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 七颗钻石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 17 七颗钻石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8

《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陈丽萍
今天我教学的《七颗钻石》这篇课文对我来说可谓喜忧参半:
  一、喜的是 :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这篇童话与“大熊星座”有关,我首先广泛让学生收集有星星或星座的故事和资料等,学生积极参与,从各种渠道收集到资料。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也是我们教学的起点。我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上课时来了个资料共享。这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经验结合起来并最终内化为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认为教师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实质上是要丰富发展学生的经验。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学生对星星或自己星座故事的兴趣,导入时说:“你知道有关一些星星的秘密或者故事吗?”学生积极举手,跃跃欲试,赢得个开门红!接着我(出示大熊星座的投影片)说: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闪闪发光,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七星。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七颗晶亮的,玲珑剔透的星星是怎样来的吗?这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有挑战性,让许多同学能成功,这是开发学生的兴趣“资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使学生乐有所获,老师便要善于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激励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忧的是:不能降低教师姿态,课堂上没能造出“高潮”。
  这篇童话的重点在于感悟爱心的伟大,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在探究 “你觉得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这一话题时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出现认为“爱母亲不算什么?爱陌生人才是真正的爱!”、“不能把水给小狗喝!应该先给人喝!”、“关爱人,也要关爱动物”等等观点。学生纷纷发表各自看法,而我怕时间不够匆忙作了总结:(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爱周围的人,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然后板书(让世界充满爱)过度到下一教学环节“大胆想象”。 
  相信这里的原因很复杂。据我十分有限的课堂阅历看来,教师的教学姿势应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前的课堂里,教师似乎无所不知,授课成了呈显才学的机会,是居高临下式的;现在学生主体以后,许多教师便煞费苦心地将课堂设计成娱乐板块,自己成为节目主持人,还是那种“快乐大本营”式的。
  而我这堂课在此的表现无疑就是一‘主持人’的形象, 我深深感受到 :教师要作为一个真正的“学习者”身份出现在课堂上,面对文本,他必须有一种“初读”时的新鲜感。只有这样,他才能容许学生的阅读活动作为一种“真实的阅读”来发生,而不是教学程序的一个点缀。教师只有是“学习者”、“初读者”,才会遭遇真问题,在问题面前发愁伤脑筋,和学生一起去探究,去完成一次真实的探究。
  试想如若我与学生一起去完成这一真实的探究,我们不难发现《七颗钻石》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也不难发现作者不仅仅在倡导孩子们要有爱心,更是在教会他们怎样去爱。那种爱自己亲人的人伦之爱,说实在的更是出于一种天性,一种本能。记得一位名人说过:爱自己的孩子,那是连母鸡也会的事情,说的可能也就是这个意思。有点文学史知识的人也会知道“托尔斯泰主义”这个说法,他倡导人类要去爱自己的敌人,文中爱小狗的事情正是表达了这层意思。当然他还要大家要有一种仁爱之心,要爱所有的人,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泛爱主义者。另外,作者在文末让跳出的七颗钻石变成北斗七星,意图也很明显,那是他在启示人们爱的方向,要大家怎样走出一条正确的爱之路。 这样的一翻探究定会掀起课堂的“高潮”。
  总之,在教学中只有真正做到与学生“同甘共苦”,才会有意外的收获。

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