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1《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1《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1《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1《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
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
说一说皇帝愁什么?该诗歌反映了哪些矛盾?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阅读教材,简述从汉至元怎样削弱地方权力、强化中央集权?
1、两汉:
中 央 集 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1)汉初,郡县、封国并存。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阅读教材,简述从汉至元怎样削弱地方权力、强化中央集权?
1、两汉:
2、唐朝:
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
(1)初期,郡县、封国并存。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节度使势力在安史之乱后发展为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阅读教材,简述从汉至元怎样削弱地方权力、强化中央集权?
3、北宋:
(1)军事上: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2)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3)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部分由中央掌控。
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
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
知识延伸
利:
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弊:
①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
②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
③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
④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积贫积弱。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阅读教材,简述从汉至元怎样削弱地方权力、强化中央集权?
4.元朝:
(1)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2)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元 代 的 行 省
河北
山东
山西
宣政院直辖地
中书省直辖地
二、君主专制的 演进
阅读教材,从汉至元各朝代是如何解决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的?
汉朝:
魏晋:
隋唐:
宋朝:
元朝:
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决策权、兵权、政权、财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重用皇帝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中(内)朝
逐渐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三省体制
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强化皇权)
1.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2、特点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
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3、影响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二、君主专制的 演进
阅读教材,从汉至元各朝代是如何解决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的?
汉朝:
魏晋:
隋唐:
宋朝:
元朝:
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分割相权、强化皇权)
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决策权、兵权、政权、财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重用皇帝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中朝
逐渐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三省体制
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强化皇权)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
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上承天子,下总百官
2、说一说实行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有哪些影响?
3、隋唐时期为什么实行科举制?科举制是怎样演变发展?有何影响?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1、阅读教材简述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变化过程?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孝、廉
依靠门第,不注重才能
科举制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科举考试
才 能
2、说一说实行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有哪些影响?

3、隋唐时期为什么实行科举制?科举制是怎样演变发展?有何影响?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和被荐举人容易形成小集团
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学;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隋朝统一后,由于世家大族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原因:
演变:

影响: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1905年废除
①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本课测评
 
从汉至元,皇权不断加强,请用宰相职能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提示:
①汉武帝重用宠信的近臣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政,使决策国家政务的实权逐渐由相府向宫廷转移,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②隋唐创立三省六部制,唐时三省长官相互制衡,集体行使相权。这样,就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③北宋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使(掌军权)、三司使(掌财权)分割宰相(中书门下长官)权力,使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④元朝设中书省总揽政务,其长官中书令实为宰相,元朝后期相权大增,有时甚至威胁皇权。
问题探究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走进高考
1.(2010·福建文综14)《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1.B 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BC均是正确的。B选项转换换了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
2.(2010·海南单科4)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
2.B 考查学生对封建专制制度核心与本质的理解,相权分散,相互牵制,强化了君主集权,分割宰相权力目的是君权的强化,君主专制是封建政治制度的核心。
3.(2010·江苏单科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3.A 此题考查的是对元朝中央机关的理解。根据材料中的提示土番,时间是元朝,而且跟佛教有关,应该理解为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宣政院,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
4.(2010·江苏单科1)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4.B 此题考查的是对汉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汉朝由于刘邦采用郡国并行制度,结果引发后来的七国之乱,这都是因为封国制激化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项。
5.(2010·广东文综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5.D 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A君权“不受制约”提法错误;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B排除;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向皇帝负责,C项也不对。
6.(2010·浙江文综16)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6.C A指的是九品中正制,人才由有名望的推荐官荐举。B是在明清时期。D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唐朝科举制的含义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故正确答案为C项。
7.(2010·全国Ⅱ卷文综14)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7.B 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就没丧失过独尊地位,排除A;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故C项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不符合史实;唐朝人喜欢南朝文化太过牵强,应排除。唐太宗时期,实行进士科考诗文策论,符合题意。
8.(2010·江苏单科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8.C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是注重门第高低,而不看中才能,所以应排除A 、 B和D。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9.(2010·北京文综12)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9.C 此题考查的是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所以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应该是在汉朝,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10.(2010·山东文综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10.C 宋朝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权,枢密院掌管军事,而三司使掌管财权。通过这项制度,将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A项宰相的权力是缩小了,一分为三;B项是指清朝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D项材料不涉及地方。
11.(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 .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 传统的宗族观念
解析:A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在之后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显。
12.(2009年江苏历史2)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解析:C 唐朝时期的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故C项正确。
13.(2009年海南历史6)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解析:B 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14.(2009年浙江文综14)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解析:B 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三级,与题干图片相符合。另外,由图片中的“通判”也可得出正确答案。
15.(2009年上海单科5)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D 军功爵制盛行于战国秦朝,察举制盛行于两汉;九品中正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到明清盛行科举制。
16.(2008年江苏单科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解析:A 唐太宗的话的意思是发挥宰相和诸位大臣的聪明才智,全盘考虑,以防止决策的失误。因此应选A项。
17.(2008年上海单科A7)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 )
A.西汉 B.隋朝 C.宋朝 D.清朝
解析:C 为了解决从唐朝从安史之乱后就形成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北宋建立后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收精兵,制钱谷,设通判,用重文轻武的方式,解决大将拥兵自重的局面。
18.(2008年山东文综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解析:B 唐朝中央官制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隶属于尚书省。三省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19. (2007年广东文科基础20)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解析:A 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势力属于地方割据势力,威胁的是中央集权,故宋代收藩镇之权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