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总复习

免费下载精品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精品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精品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精品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精品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精品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5世纪前后—20世纪初)
一轮复习专题
本专题主要介绍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1、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西葡荷、英法美等殖民国的崛起与殖民战争。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战争与两次工业革命。
     高考展望:本专题是近年来高考的命题热点。由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08年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再次证明了世界的整体性。09年宁夏和浙江均以材料题形式考查。复习时,要联系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来复习和分析,重点把握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及其影响、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与世界市场的联系、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专题综述
【专题立意】:

从题型看,各种题型都有,图文题与材料题所占比例较大。考点主要是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开拓、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复习时,特别要注重联系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现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分析,把握世界市场形成的四大步骤。
▲【核心内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基本线索】:
15世纪前后—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殖民扩张、市场开拓的过程。
世界市场: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广义上指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狭义上指国际商品交易的场所或领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既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
★ 世界市场的概念:
★ 早期殖民扩张的概念:
是指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即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列强在亚、非、拉美的侵略扩张活动。当时的殖民国家主要有西、葡、荷、英、法等五个国家,其中大多数为封建国家。
第1课时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
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开辟新航路
(一)开辟原因(必要性):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1、经济根源(根本):

2、社会根源:

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

4、政治需求:

5、宗教动力:
欧洲人的“寻金热” 、《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
葡、西统治者支持掠夺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传播天主教。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商路。
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二)条件(可能性):
1、客观:
2、主观:
航海技术与造船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提高。
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一、开辟新航路
(三)开辟经过:(时间、人物、国别、线路、支持者)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葡萄牙
意大利
葡萄牙
葡萄牙
西欧-好望角
西欧-美洲
西欧-好望角-印度
环球航行
葡萄牙
王室
西班牙
王室
葡萄牙
王室
西班牙
王室
第一个
发现新大陆
东方航路
实现环球航行
1492-1493年
1487-1488年
1498年
1519-1522年
太 平 洋

西

太平洋
印度洋
亚 洲
欧 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印度
麦哲伦海峡
1992年哥伦布达到美州500年,许多国家进行庆祝活动,但是美洲印第安人的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一条标语:“你们的庆祝就是我们的苦难。”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恳殖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将会缓慢的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全球通史》
思考: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哪些影响?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一、开辟新航路
(四)影响(评价):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①地理大发现,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冲击了教会神学理论(开创了人类发现时代)。
1、对世界:
②结束了世界各地的相对孤立,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2、对欧洲:
3、对亚非美:双重性:
①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起“商业革命”。
②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引发“价格革命”。
③开始殖民扩张与掠夺(开始资本的原始积累)。
加速西欧封建制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①带来深重的灾难: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等。 ②冲击了当地落后文化和生活方式。
★郑和下西洋与西欧航海家航行的比较:
船队庞大、人数众多
船只少、人数少
宣扬国威(政治目的)
发展中外友好关系
获得外国的珍宝特产
掠夺财富(经济目的),
开拓市场,
封建性政治行为的贡赐贸易(友好方式)
资本主义经济行为
的海外殖民(暴力掠夺)
积极:促进与亚洲国家友好往来,
积极:促进资本主义时代的来临,开创了人类发现时代
消极: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远洋航海业衰落
消极:造成亚、非、拉美的长期贫困落后
二、早期殖民扩张
(一)主要参与国: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二、早期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二)概况:
1、“日不落帝国”——英国(世界殖民霸主):
◆地理优越:处大西洋航运中心。
◆经济雄厚:重商主义政策、工场手工业发达。
◆政治制度先进:较早确立先进资本主义制度。
◆军事后盾: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
①兴起原因:

②表现:
(手段、确立过程和结果?)
◆方式:
◆过程:
◆结果:
参与殖民争夺、组织垄断性贸易公司。
◆1588年,与西“无敌舰队”之战——英开始走殖民扩张之路。
◆17世纪初,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相继在印度和北美建殖民地(北美:弗吉尼亚等13个)。
◆17世纪中,三次英荷战争——英夺取海上贸易霸权。
(起因:英颁布《航海条例》)
◆18世纪中,英法七年战争——英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结果:英国夺得法属加拿大、新法兰西、印度等地)
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自称“日不落帝国”。
二、早期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二)概况:
1、“日不落帝国”——英国(世界殖民霸主):
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1、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殖民战争爆发的主因。
2、先进的社会制度优胜于落后的社会制度,工业文明优胜于农业文明,商业资本不敌工业资本(工业国优胜于商业国)。
★ 从西荷英法殖民战争中得到的启示:
教皇分界线
属葡萄牙
属西班牙
(2009高考广东单科)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
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
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
传播基督教
答案:A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引发殖民战争。
二、早期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三)扩张的原因、方式和影响:
①野蛮的掠夺财富;
②贩卖黑奴;
③种族屠杀;
④组建垄断性贸易公司;
1、原因:
2、方式:

3、影响:
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①对西欧殖民国:
②对亚非拉殖民地:
③对世界:
为其提供了资本、市场、原料,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双重性。
感恩与谢罪,道德与现实的审判
美洲黑人的的后代:“感谢当年对祖先的贩卖,要不,我们还在非洲受苦。”
白人的后代:
约翰·霍金斯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贩子,16世纪时从非洲大陆上捕掠了成千上万名黑人,将他们贩卖到了欧洲和美洲等地。 2006年霍金斯的后代为祖先的贩奴行为深感羞耻,来到冈比亚,模仿非洲奴隶被捕捉后囚禁的方式在身上绑上铁链,跪在25000名非洲人面前,为祖先谢罪,请求宽恕。
今天,对黑奴贸易的认识:
二、早期殖民扩张
(三)扩张的原因、方式和影响:
1、原因:
2、方式:
3、影响与后果:
①对西欧殖民国:
②对亚非拉殖民地:
③对世界:
◆灾难(表现:欺诈性贸易、野蛮的掠夺、残酷的民族屠杀、罪恶的奴隶贸易);
◆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的进步。
双重性。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引发殖民战争。 (或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世界一体化进程)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 黑奴贸易(三角贸易): “学习延伸”
欧洲
非洲
美洲
出程:枪支、廉价工业品廉、杂物等
中程:奴隶
归程:金银、烟草、蔗糖
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六个月,做三次买卖,获得100%-300%。
阶段划分:
早期:以积累原始资本为主要目标,掠夺财富为主要
手段(新航路开辟至工业革命以前);
中期: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主要目标,
商品输出为主要手段,(工业革命期间);
后期:以寻求投资场所,积极展开对外资本输出为目
标,划分势力范围、强占殖民地为主要手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
评价:(提示)
具有破坏性(早期)和建设性(中后期)双重性。
★ 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认识:
殖民扩展与掠夺;
贩卖黑奴。
★ 资本主义积累原始资本的主要途径:
第2课时
两 次 工 业 革 命
英国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叶)
历史条件
进程
开始标志:
动力革新:
新能源、新材料:
交通运输:
基本完成:
影响
积极:……
消极:……
①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提供政治前提
②圈地运动、海外殖民、奴隶贸易
---提供自由劳动力、资本、 国外市场
③发达的工场手工业-提供劳动分工、技术条件
④不断扩大的世界市场-成了强大的经济驱动力
定义
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
发明、使用机器(棉纺织)
瓦特:“万能蒸汽机”
煤炭、钢铁
蒸汽机车、铁路
19世纪中叶 建成现代工业体系
工场
工厂
在工厂,经理还可以制定严格的劳动纪律以及进行严密的监督。采用新的劳动分工的工厂鼓励经理提高工人的生产能力,使制造业产品的产量显著增长。……” ——《新全球史》
工厂制比手工工场更专业化、规范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是符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生产组织形式。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以别针工厂为例说明新的生产制度。“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
生产的集中使规模空前的工人在一起从事专业化的工作,与早期工业生产形式不同,使用新机器的工厂制度要求合理组织劳动过程。
工厂制与手工工场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工业革命的影响
积极:
创造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生产力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
——产业结构、阶级结构、社会生活
……
消极:
产生贫困、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
……
社会生活方式变化
贫困、犯罪、环境污染等
农业比重缩小工业和服务业比重扩大
⑤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
③加速城市化进程:
②阶级结构:
①产业结构:
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
④生产方式
现代工厂制度出现
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规模日渐缩小,生活内容日益丰富,教育逐步普及,生活质量总体得到提高。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出现“血汗工厂”
社会立法(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运动(无产阶级)
问题:
对策:
背景
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
内容
前提:
科技:
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完成,政局相对稳定
科学理论的突破和技术发明、创新,为新的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工业革命欧美主要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积累了资本。
资本:
国内统一市场的开辟和国外市场的开拓,不断刺激工业发展。
市场:
电机的发明和运用,人类进入电力时代
核心内容:
钢材取代熟铁,成为风行世界的新材料
新材料:
带动汽车工业崛起,交通运输展现新面貌;
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
新动力
新交通
内燃机的发明
化学工业、电力工业、电器工业、汽车工业
新部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生产力:
侧重基础工业——重工业、化学工业、能源等部门,出现了电力、化学、石油、汽车等新兴工业,轻工业比重下降。
东西方联系更密切、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资本主义加紧对外侵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大企业和垄断产生,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生产组织:
社会结构:
发达国家首先实现工业化、城市人口也远超过农村人口。
国际格局:
经济结构: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 发明来源:自然科学的发明同技术、生产真正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巨大发展
2 范围不同:工业革命在多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发明不局限于一国,范围广泛,发展迅速
5 进程不同: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如日本、德国
3 开始部门不同:开始于重工业,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显著特点
4 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石油化工工业等
起止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开始部门
从棉纺织业开始
从重工业开始
标志
蒸汽机的使用
电力的应用
社会结构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工业化社会建立
生产组织
现代工厂制确立
垄断组织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18世纪60—19世纪中
19世纪70—20世纪初期
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愈来愈成为一种例外……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恩格斯
形如钱袋的肚皮上写着钢材、铜业、食糖、石油等托拉斯
木牌上写着:“这是一个为垄断者所有、为垄断者服务的参议院。”
垄断资本控制着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使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
形形色色的国会议员(参议员)
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
手工工场
工厂制
大企业
暴力扩张
原始积累阶段
自由竞争阶段
垄断阶段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和全球扩张
工业革命的概况: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工厂制度代替手工工场。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珍妮机的问世。
三、工业革命
1、前提:
(一)工业革命(英国)的前提和条件:
2、条件: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①市场:

②技术:

③劳动力:

④资金、原料:
圈地运动(国内)、殖民贸易和扩张(国外)。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直接原因)。
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殖民贸易和掠夺。
——可能性
——必要性
可 能 性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三、工业革命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珍妮机的问世);

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的革命;

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动力革新,工业革命进入崭新阶段“蒸汽时代”
拉开工业革命的序幕
蒸汽轮船、火车的出现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三、工业革命
(三)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 纱机
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瓦特
推动机器的发明和推广,进入新阶段
富尔顿(美)
史蒂芬孙
蒸汽轮船
蒸汽机车
推动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到来
◆特点:①从英国一国到多国;②蒸汽机为动力;③主要在轻工业(棉纺织业)部门;④发明者主要为技工,科学理论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⑤工厂制。
改良蒸汽机
作用:突破对人力、畜力和自然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到1840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400吨。
生产力极大提高
工业革命前后,农业、工业在英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变化
农业
工业
经济结构之变
农业
工业
工业革命前
工业革命后
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
生活方式之变
城市化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社会关系(阶级关系)之变
三、工业革命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1、性质:
既是技术革命,又是社会革命。
2、作用(积极):
①生产力:
②社会关系:
③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④世界格局:
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兴起;
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生活方式:开始城市化进程;
思想观念:自由主义盛行、马克思主义诞生。
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比重渐增。
欧美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其统治,世界市场初步(基本)形成。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三、工业革命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1、性质:
既是一次技术革命,又是一次社会革命。
2、作用(积极):
3、后果(消极):
加快了殖民扩展和争夺的步伐(频繁发动侵略战争);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影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原因: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促进。(直接原因)
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资金。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已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1、政治:
2、科技:
3、资本:
4、市场:
(二)概况:
1、时间:
2、标志:
3、范围: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欧美多国同时进行。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主要成就: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化肥、染料等合成材料
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车等机器与产品的涌现
使人类跨进了“电气时代”
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技术
使人类有了更加便捷的联系方式
生产力飞跃发展,促进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内燃机、柴油机、
汽车、飞机
丰富了人们物质生活
炼钢技术
提高了了钢铁的质量
◆ ①多国同时进行;
◆ ②内燃机为动力;
◆ ③主要在重工业(钢铁工业)部门;
◆ ④发明者主要为科学家,科学理论与工业生产
紧密结合;
◆ ⑤垄断组织(公司制)。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
(四)影响: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作用(积极):
2、后果(消极):
重化工业取代轻工业成主要生产部门。
①生产力:
②生产关系:

③生产结构:
④世界格局:
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产生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加剧,世界性战争阴影弥漫;
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
含义:大企业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来实现的。

原因: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根本原因);
②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直接原因);
③企业竞争求生存的需要。

方式:
表现:
目的:
实质:
★ 垄断组织:
兼并或相互联合。
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价格和市场。
资本家追求更多的利润。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垄断组织的影响(续上):
积极:
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要求,有利扩大生产规模、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

消极:
降低广大居民生活水平、推动帝国主义更加疯狂的殖民扩张,导致世界各国矛盾不断升级、战争叠起。
五、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
(一)相同: (表现?)
(二)不同:(主要从其特点比较)
影响相同:
都直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社会经济结构及世界格局等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如直接把人类带入工业文明社会、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恶化自然和人类环境等。
1、科学与技术结合的程度:
第一次:发明者主要为技工,科学理论与技术尚
未真正结合;
第二次:发明者主要为科学家,科学理论与工业
生产紧密结合。
五、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
(二)不同:
2、产业结构侧重点:

3、广度及进程:

4、动力与生产组织(深度):
第一次:主要在轻工业(棉纺织业)部门,开创
“蒸汽时代”和“纺织时代”;
第二次:主要在重工业(钢铁、石化工业)部门,
开创“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第一次:英国开始,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
进展缓慢;
第二次:欧美诸国几乎同时展开,规模更加广泛,
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一次:蒸汽机为动力,开创工厂制;
第二次:电力和内燃机为动力、产生垄断组织
(公司制)。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3.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4.经济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
5.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走人类可持续发展之路。
★ 两次工业革命的认识与启示:
★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总看: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冲击有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政治: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双半”社会。
②经济:近代工业产生、社会生活变迁。
③思想文化:主张西学。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政治: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双半”社会。
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思想文化: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形成原因:
(1)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推动力量:两次工业革命(内在动力)
长期的殖民扩展与掠夺(外在动力)。
(3)技术条件:交通和通讯事业的不断发展。

形成途径:
(1)武力殖民扩张;
(2)殖民贸易(如: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与人口
及资本输出等)。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开辟新航路(15世纪后期-16世纪早期)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 早期殖民扩张(16-18世纪中期)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