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总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始终占主导地位
2、洋务运动的兴起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的变动
思考: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1)图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什么经济形式?图二所示 现象的大量出现对这种经济形式有何影响?
(2)结合材料二,说明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国棉 织品及棉花进出口的变化情况。
经济形式: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影响:受外国商品的冲击,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变化。
情况:棉纱进口大幅度增加;棉布进口增幅不大,趋于平衡;棉花出口大幅度增加。
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以后,进口棉纱的价格逐渐下降,1872-1890年期间,最低时曾下跌三分之一以上。这就使得洋纱的价格远远低于土纱,如1887年牛庄,每包 三百斤的洋纱售银五十七两,而同量土纱却要售银八十七两左右。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原因:①西方国家先进纺纱技术,使其棉纱价格低廉,得以利用不平等条约取得的特权在中国倾销,使棉纱的进口量急剧增加;②世界棉纺织业的发展和对棉花的需求的增加,促进了中国棉花的出口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一)原因:
1.主要、直接原因:
2.前提条件: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
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
(二)表现:
1.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丝、茶)日益商品化。
(三)解体标志:
农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破产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洋货涌入中国市场
洋纱取代土纱
洋布取代土布
物美
价廉
②家庭手工业(织)与农业(耕)的分离
③农产品(丝、茶)日趋商品化,并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
自然经济成分减少
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局部地区)
商品经济成分增加
①“纺”与”织”的分离
1、1864年,包世臣记载:“今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大都折本。”上述史料反映的情况是( )
A 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
B 松太地区的棉纺织业水平迅速下降
C 棉纺织品在当时的需求量下降
D 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学以致用

2、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C
(三)影响:
1.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劳动力、市场等);
2.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但自然经济在中国仍占统治地位);
3.从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4.中国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四)特点:
1.解体的动力:
3.解体的程度:
4.解体的结果:
主要来自近代企业的冲击,以及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原料掠夺。
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比内地迅速。
由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2.解体的速度:
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3.主张、目的:
1.背景: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的侵略(外患);
b.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内忧);
c.清政府统治集团中一些开明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形成洋务派;
d.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魏源)
2.口号:
“师夷长技以自强”
二、洋务运动
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
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4.指导思想(宗旨):
“中体西用”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7.主要实践活动(内容):
6.人物:
中央:
奕訢
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一场自救运动。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筹划海防
d.创办新式教育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前期
后期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自强”
“求富”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⑴、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近代军事工业的特点:
1.资金由政府提供
2.官办,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式
3.产品供军队使用,不作为商品投放市场
4.采用雇佣劳动制
5.使用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
6.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有些达到世界水平
性质:
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的近代企业
⑵.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李鸿章)
开平煤矿(李鸿章)
汉阳铁厂(张之洞)
民用工业多由政府和民间合资,多数属于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部分产品投放市场,以盈利为目的,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资金、管理)。
近代民用工业的特点:
1.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属于官僚资本,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生产目的是为了赚取利润
3.产品除供给国家和军队外,还投放市场
4.采用雇佣劳动
性质:
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⑶、70年代中期起,筹划海防,建立海军
洋务运动B
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
⑷、文化教育
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采用新式方法教学,中国出现了近代教育
京师同文馆
洋务派送留学生出国深造。
从而培养了第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的近代化人才。
8.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的惨败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洋务派以先进的生产方式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是注定要失败的(根本);
②洋务派建立的近代企业,受制于封建体制的束缚和侵略势力的压迫,举步维艰;
③先进的生产力与腐朽的封建管理方式不相适应。
10、教训与启示:
①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②中国要发展,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自力更生,走自主发展道路;发展生产力必须变革陈旧的封建制度。
10.评价(影响):
积极:洋务运动的兴起,顺应了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潮流,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步伐:
①经济上: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加速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②军事上: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有利于国防力量的增强
③外交上:设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总理衙门
④思想上:提出“中体西用”思想,冲击了“礼仪至上”的传统伦理思想的权威地位,是思想界的一大进步。
总之,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消极:以先进的生产方式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注定失败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背景(原因)
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为其提供了客观条件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与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概况
19世纪60、70年代
东南沿海地区
官僚、地主、商人、华侨(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
上海发昌机器厂(方举赞、孙英德 1866年)、
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陈启源 1872年)、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朱其昂 1878年)
I
A
G
C
D
B
F
E
H
J
K
1860 1870 1895 1912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1952 1956
夹缝产生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较快发展
空前打击
陷入绝境
获得新生
(三)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迅速萧条
(1)原因
①甲午战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895-1911)
(2)表现
①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资本总额增加;
②由沿海向内地拓展
(3)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前提、阶级基础和内在动力。
清政府的变化:
1、1901年 “新政”
A、派留学生、
B、编练新军
C、奖励实业
2、1905年载泽等西欧考查
3、1906年清“预备立宪”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4、1911年,撤军机处
2.短暂春天:一战期间
(2)表现
(1)原因
①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③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大大增加;纺织业和面粉业最突出
(3)特点
①分布上:主要在沿海地区 ②体系上:主要发展轻工业,重工业薄弱,
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力量上: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④地位上;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⑤时间上:短暂,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
民族工业陷入萧条
⑥仍然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①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新文化运动
②无产阶级的不断壮大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中国开始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4)影响
20世纪初,中国商店贴出的标语。
1919年北京大学生焚烧日货
爱国火花
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这一组火花反映了早期民族火柴业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赖以发展的精神支柱。
3.较快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年—1936年)
(1) 原因:
①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
②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 表现:
①棉纺织业、面粉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
②某些产品除了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
③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3)影响:
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一定物质基础
4. 残酷打击(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统治后期1937年—1945年)
原因
①沦陷区日军的摧毁和掠夺;
②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
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③官僚资本压榨民族工业;
5.陷入绝境(抗战胜利后1946-1949年)
原因
①美国的经济侵略
②官僚资本的挤压
③国民政府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
6.新生(1949-1956年)
原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赎买、公私合营)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1937
=
1938
=
1939
=
1943
=
1945
=
1948
=
大米0.000 000 001 85两
(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1.先天不足
2.后天畸形
规模小、资金少、技术落后
因此,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特征
(1)发展不均衡:
①地域:集中于沿海地区
②部门: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3)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小,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解读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性 、妥协性—双重性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规模小资金少
软弱妥协
根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
“‘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厂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公和永缫丝厂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
C.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D.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D
※阻碍因素:
※推动因素:
1.列强的侵略: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政府政策: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和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3.爱国精神:实业家们倡导“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
4.群众运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情绪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⑴社会性质: (根本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
⑵自身局限性: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⑶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
⑷政局长期动荡;⑸重农抑商传统思想的束缚
(五)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 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同时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
地位、作用
(七)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经济成分及其特征
A自然经济
下图五条曲线反映了我国 1840年—1956年五种经济形式的发展情况。你能说出它们各代表哪种吗?
B洋务经济
C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E官僚资本主义经济