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19.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高中必修1历史《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高中必修1历史《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必修1历史《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必修1历史《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ppt课件免费下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课标要求: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23年后
46年后
1848
1871
1917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材料一 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第九集“风云新途”解说词
  材料二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
  请思考: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如何才能成功?
马恩:社会主义革命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前提下在全世界同时发生。
普列汉诺夫:俄国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
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资本主义链条薄弱环节,一国首先发生。
一、背景
1、客观条件
(1)19世纪60年代农奴制改革的推动,20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物质基础)
(2)沙皇专制和农奴制残余使俄国社会矛盾尖锐,成为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节。
(3)“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直接原因)
2、主观条件
20世纪初,俄国成立了以列宁为核心的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帝国主义之间

垄断资本主义与无产阶级

人民大众与沙皇专制统治

大俄罗斯民族与少数民族

沙俄与殖民地半殖民地
材料三 全俄罗斯皇帝是专制的、无限的君主。……未经沙皇亲笔签署,任何法律均无效。
——摘编自1892年《国家根本法》
  材料四 1906年通过的《俄罗斯帝国基本法》规定:最高专制政权属于全俄皇帝,沙皇和以前一样总揽行政、军事和对外政策大权及批准法律之权。
  请思考:材料三、四说明了什么问题?
1916年底,前线俄军尚有20多万士兵连步枪都没有,只能几个人合用一枝。
1917年春,全国男性劳动力中已有近一半被强征入伍,使得农田荒芜、交通不畅,造成粮食供应紧张,首都彼得格勒的存粮只够维持一个月。沙皇政府在战场上频吃败仗,在国内危机四伏。
这是1914年俄国对德宣战后不久出现的一张海报,上写:“帮助战争中的受害者”。据……画家利奥尼·帕斯捷尔纳克的回忆:“许多人围在海报的面前,一些老年的妇女在哭泣。”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年第10期封面
  请结合课本P.147的内容,思考:俄国人为什么关注这张海报,又是为何而哭泣?
一、背景
1、客观条件
(1)19世纪60年代农奴制改革的推动,20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物质基础)
(2)沙皇专制和农奴制残余使俄国社会矛盾尖锐,成为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节。
(3)“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直接原因)
2、主观条件
20世纪初,俄国成立了以列宁为核心的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二、经过
1、二月革命——倒沙皇
参加者:
性质:
结果:
二、经过
1、二月革命——倒沙皇
参加者: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两个政权并存
工兵代表苏维埃(建立武装)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合法全国政权、掌握实权)
《四月提纲》
拉兹里夫湖畔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受到人民的拥护
二、经过
1、二月革命——倒沙皇
参加者: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两个政权并存
工兵代表苏维埃(建立武装)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合法全国政权、掌握实权)
2、《四月提纲》——指方向
背景:临时政府不顾民众要求,继续参加“一战”
内容:
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口号:“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方式:和平方式夺权
意义:为革命指明方向和前途
列宁主义被称为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其根本原因是 ( )
A.坚决地与修正主义作斗争B.坚决地捍卫了马克思主义
C.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D.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A.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B.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C.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有战争条件
D.一战激化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发生
以下最能说明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性质的史实是
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D.实现了工农联盟民主专政
二、经过
3、七月事件——抛幻想
原因:俄军前线惨败
经过:彼得格勒工人、士兵游行,临时政府血腥镇压
影响:结束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党决定武装起义
4、十月起义——现曙光
6日—8日,列宁亲自领导,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莫斯科等城市的起义相继成功。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冬宫正门
十月革命
全副武装的工人卫队誓死保卫革命成果
二月革命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工兵代表苏维埃
《四月提纲》
继续战争
七月事件
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
三、巩固政权的措施
1、内容
(1)通过: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和平法令》:宣布立即缔结停战协定
《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分配给劳动者使用(目的:反封建,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2)选举:
人民委员会(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列宁当选主席
苏维埃政权拥有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权力集中)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简称“苏俄”,1922年称“苏联”)
2、意义
探究: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有什么不同?
自发斗争
布尔什维克
“面包、停止战争”
建立社会主义
没有
《四月提纲》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
推翻沙皇统治
推翻资临时政府
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继续参战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退出一战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根本不同是
A、领导者不同 B、客观条件不同 C、革命性质不同 D、主力军不同
.之所以说十月革命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主要是因为 ( )
A.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B.它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C.它结束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D.它有列宁的领导
.有关十月革命的历史影响,不正确的是 ( )
A.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B.形成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潮流
C.展示了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D.第一次获得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作为二月革命后工兵代表苏维埃的一名工人,他明确了当前形势下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要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这应该是他经历了下列哪个事件后得出的结论
A.二月革命
B.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的演说
C.七月事件
D.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的相同之处是
A.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无产阶级为斗争主力的革命
C.都是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 D.都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30.俄国革命与中国革命有很大的不同,这意味着 ( )
A.俄国没有依照马克思主义理论 B.中国没有依照马克思主义理论
C.两国都依照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D.中国没有借鉴俄国经验
俄国(苏联)发展线索:
1917年十月革命
1922年
沙俄
苏俄
苏联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991年12月
《阿拉木图宣言》
独联体
6、苏联解体(90年代初)
苏俄(联)历史的阶段划分:
1、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1917.2~1917.11)
2、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17~1927~1936 )
3、备战和卫国战争时期(1937~1945 )
4、经济恢复和冷战对峙(1946~1955 )
5、苏美争霸(50末~80末)
巩固练习:

1.20世纪初,俄国己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物质条件,这种“客观物质条件”主要是指: A.社会矛盾的激化 B.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人民革命运动的不断发展

2.十月革命没有首先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发生在经济落后的俄国,从主观上讲,最主要的原因是: A.沙皇专制腐朽落后 B.经不起世界大战打击
C.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D.有1905年革命的“总演习”
C
C
4.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 (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
B.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5.俄国十月革命就其斗争形式而言,其基本特征是: ( )
A.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 B.暴力夺权
C.从农村到城市夺取政权 D.和平夺权
D
B
材料五 列宁在驳斥一些人认为“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时曾提出一个著名论点:为什么不可以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革命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追上别国人民呢?”
——摘编自《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42卷
  材料六 1929年到1933年,全球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摘编自《大国崛起》第九集“风云新途”解说词
  请思考: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