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总复习

免费下载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ppt课件
单元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考点要求: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夏商周的
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制度:

特点:
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秦朝—明清的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社会)
1,历程:秦朝建立;汉至元发展;明清发展到顶峰
2,各朝代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制度:
3,两对基本矛盾及发展趋势
4,特点
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原因
6,影响
一、单元知识结构
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2 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相结合,等级森严;
3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以宗法制为核心;
4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夏商 周的政治制度
背景:夏朝建立
内容
特点:
夏商:
制度
西周
制度

特点:
王位世袭制.
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分封制
宗法制
(目的 、内容、作用)
(目的 、内容、特点、影响)
A 血缘和政治相结合
B 宗法制为核心,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2 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相结合,等级森严;
3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以宗法制为核心;
4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经济制度:井田制
根据图1、图2,大禹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这些变化对后来启的王位有无影响呢?
图2:戴冠冕的夏禹
图1:大禹治水图
读图,请思考:
部落首领(禹)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公天下”
“家天下”
国王(禹)
国王(启)
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观点:历史的进步。
理由: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是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产物。
建立国家政权
臣民
夏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夏商 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2)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整的
行政管理制度
(3)是奴隶制国家,奴隶主居于统治地位。
(4)承前启后.
----孔子: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
①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
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省
西安市西部)
②灭亡:公元前771年,王权衰微,加之
幽王昏庸,为西北少数民族犬戎所灭
(P 8)

③后续:公元前770年,平王将都城由镐京
迁到了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开始



时间:
目的:
内容

作用
武王开始,周公继续
巩固统治的需要
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二防止商的遗族叛乱,
三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
不断扩大的需求。
①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
功臣、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尽到镇
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等义务。
③权利: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
积极:
消极:
加强…扩大….成为…
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造成王权衰弱,
分裂割据局面。分封制瓦解(事件、原因 )
根据教材第5页及上图,将封国归类。
王室贵族:
先代贵族:
对象
功 臣:
燕、鲁、卫、晋、吴
杞、宋、许、陈、楚

周代分封制度
奴隶
权利: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
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①时间:春秋瓦解,战国 废除 。
②事件:楚王问鼎(诸侯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③原因:
a 生产力的发展(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导致
井田制崩溃(根因);
b 受封诸侯权力大,独立性强,周王室衰落;
分封制瓦解的时间、事件、原因
学以致用
1.(09年广东卷B).“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
A. 王位继承制度 B. 分封制度
C. 三公九卿制度 D. 郡县制度
【解析】本题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中的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在结合图中“封建论”的字样,就可以
判断题目考查的是对古代中国“封建”
概念的理解,“封建”在中国古代社会
是“封邦建国”的意思。所以选B 。
B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和理解。结合分封制的概况(分封形势图)可知鲁国是姬姓封国,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①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②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④正确。故选C项
【答案】C
2.(2012·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知道各省简称,熟悉西周封国,即可解答。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豫、冀)(湘、鄂)(鲁、晋)(粤、桂)。
【答案】C
3.(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4.(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礼乐制
【解析】结合题意可知周代的“雅言”应是西周王畿地区的语言,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即现在的陕西西安,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答案】C
5.(2014·上海单科·32)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  )
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 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 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
【考点】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
【解析】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是属于分封制的内容,但和题目联系不是太紧密,故A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题中不能反映,故B项错误;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不能全面反映题中的信息,故C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体现了分封是国家的意志,故D项是最佳选项。
【答案】D项3分,A、C项1分,B项0分
6.(2009·江苏单科·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解析】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历商至周。所以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故D项正确。
【答案】D
7.(2013·山东文综·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解题信息,建造的王城大小,形状,门,路和设置都清晰明确,体现中正有序,故选B。中央集权到秦朝才形成,排除A,材料中虽然有宗庙和社稷,但没有体现“法祖”排除C;材料仅仅是对王城的建造进行描述没有体现君权神授,明确的提出君权神授是董仲舒。排除D。
【答案】B
8.(2013·浙江文综·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解析】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因此“④宗法制”正确;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也体现了“②分封制”;按照分封制和宗法制,受封者有世袭统治权,可世代为官,体现了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官制,③正确。禅让制是一种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的政治制度,在这张“谱系图”中无法体现。
【答案】D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
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王位之争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议一议
立嫡以长 不以贤,
立子以贵 不以长。
依据:
嫡长子继承制



含义:

目的:

内容:
特点:
影响:
简单说即宗族的法规。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庶嫡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保证王权的稳定。
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内容)
1 对西周:保证...防止...有利...
2 对后世:
概念和实质:
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维护政治联系的政治制度
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
在权力、 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地位,巩固王权
①嫡长子继承制是最大的特点,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
②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③家族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的结合
④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
宗法制的影响
(1)对西周:a 在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维护
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
垄断和特权地位等方面起了独特的作用。
b 实现国家一体化(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
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
度,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形
成了“家天下”的局面)
(2)对后世:
  a 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王位继承制、权力财产分配制、宗族制等都产生了影响;
  b 影响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建祠堂家庙、修族谱、祭祖扫墓、遗产继承、节日亲人团聚、姓氏等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
请思考: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1.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2.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
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9.(2013·湖南五市十校高三一联)有人在研究明朝皇帝系列表时发现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中五行相生说,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见下表)依据表中所列现象判断,其所隐含的思想有
①祈盼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 ②反映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
③表达分封制度的世世相袭 ④显示“朱”姓大族的赫赫尊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考点】文学常识和古代政治制度
【解析】考查材料解读和知识运用能力。由明皇帝之间相互关系,看出统治者皇位的继承体现出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由名字中偏旁先后木、火、土、金、水。反应出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从命名明显看出统治者祈盼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选项 ① ② 正确,明初虽然实行分封制,但是到明成祖后废除,故含③的选项错误。“朱”姓大族的赫赫尊贵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答案为C。
【答案】C
10.(2013·广东文综·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
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解析】从题意可知,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从贵族专有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地位下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合。
【答案】B
11.(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
【答案】C
12.(2013·海南单科·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解析】题目要求回答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我国大部分朝代的皇位继承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故选B。一夫多妻制在宗法制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A。宗法制分大宗和小宗,排除C。宗法制是协调家族内部关系,排除D。
【答案】B
13.(2014·广东文综·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汉字的起源演变——甲骨文
【解析】宗的本义指宗庙、祖庙,青铜兵器与宗的含义没有联系,故A项错误;铁制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甲骨文是商代文字,故B项错误;“宗”,是一个会意字, 从宀示,示指神祇,宀指房屋,即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在甲骨文中“ ”像宫室屋宇之形,则“ ”表示祖先牌位,故C项正确;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才有了皇帝宝座,而甲骨文是商代文字,故D项错误。
【答案】C
14, 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礼乐丧葬制
C.婚娶联姻制 D.功臣分封制
A
15.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
A 强调血缘纽带 B.强调尊老爱幼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 D.有利于凝聚宗族
A
中央集权制: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地方政治制度:解决中央与 地方的矛盾)
专制主义:是一种以皇帝为中心的决策方式。即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中央政治制度: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 2 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回忆人物模块内容,思考:
1、《过秦论》贾谊说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指的是什么?

2、“百代皆行秦政法”,列举秦始皇在制度创建
方面的主要贡献。
A 灭六国,完成统一;
B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模式: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度。
背景:①政治:秦统一,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 条件、时间、影响) :
②经济: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③思想:法家的集权思想
④实践:商鞅变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中央 皇帝 由来: “三皇五帝”
政治 制度 表现: 基本内涵
制度
秦朝 内 三公九卿制 内容 特点
中央 评价:
集权
制度 容 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背景、内容、评价)
形成 其他配套制度:经济、文化、法律等 P10纵横

特点:
本质:
作用: 对秦朝、 对后世
君主专制
秦 的 统 一

条件
过程:

意义
客观

主观:
①经济持续发展,民族之间、地域
之间联系加强。
②人民渴望统一。
③商鞅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
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
前230年至前221年,远交近攻策略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
的战乱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②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
展奠定了基础。
③为经济的恢复发展、人民的安定和
交往提供了条件,符合人民的愿望。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前221年定都咸阳


基本内涵 :
A、皇帝独尊
B、皇权至上(核心)
C、皇位世袭
秦阳陵虎符
皇帝制度的 表现
P 9
本质:是 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1、内容:中央官制的设置及其职能
2、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3、评价:
中央官制:
A、以皇权为中心
B、体现“家天下”的特点(1)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2)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3)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4)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5)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6)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8)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9)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
A、建立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
B、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者在地位、职责、权力
三方面互相牵制,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皇帝
三公九卿制
御史
大夫




诸卿
(牵制)
(牵制)
(统率)
(虚设)
直接控制
1.“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这表明秦始皇( )
A、力主推行分封制 B、反对分封制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推崇世袭制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分析理解材料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封制导致了诸侯争霸,以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这是“求其宁息”的办法。
B
郡县制 ★
1、背景:P 10
2、内容:P 10
3、评价:P11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不同点:
相同: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官僚机构示意图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官僚机构的特点
1,中央官僚机构:
2,地方行政机构:
A 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
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军政大权完全
操纵在皇帝手中。
B 充分体现“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的
一些官职是为皇室专设的。
A 全面推行郡县制度
B 郡县的长官不是世袭而由皇帝任免。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
郡县制
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度量衡货币
其它配套措施:统一度量衡

圆形方孔
其它配套措施:统一文字(小篆)
通行《秦律》

影响三:P11
推行商鞅制定的严厉的秦律
◆修筑长城
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P 11或讲义)
对秦朝:
1、秦朝疆域的形成:中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
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有重要的作用。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对后世:
3、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
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恶化。
人民如何承受?!
伐匈奴
平百越



开驰道
造宫室
建陵墓
征重稅
征重稅
凿河渠
“秦失其政而陈涉(陈胜)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 ” ——司马迁
影响四:P11
强化专制皇权,矛盾激化,灭亡
学以致用
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 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解析: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制”。
分封制下,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一切世袭,
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官吏任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
开放,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
D
2、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解析:
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
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C;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
C
3.(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