时区用正号“+”,西时区用负号“-”)
当北京时间为9月30日12时,则纽约(74° W)的区时是?
纽约的时区数:74/15=4余14,属于西五区.
北京为东八区
纽约的区时=12时—[8- ( -5)]
=12时—13
=—1时
纽约的区时为9月29日23时
当东十二区为12时,西十二区的区时是?
昨天12时
东十二区 西十二区
相同
日期减一天
日期加一天
2008年
1月1日9时20分
2007年
12月31日9时20分
日期
变更
5、国际日期变更线
172.5 ° E
172.5 ° W
①定义:地球上两个日期——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6、日界线
②类型
“国际日期变更线”,即180°经线
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即0时经线
图1-18中的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回答:
(1)NA的经度为___________;NB的经度为___________;
(2)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60° E
180°
4
22
3.22
3.21
180°
0时
两条日界线重合时地球上日期会怎样?两条日界线相对时又怎样?
1、当北京时间为5月1日6点时,全球以哪两条经线为界,分属两个日期:( )
A、30˚E,180 ˚ B、20 ˚W,160 ˚E
C、120 ˚ E,120 ˚W D、22.5 ˚E,180 ˚
2、当北京时间6月22日早晨8:30的时候,全球未进入6月22日的范围( )
A、多于一半 B、少于一半
C、恰好一半 D、没有
A
B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
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
1.甲地的时间为( )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
2.甲地的时间为( )
A.15时 B. 9时
C. 3时 D 12时
3.北京为( )
A.6日8时 B.7日8时
C.6日20时 D.7日20时
B
C
B
1.如右图中所示,地球从甲处经乙、丙、丁回到甲公转一周(甲、乙、丙、丁之间等距)四段之间用时最少的是( )
A、丁-甲段 B、甲-乙段
C、乙-丙段 D、丙-丁段
A
2.下列不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自然现象是( )
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生物钟”现象
C、长江右岸较左岸冲刷显著 D、昼夜现象
D
3.汕头市六都中学今年的某位高三毕业生九月份要从汕头坐火车到广州大学城报到(如右图),火车对铁轨的磨损程度较重的是( )
A、东侧
B、西侧
C、北侧
D、南侧
C
4.下列四图中,画法正确的是( )
C
D
7月
7.圣诞节(12月25日)纽约当地时间上午9:00,小强远在纽约(西五区)的姑姑乘坐从纽约飞往上海(东八区)的飞机回家探亲,飞机飞行时间约17小时。小强应在什么时间到机场迎接姑姑最合适(  )
A、25日15:00 B、25日13:00
C、26日15:00 D、26日19:00
C
8.一艘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船只,从12月30日12时(区时),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不可能是( )
A、12月29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2时5分
C、12月30日11时5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C
9.东时区的范围是(  )
A、0°经线往东至180°经线 
B、西经20°经线往东至160°经线
C、西经7.5°往西至180°经线 
D、东经7.5°往东至180°经线
D
10.关于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侧的日期比西侧的日期晚一天
B、东侧是东经度,西侧是西经度
C、东侧的钟点比西侧的钟点晚1小时
D、东侧是东十二区,西侧是西十二区
A
减一天
加一天
西
12区

12区
西侧
东侧
180°
国际日期变更线
172.5°E
172.5°W
6日8点
5日8点
11.某一地点,以北是高纬度,以南是中纬度,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该点位于( )
A. 经度1800,北极圈 B. 经度1800,北纬600 C. 东经1600,北极圈 D. 东经1600,北纬600

D
12.当伦敦地方时为中午12:00时,区时为20:00
的城市是( )
A、悉尼(1500E附近)
B、上海(1200E附近)
C、洛杉矶(1200W附近)
D、阿克拉(00经线附近)
B
读“地球自转速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某点A自转到点G 需要的时间是 ____小时。
2.如点A的经度是170°E,则点G的经度是______。
3.将图中A、B、C、D、G五点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按4.从快到慢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5.其中A点的自转线速度是D点的______倍。
6.如点A为116°E,当地时间为8:00,
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
3
1450W
A=G>B=C>D
2
11:16
11:00
黄赤交角
地轴、黄道面夹角:66.50
黄赤交角: 23.50
+
900
地轴、赤道面夹角:90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黄赤交角
地轴
公转平面
2、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①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南、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所能 达到最南最北的位置。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P
②太阳直射点:即阳光垂直照射一地地平线的点,直射点在直射光线与地心的连线上。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23.5ºN

23.5ºS
6月22日
3月21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
③规律:
夏至日
6.22前后
秋分日
9.23前后
冬至日
12.22前后
春分日
3.21前后
7月初
远日点
1月初
近日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分布规律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春秋分
N
S
N
S
夏至
N
S
N
S
冬至
N
S
N
S
5、四季的更替
①天文四季: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
划分依据:
中纬地区的四季变化较明显,而低纬地区长夏无冬,高纬地区长冬无夏。
原因:
黄赤交角
中国: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四季。
欧美: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划分四季。
②气候四季(北温带国家)
春季:3、4、5
夏季:6、7、8
秋季:9、10、11
冬季:12、1、2
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 !
相反
1月,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热带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有直射阳光
无极昼极夜无直射
无极昼极夜无直射
有极昼极夜

有极昼极夜
6、五带的划分
①依据:有无直射或极昼、极夜现象
②界线:回归线和极圈
若黄赤交角发生变化,则五带的 范围有何变化?
扩大
扩大
扩大
缩小
缩小
缩小
黄赤交角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 =90°-极圈的度数
2.我国科学考察船6月份在赤道附近考察,有一天正午船上听到上海广播电台广播9点钟,此时船位于( )
A. 165°E附近 B. 150°E附近
C. 90°E附近 D. 75°E附近
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和l6:40,据此回答3~4题。
3. 该地的经度约为 ( )
A. 120°E B. 125°E
C. 115°E D. 110°E

4. 该日可能在 ( )
A.11月 B. 9月
C. 7月 D. 5月
A
B
A
5.读太阳直射点移动图,判断哪一项是正确答案 ( )
A.太原市的昼在a段渐长,①、④最长
B.好望角的夜在b、c渐长,①、④最长
C.北半球的极昼在a段缩小,d段扩大
D.南半球在a、b段昼长夜短
C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
6.在下图所示的4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6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
A.8 日 14时 B.9日2时
C.9 日 20时 D.8 日 8时
B
D
(一)、晨昏线图类型
B
C
判断下图中的晨线和昏线。
AB是晨线
AC是昏线
A
昏线
晨线
昏线
3、与经线圈的关系重合或者有夹角α
α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相等,介于
0°~23°26′。
α+θ=90 β+θ=90 α=β
4、与纬线垂直相交或相切。
相切的纬线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5、极昼极夜最低纬度
=90°-直射点纬度 =90°-α
夏至日侧视图
A
B
A
A为太阳直射点
A
B
E
S
N
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极昼(夜)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º
B
23º26´N
66º34´N
66º34´S
(三)、晨昏线的应用
1、判定季节(节气)
A、晨昏线过南北极点---二分日
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二至日
A
B
C
D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
赤道上黑夜的中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时
赤道上白昼的中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正午12时
2、判定地方时
3、确定直射点位置
A、经线: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直射经线(地方时为12点)
B、纬线:纬度=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
=90°-相切纬线圈的度数(出现极昼极夜最低纬度)
(注意:南北半球,直射点在极昼出现的半球)
4、判定日出日落时刻与昼夜长短
同纬线上两点,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昼夜长短也相同。
A、日出时间=晨线与纬线圈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
=12-昼长/2
B、日落时间=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
=12+昼长/2
C、昼长=昼弧/15°(小时)=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日落-12)×2 =(12-日出) ×2
D、纬度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相反
  例如:30°N昼长=30°S夜长
b、冬半年
昼短于夜,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
日出的地方时>6点,日落的地方时<18点
c、春、秋分:全球昼夜等长
日出的地方时为6点
日落的地方时为18点
(注:6点、18点为地方时)
4、判定日出日落时刻与昼夜长短 (以北半球为例)
1、确定房屋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在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在北方,房屋朝北。
赤道半年正午太阳在南方,半年在北方。
三、太阳高度的应用
2.确定影子朝向。日影方向总是背向太阳。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距离法。靠近则变大,远离则变小。
A
30°N
10°N
C
B
①. 10°N 在春分日~夏至日的H如何变化?
②.夏至日,A、B、C三地H的大小顺序?
右图为我国某地朝南窗户二分二至日正午阳光入射图,
当阳光如③所示射人窗户时:
A、北京昼长夜短
B、北极圈出现极昼
C、北京昼短夜长
D、南极圈出现极夜
H3
H2
H1
C
4.判断日影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越长。
5.计算楼距。一般,纬度低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大。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
某地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高相等,据此完成:

⑴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

A.23º26′ B.66º34′ C.90º D.45º

⑵该地的纬度是------------------------------( )

① 23º26′N ② 21º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