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总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1公开课《期末总复习资料》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高中历史必修1公开课《期末总复习资料》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1公开课《期末总复习资料》ppt课件免费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
1、丞相(或称宰相)是皇帝的政治助手,但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又难免会发生矛盾,为此历代皇帝往往会采取种种措施限制相权,因此,丞相制度在中国古代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请回答:
(1)秦朝时期丞相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唐朝时相权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
(2)有人统计,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时间内,各机关送达皇宫的奏章文书多达1660件,这就是说,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7件文书。朱元璋时期大量奏章送达皇宫,主要与他采取的哪一措施直接相关?朱元璋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为了处理丛杂的政务,朱元璋以后的明朝和清朝皇帝又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
(4)根据丞相职位的变迁,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
综合演练
参考答案:(1)职责: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日常事务。唐朝的变化:在中央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凡参加门下省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实际上被分散了。(2)措施:朱元璋废除了丞相职位,导致丛杂的政务集皇帝于一身。主要目的:消除相权对自身的威胁,以进一步强化专制皇权,达到高度集权的目的。(3)明永乐帝设立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4)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起源于(    )
 A.宗法制度      B.古代地名       C.西周分封        D.汉初封国

《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共同特点是强调(    )
 A.等级关系    B.政治关系        C.臣属关系      D.血缘关系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的(    )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试试解题,并思考题目所考的知识点
C

C
D
D
举一反三
能灵活运用知识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够成为大宗的是(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    )
 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迷信
 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当时青铜铸造业更发达
CC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4)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中央政治制度演变
▲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中央日益集权于皇帝)
▲史实: ①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②汉:“中朝”与“外朝”
   ③隋唐:三省六部制
   ④宋: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
   ⑤元: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
   ⑥明:废丞相(明太祖时)设内阁(明成祖时)
   ⑦清:雍正帝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也源远流长,并对当代中国社会民主政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一 西周初年疆域图 材料二 秦朝疆域图 材料三 元疆域图   
材料四 中国民族分布图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的名称。西周实行这一政治制度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哪些特点?(3分)
(2)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与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3分)
(1)分封制。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分)
(2)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3分)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也源远流长,并对当代中国社会民主政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一 西周初年疆域图 材料二 秦朝疆域图 材料三 元疆域图   
材料四 中国民族分布图

回答:
(3)元朝在地方行政机构制度上有何创新?对后世产生了怎样影响?(2分)
(4)材料四中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分布状况。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居住区实行何种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3分)
(3)行省制度。 之后,行省(省)成为我国地方主要行政建制。(2分)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分)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位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是通过侵华战争使英国
A.对华鸦片贸易合法化
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打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大门
D.获得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产地
牛刀小试
试试解题,并思考题目所考的知识点
CD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①卢沟桥事变
②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④中央社发表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③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签发给朱德的委任状
C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上述材料中的“秦王”指谁?(2分)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2分)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4分)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4分)
(1)秦始皇赢政(2分)。统一六国(2分)
(2)秦朝:郡县制度(2分)。元朝:行省制度(2分)。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对后世影响深远。(4分)
举一反三,综合运用







国共
合作
国民革
命运动
失败
武装起义
革命道路
的开辟
长征
(战略转移)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
内容:
意义:
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八七会议
起义:
高潮:北伐
实现标志:
政协会议、开国大典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国一大
遵义会议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战略反攻标志:
辽沈 淮海 平津
挺进大别山
结束、肯定、确立
伟大标志、转折点
新中国的民
主政治建设
人民政协召开和
新中国的诞生
七届二中全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
新中国民主政治
特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届人大,54宪法)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知识结构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民主政治建设
的重大挫折】
【历史的
伟大转折】
【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1956
1966
1976
1978
1982
1997
1999
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
“文革”
重大挫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伟大转折
依法治国
发展完善
建国第一年 同苏联等17国建交 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
1953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 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
1955年 亚非万隆会议
标志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949-1956)
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请制表完成此过程。
乒乓外交
1972.2
1971.7
1971.4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1979.1
中美正式建交
1978.12
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利用联合国的舞台
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新时期的外交 政策与成就
外交政策的调整
不结盟政策
坚持对外开放
活跃多边外交
积极参加维和行动和裁军行动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
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进展:
▲阻力:
▲有利因素:
①1979年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开创了两岸关系的新局面。
 ②1980年后,海峡两岸交往不断加强,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交流日益频繁。
 ③1992年,“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④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通过,以推动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⑤1995年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岛内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两岸人民拥护;
③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④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⑤中国国力日益强大,国际地位目益提高。
⑥《反分裂国家法》的保障
一、早期(西周):____、_____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__朝创立  中央____、_____
  地方_____
___与地方。秦___元___
——与相权。汉___唐___宋___明___清__
监察制度。秦____西汉____(中央与地方)
选官制度。____、 ____、 ____、
特点。
专题一填空
一、侵略史实。五次侵华战争(时间)
       三个条约 割地?赔款?口岸?影响?
二、军民斗争。 (四次)
三、抗日战争.
时间___标志___特点__
日军侵华罪行。发动__;制造_大屠杀;实施_和_战;实行__统治
中共抗战史实。提出并建立___战线,实行依靠人民的___路线,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___,取得__大战的胜利。
国民党抗战史实。__战场的大会战。打破计划__首次大捷__最大胜利_
专题二填空
二、民族资产阶级。____—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最大的历史功绩。推翻了____结束了___建立了__
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__
三、工人阶级。_______—彻底的民主革命开端_____
中共成立及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实(四个阶段)
1924-1927____。(与抗日战争区分)
1927-1937___开辟。__-__年长征,途中召开__,从幼稚走向成熟。
1937-1945___
1946-1949___ 占领__,推翻了国民党政权。
专题三填空
一、政治建设三个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治制度____、 ____、 ____、
文革时期,严重挫折,表现:___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破坏了__和__制度
历史性转折:标志_______
确立_____的治国方略,建立以__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结构。
二、“一国两制”
含义:___、___。
形成过程。
成功运用。首先,香港_年_月_日回归,澳门_年_月_日回归
台湾问题,坚持____、_____的原则。
专题四填空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
政策。___总原则,三个基本方针__,周恩来提出__原则
成就。第一次建交热潮,与苏联签订___;周恩来提出__原则;参加__会议;参加__会议,提出“___”
二、20世纪70年代
成就。三大突破。1971年恢复___;1979年___建交(关键);1972年___建交
三、新时期(20世纪80、90年代)
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__
成就。以__为中心展开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加入____,成立____。
专题五填空
“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A. 火烧圆明园 B 割占台湾 C .签订《辛丑条约》 D 提出“二十一条
在某个条约的签约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份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一位中方随员义正严辞地对了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据此判断,这个签约仪式签定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黄埔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
A.《天津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C.《南京条约》的签订 D.《马关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中的哪一项内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
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
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
D、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CDBC
在中国举行 12.13 —— 南京大屠杀 70 周年纪念日前夕, ( 2007 年) 12 月 8 日日本《产经新闻》 头版头条标题竟然为“大屠杀是蒋介石的虚构”。为驳斥这一观点,我们应该向世人拿出证明材料,予以驳斥。这些材料应包括
① 当年受害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② 当年驻南京外国记者的记载
③ 侵华日军老兵的战争回忆录 ④ 当时留下的新闻照片和报道等
A.①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揭露南京大屠杀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B. 历史教科书中的记载
C. 侵略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 当年受害者的口述照片
举一反三
D
A
(3)“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2分)“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2分)举出当时台湾军民在反割台斗争中的两支主要力量。(2分)
(4)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现了首次合作。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2分)当时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了一场什么革命运动?(2分)
(5)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国共再次携手合作。请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2分)
(3)甲午战争(2分)。《马关条约》(2分)。
义军和黑旗军(2分)。
(4)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的召开(2分);国民革命(2分)。
(5)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2分)。
(6)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1949年台湾和大陆因内战而分离。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这首被温家宝总理称为“震憾中华民族”的悲歌,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2分)
材料四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7)材料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该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4分)
(6)悲愤或爱国(2分)。
(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分)
材料五 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这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时报》
(8)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4分)
(8)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只有统一,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兴旺;必须团结一致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只要答出其中二点即得4分,其他思想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的回答亦酌情给分)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②政治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③人们的民主观念有了某些增强 ④民众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指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能保障人民的权利,最终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有 ①西方式的政治体制脱离中国国情 ②中国国民的素质与共和制的要求相差太远 ③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破坏 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存在的明显弱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C
整体框架:(1919年5------1949年月9日)
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中共建立时期(1919年5月—1924年)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1月---1927年7月)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年7月----1937年7月)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1949年9月)
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运动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攻打城市失利后上井冈山,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民族抗战开始
四年解放战争,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政权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